天天看點

【理論】新質生産力的科學内涵及其原創性貢獻‖郭冠清

作者:方志四川

新質生産力的科學内涵及其原創性貢獻

郭冠清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産力的重要論述,不僅強調了在新的曆史階段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對于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意義,而且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生産力理論體系,對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作出了原創性貢獻。深刻認識新質生産力的科學内涵,把握新時代生産力發展規律,堅持問題導向、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和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是大陸推進高品質發展的重中之重。

基于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态

新質生産力起點是“新”,關鍵在“質”,落腳于“生産力”,是一種先進的生産力質态,是在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逐漸産生并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加快形成和發展的生産力,是需要建立與之相适應的新的生産關系的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本質是先進的生産力。生産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盡管大陸社會生産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經濟總量已穩居世界第二位,但解放和發展生産力依然是新時代的根本任務,否則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就無從談起。是以要深刻認識新質生産力本質上是一種先進生産力質态,正确把握新質生産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品質特征,全面認識新質生産力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産要素創新性配置、産業深度轉型更新而催生的特點,深入研究新質生産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内涵,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

新質生産力是符合新發展理念的生産力質态。傳統發展方式的不可持續決定了大陸必須轉換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以實作經濟社會協調、可持續和綠色低碳發展。新質生産力就是在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基礎上,逐漸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産力發展路徑,在實踐探索中産生并不斷發展的生産力,是以,它必然是一種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産力質态。我們要深刻了解新發展理念對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性,繼續完整、準确、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以此推進和拓展中國式現代化。

新質生産力的形成需要不斷調整生産關系。衆所周知,生産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産力的變化必然要求新的生産關系與之相适應。是以,發展新質生産力,就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适應的新型生産關系。是以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不斷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産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建立高标準市場體系,創新生産要素配置方式,讓各類先進優質生産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産力順暢流動。

對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的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長期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經典觀點和理論,結合中國發展實際,重點對馬克思主義生産力理論進行了創新發展,創造性地提出新質生産力範疇,對生産關系的内涵和形式進行了創新表述,對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原理進行重新思考,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生産力理論體系。

一是創造性地提出新質生産力範疇。馬克思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在生産力中的重要意義。恩格斯指出:“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曆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門理論科學中的每一個新發現——它的實際應用也許還根本無法預見——都使馬克思感到衷心喜悅,而當他看到那種對工業、對一般曆史發展立即産生革命性影響的發現的時候,他的喜悅就非同尋常了。”馬克思曾深刻指出:“生産力中也包括科學”,“社會勞動生産力,首先是科學的力量”,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着生産力不斷地向前進步。基于此,鄧小平作出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重要論斷,有力指導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将科學技術作為引領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的實踐過程。

新質生産力的創新之處在于,将生産力的發展看成一個吐故納新的過程。就像舊的生産方式不斷被新的生産方式所取代一樣,新質生産力也将不斷取代舊的生産力,通過培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不斷挖掘新的經濟增長點,成為發展生産力的核心内容。新質生産力的創新之處還在于,它強調了生産力不斷向新的方向發展的重大意義,這比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更加凸顯了富含科技含量的新興産業發展對于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意義。新質生産力不僅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科技生産力觀,從産業發展涉及創業組織和培育的角度,又更加契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聯系生産力研究所學生産關系的方式,也就是從生産方式角度将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結合起來,進而以生産方式的變革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

二是創造性地對生産關系内涵和形式的重新表述。盡管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多次使用生産關系範疇,但并沒有給予生産關系一個完整清晰的定義。傳統政治經濟學從三個層面對生産關系進行了定義,其中所有制關系處于核心地位,研究所學生産關系時主要從所有制形式的角度進行研究,與生産力的适應與否也多從這方面來闡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時代意義》一文中,對社會主義生産關系的内涵進行了重新梳理,将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運作機制納入生産關系内涵之中。他指出:“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生産關系的内涵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認為社會主義生産關系既包含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本制度,也包括經濟管理體制和經濟運作機制等方面的内容。在所有制不變革的情況下,經濟管理體制和運作機制同樣對生産力的發展具有制約作用,僵化落後的經濟體制同樣能夠束縛和窒息生産力。”同時,他還對社會主義生産關系的形式進行了深入研究,指出:“社會主義生産關系的發展同任何社會的生産關系一樣,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需要根據生産力發展的階段性要求,不斷創造出與之相适應的具體形式。基于這一認識,黨的十四大提出了在全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标,這是對馬克思生産關系要适應生産力發展原理的一個重大突破。”正是基于這樣的思路,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及發展新質生産力時明确指出,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适應的新型生産關系。

三是對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原理進行創造性思考。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依據大陸生産力發展狀況,對大陸經濟所處發展階段和大陸社會主要沖突變化作出了科學判斷,創造性地提出了“保護生态環境就是保護生産力,改善生态環境就是發展生産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要論斷,并将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市場經濟的資源配置優勢有機結合起來,極大地促進了生産力發展,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生産力理論,為社會主義國家如何利用制度優勢,根據生産力所處的階段選擇生産方式,以促進生産力發展并理順生産關系提供了方法論指引。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産力和生産關系原理的深入思考,有力推動了生産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第一,通過對生産力中的新質生産力,生産關系中的經濟管理和運作體制機制,以及上層建築中的國家治理、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上司、思想理念和文化的作用等核心範疇的重新思考,為生産力理論的創新發展做好了理論準備。第二,使生産力、生産關系、上層建築之間較為抽象的關系變得更加具體,并與新時代大陸基本國情緊密相連,既有理論高度,又具體指導和推動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第三,對生産力、生産關系、上層建築之間的辯證關系進行了邏輯嚴密的完整說明。在《堅持曆史唯物主義不斷開辟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一文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雖然物質生産是社會生活的基礎,但上層建築也可以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有着十分複雜的關系,有着作用和反作用的現實過程,并不是單線式的簡單決定和被決定邏輯。”他在理論上首次将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并列,而非單線式關系,突破了傳統的決定作用與反作用的論述,徹底掃清了機械唯物主義的沉疴。第四,創造性地指出了生産力、生産關系、上層建築之間動态适應比對的具體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發展新質生産力的具體經濟體制等進行戰略部署,形成明确的各類工作要求和布局,使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互相作用變得具體和可操作,進而切實推動了生産力和生産關系的互相促進。同樣,上層建築的作用具體化為習近平經濟思想的指導,包括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全面上司、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等具體實作路徑,以深化經濟體制、科技體制等改革為抓手,加快形成與發展新質生産力動态适應比對的新型生産關系。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郭冠清(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創新智庫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