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作者:墨憶史談

《水浒傳》不僅反映了北宋末年宋江起義這一曆史事件,對體育活動也描述頗多。《水浒傳》中提到了包括國術、摔跤、射箭、蹴鞠等在内的多項體育活動,其中尤以蹴鞠這項體育運動最為經典。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面向大衆,全民參與

蹴鞠首先在《水浒傳》展現為一項各個階層積極參與的大衆體育文化。 蹴鞠在宋代的普及與皇帝的喜愛有很大關系。 《水浒傳》中就提到當時身為端王的宋徽宗非常喜歡蹴鞠, 常與身邊的 “小黃門蹴氣球”。

元代錢選所畫 的《宋太祖蹴鞠圖》就反映了宋太祖和親王、文武大臣踢蹴鞠的場景。 《宋史》也記載了宋太宗同親王、宰相和淮海國王及從臣于三月戊子在大明殿蹴鞠的曆史。皇帝熱衷于蹴鞠運動,這使很多人把從事蹴鞠運動看成是升官發财的捷徑。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水浒傳》中就記載了蹴鞠高手高俅因為超群的蹴鞠技藝而被宋徽宗看中, 最後得以高升為太尉的事迹。 《宋史》、《續資治通鑒》 、《宋會要輯稿》 等史書中也确證了此事的存在。

《宋史》 中還記載了一個叫做李邦彥的宰相也是蹴鞠高手。 宋真宗時期,柳永也是因出色的蹴鞠技術而得到宰相丁謂的賞識而名聲大噪的。 蹴鞠運動不僅受到了達官貴人的喜愛, 普通百姓也十分熱衷于此項運動。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在《水浒傳》第五十一回,就記載了浪蕩公子段天賜蹴鞠的事情,“隻見段天錫 騎着一匹撺行的馬,将引閑漢三二十人,手執彈弓川弩、吹筒、氣球、粘竿、樂器,城外遊玩一遭。 ”這其實 是宋朝百姓積極參與蹴鞠運動的一個真實反映。

不僅是成年男性,宋代的婦女、兒童也非常喜愛 這項運動。《文獻通考》記載了宋代女子蹴鞠的場景: “宋女弟子隊一百五十三人,衣四色,繡羅寬衫,系錦帶,踢繡球,球不離足,足不離球,華庭觀賞,萬人瞻仰。 ”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在宋朝, 蹴鞠是一項受到社會各個階層喜愛, 并積極參與的體育運動,具有典型的大衆化特征。正 如《水浒傳》中端王說的那樣:“這是齊雲社,名為天下圓,但踢何傷? ”一句道出了宋代蹴鞠運動人人參與、人人平等的精神實質。

蹴鞠職業文化的演變

《水浒傳》中也展現出宋朝蹴鞠運動向職業化方向發展的特征。 在《水浒傳》中提到的高俅就是一個 具有職業水準的蹴鞠高手, 作者不惜筆墨地渲染了他高超的蹴鞠技術。

高俅通過出色的球技來獲得進身之階, 同樣在宋朝也有很多人完全或一定程度上依靠蹴鞠生活,成為專業從事蹴鞠運動的職業球員。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在宋朝這樣的人還是比較多的,成分也較為複雜。這 些人中既有專門從事比賽的官家“蹴鞠明星”球員, 如左軍球頭蘇述、右軍球頭孟宣等;也有在瓦舍從事蹴鞠表演的職業藝人,如黃如意、範老兒、小孫、張明、蔡潤等人;更有一些靠教徒、踢野球為生的民間藝人。

蹴鞠從業者的增多,促使宋朝的蹴鞠組織也日益完善和規範起來。《水浒傳》就提到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宋代組織“齊雲社”。 《蹴鞠譜》也有記載說: “夫蹴 鞠者,儒言蹴鞠,圓社曰齊雲。”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齊雲社”的功能類似于今天的中國足球協會,在“齊雲社内”有非常完善的組織規範和比賽規則。 《蹴鞠譜》中就詳細解釋了齊雲社的組織規範,社員的行為舉止、道德規範都要 符合 “仁義禮智信”的要求。

蹴鞠比賽中隊員的分工明确,職責清晰,有正挾、副挾、解蹬、球挾色、主會、 守網、節級、骁色、會幹、都催、左軍、右軍、出尖、斜飛等位置之分。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比賽中不僅有專業的裁判,還有專門的計分人員,通過計籌的方式來判定比賽的輸赢。赢得 比賽的隊伍還能獲得獎賞,不僅能得到名旗,還能收獲一定的财物。 是以有人認為在宋代蹴鞠規則已相當完善,具備了一定的專業水準,已經進入職業化軌道。

宋代蹴鞠的職業化還展現在職業化的用球、職業化的服裝、初具雛形的隊歌的出現等等。在宋朝的蹴鞠運動中, 蹴鞠比賽和表演都有專門的用球—— “氣球”。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水浒傳》就寫到那個氣球騰地起來,端王接 個不着。宋代蹴鞠用球不僅制作有一套完整的程式, 還出現了給球充氣“打煊法”。更為重要的是,在比賽中還要對蹴鞠進行專門的養護。比賽前要給球打氣, 比賽中要哨水,結束後要打散。

球重也是規定好的: “前人健色,正重十四兩。 ” 這是宋朝足球的标準重量,與現代足球重量相差不大。 宋朝的蹴鞠比賽不僅對用球有要求, 對比賽服裝也有規定。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水浒傳》中曾提到端王蹴鞠時的服裝: “見端王頭戴軟紗唐巾,身穿紫繡龍袍,腰系文武雙穗縧,把繡龍袍前襟拽紮起,揣在縧兒邊,足穿一雙嵌金線飛鳳靴。 ”

從端王的着裝來看,這是非常符合他的身份的。 但同時端王這樣清爽的短打扮也有利于進行蹴鞠運動。實際上,宋代蹴鞠比賽人員的服裝初步具有現代隊服的功能。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東京夢華錄》裡就提到兩支蹴鞠比賽的隊伍,一隊身着紅色隊服,另一隊則身着青色隊服。 這樣的服裝不僅使雙方在球場上有明顯的區分,而且服裝也具有明顯的功能性,能讓蹴鞠 的人展現出其自身的靈活性和柔韌性, 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比賽。

蹴鞠比賽中還有音樂助興, 宋代的詩詞中就有關于這方面的描述。 《夢梁錄·上壽賜宴》有“樂送流星度彩門”的說法。 張公庠的《宮詞》中有“萬人同向青宵望,鼓笛聲中度彩球”,《東京夢梁錄》也有“樂部哨笛杖鼓斷送”的記載。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除此之外,還有初步具備了現代隊歌形式的《紫蘇丸》、《縷縷金》、《好女兒》、《大夫娘》 、《好孩兒》、《鹘打兔》等曲牌來歌唱蹴鞠運動。

參考文獻

《水浒傳》裡的蹴鞠:從小衆到大衆,這項運動是怎麼火起來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