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位豎着下葬的英烈:李蔚如

作者:重慶地方志

前不久,重慶市人民政府審批公布的第二批重慶曆史名人中,李蔚如榜上有名(第一批200人,第二批301人),消息傳到革命老區涪陵,老區人民感慨地說:該!真該!李蔚如是重慶當之無愧的曆史名人,應該進入重慶曆史名人館。

一位豎着下葬的英烈:李蔚如

也許不少人對李蔚如這位當年的農軍總指揮還不太熟,不知道李蔚如所發動的 “四鎮鄉”農民革命運動,曾在涪陵這片紅色的土地上轟轟烈烈地廣泛開展,更不了解李蔚如的遺體是按他的遺願豎着安葬的。那麼,今天就讓我帶你走進那段紅色的記憶,一起來聽聽關于李蔚如悲壯的故事吧。

一位豎着下葬的英烈:李蔚如

修複後的李蔚如舊居

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

1883年,也就是光緒九年,李蔚如出生在四川涪州新盛鎮大順場岩口(今涪陵區大順鄉中心村)。父親李炳然是當地著名中醫,有土地約30畝,父親很重視教育,将5歲的李蔚如送到私塾學習。而天資聰明的李蔚如學習非常認真,李蔚如15歲時去涪州應清廷最後一次童子試,落榜後随父學醫。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秋,16歲的李蔚如去重慶購藥時被新學招生廣告所吸引,渴求知識的他,考入重慶正蒙公塾。課餘閱讀鄒容的《革命軍》和其他宣傳民主革命的書刊,受到很大的啟發,也打算東渡日本求學,但遭到父親反對。父親認為施醫治人也可以救國救民,而蔚如則認為施醫隻能解除人們肉體的病苦,不能醫治落後和愚昧,最終在嶽父羅春普和同學的幫助下東渡日本,于1905年春考入成城學校,1906年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7年秋,李蔚如奉孫中山之命,返川考察同盟會工作,後在宜賓會見熊克武,傳達孫中山關于聯絡會黨、繼續組織起義的訓示;在涪陵會見高亞衡、郭香翰等留日同鄉,共議發展組織,建立同盟會川東據點,聯絡黔江、彭水、長壽、巴縣等地革命力量和秘密反清組織,準備武裝起義。後因事洩,遭重慶知府耿葆煃通緝,被迫流亡到上海、香港、廣州等地從事革命活動。1911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傳回四川,任重慶體育學堂教習,秘密組織學生軍炸彈隊。同年11月22日(夏曆十月初二),同盟會在重慶發動起義。

重慶蜀軍政府成立後,李蔚如被委為涪州地方司令長官。任職期間,為地方辦了不少好事,給涪陵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1912年4月,李蔚如調任蜀軍第五師一等參謀兼重慶鎮守使署參謀。次年7月,讨伐袁世凱的戰争爆發,四川各路讨袁軍失敗後,李蔚如、熊克武等108人遭到通緝,星夜離渝出川。李蔚如再次東渡日本學習軍事,于1914年7月加入中華革命黨。

護法戰争結束不久,四川開始了軍閥混戰,連年混戰,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李蔚如非常痛心,于1924年秋毅然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涪陵縣大順場。

李蔚如返鄉鬧革命

李蔚如返鄉後,軍閥混戰愈演愈烈,地方災難更加深重。當地紳士知道李蔚如在川軍中的威望,希望他出來主辦地方團練武裝,以保一方安甯。李蔚如在老友高亞衡的再三懇求下,出任涪陵縣四鎮鄉(君子鎮、新盛鎮、同樂鎮、龍潭鄉)聯團辦事處副處長(後任處長)。他接任聯團辦事處工作後,主持正義,為民争利。不準惡霸橫行鄉裡,不許任何軍隊在防區内拉夫拉馬,違者必究或以武力對付。對被追上山的土匪,曉之大義,使其改邪歸正。這些措施,對安定地方秩序起了很大的作用。

1925年,李蔚如經吳玉章(老同盟會員)介紹,與中共黨員楊闇公等書信往來,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逐漸認識到隻有共産黨才能救中國的道理。一個追随孫中山數十年的老同盟會員,終于在殘酷的現實面前認清了形勢,徹底丢掉了過去的一切追求和幻想,選擇了一條光明的然而又極其艱苦的道路。

1926年夏,李蔚如經喻淩翔介紹,在涪陵加入中國共産黨。次年1月,中國國民黨涪陵縣黨部(左派)成立,李蔚如任縣黨部主任委員兼農運部長。在此前後,李蔚如在黨的上司下積極開展以四鎮鄉為基礎的農民運動。先後在大順、堡子、新盛等地,以辦團練傳習所為名,訓練骨幹,建立農民武裝,成立四鎮鄉“聯團團練傳習所”,革命的洪流席卷馬、武惠民大地。同時,李蔚如帶頭實行減租減息;又集資創辦更新國小和弋陽國民師範學校,擔任校長,安排共産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人士到校任教,為黨培養了許多革命幹部;并組織學生到群衆中去宣傳、講解革命道理。

一位豎着下葬的英烈:李蔚如

四鎮鄉農民運動紀念館

農民運動風起雲湧

1926年底,李蔚如積極發動農民組織,還親自到各場鎮向群衆介紹湖南、廣東農民運動情況,宣傳建立農民協會的好處。農會組織不斷擴大,至1927年夏,堡子、興隆、大順、明家、馬武、惠民、石泉、白濤、廟垭、龍駒等地都成立了農會。在此期間,李蔚如還身體力行,積極推動國共合作,利用自己早年任講武堂堂長期間與駐涪國民革命軍二十軍第九師師長郭汝棟(字松雲)的師生關系,勸說阻止了郭軍跟随楊森進攻武漢,支援了北伐革命戰争。

1927年1月,四鎮鄉的農民武裝改編為農民自衛軍,馬武、惠民等地的農民也積極參加了這支革命的隊伍。此時,南川縣石牛溪民團首領、共産黨員王懋遷,因受依附于軍閥劉湘、王陵基的地方團閥張茂春的排擠并吞,前來告急。李蔚如與中共重慶地委配置設定來涪工作的廣州農講所第六期畢業學員徐康甯、楊宇清商議,決定出兵幫助王懋遷。張茂春受到重創後,一面假意求和,一面暗地飛報川東南團練總監王陵基求援。王陵基急調巴縣曹燮陽、申文英和江津周化成等部增援。李蔚如考慮到敵衆我寡,相持3天後撤回龍潭。

涪陵農民自衛軍迅速壯大,勢不可擋;革命洪流滾滾向前,排山倒海。不僅使駐軍不敢在四鎮鄉和馬武惠民一帶繼續橫征暴斂,而且使坐鎮重慶的軍閥劉湘也懼怕農民自衛軍配合劉伯承上司的泸順起義軍從背後攻其巢穴。于是,劉湘和郭汝棟密謀,決心消除隐患,勾結巴縣、綦江、涪陵等地團閥,并派第三師副師長許堯卿領兵經南川襲擊涪陵農軍。1927年6月下旬,李蔚如、李筱亭等正在大順鄉召開全縣農民協會成立大會,會議期間,得知許堯卿進犯冷水關消息,立即召開軍事會議,草拟緊急動員群衆宣傳大綱,組織農軍,準備迎敵;派出弋陽師範、更新國小等校師生深入農村發動群衆參加保衛四鎮鄉的鬥争。

當時在涪陵,流傳着這樣的歌謠:“重慶涪陵大順場,茅坪山鄉不尋常,革命志士李蔚如,為國為民英名揚” 。至1927年上半年,川東南涪陵縣的蔺市、同樂、龍潭、新盛、馬武、惠民等集鎮鄉村,農運工作更是熱火朝天,“人民揚眉不納稅,八千人槍硬梆梆”,弄得重慶軍閥如坐針氈,涪陵駐軍惶惶不安, 同時,李蔚如在明家場成立前線指揮部,由李蔚如任全縣農軍總指揮。李蔚如一面部署兵力,一面與綦江、泸州等地革命武裝聯系,并緻函劉伯承率部向川東靠攏,以便與綦江、南川等地連成一片,共同對敵,建立革命根據地。

按遺願将遺體豎着安埋

1927年7月2日,郭汝棟派人送信與李蔚如,詭稱:“劉湘将進犯四鎮鄉,實欲一并消滅松雲,松雲唯有追随老師,堅決抵抗,别無出路。今特令我部王(竟成)團前來聽從指揮,誓與劉匪決一死戰,望接信後速去同樂鎮面商軍務……”(郭汝棟在此之前,因考慮到李蔚如在川軍和地方群眾中的威望及農軍的實力,曾利用師生關系,主動與李合作,贈送武器,接受共産黨人到軍中任職等,取得了李蔚如的信任)。接信後,李筱亭等認為郭、劉近來接觸頻繁,有互相勾結的迹象,對郭汝棟不能輕信,希望李蔚如不要親自前往。但李蔚如卻嚴肅地說:“與人共事畏首畏尾,何以克敵制勝?”他認為,大軍壓境,敵衆我寡,形勢危急,即使共同禦敵不成,也可争取郭汝棟保持中立,以解後顧之憂。

7月3日黎明,李蔚如不顧個人安危,僅帶警衛排40多人,從明家場出發,中午,當行至距同樂鎮還有5裡的石垭子時。警衛人員被郭軍攔下,隻讓李蔚如及其轎夫共5人繼續前行,一進同樂場,即被伏兵拘捕。李蔚如被押送冷水關許部,關在一個土地廟裡。敵人當即設庭審訊,問:“你為何要參加共産黨?”李蔚如自豪地回答:“四川有幾個配當共産黨?我身為共産黨員雖死猶榮!”

7月5日,許堯卿将李蔚如押往重慶。劉湘、王陵基考慮到李在川軍中的威望極高,恐進城有變,遂下令在途中秘密槍殺李蔚如。7月8日下午,李蔚如在重慶南岸黃桷垭英勇就義,終年44歲。

李蔚如的遺體被家人運回到家鄉明家場,家人們含着淚水,按李蔚如的遺願,将遺體裝入棺材内挖坑豎着掩埋了,意為“甯為站着死,不願跪着生”,表現了李蔚如大無畏的革命氣概。

李蔚如雖然犧牲了,但他在涪陵和川渝大地播下的革命火種并沒有熄滅。1928年天寶寺起義,1929年抗捐軍起義,都有四鎮鄉的農民群衆作基礎。李蔚如的革命思想哺育了一代青年,其弟李仙舟、表弟張光平 、外侄陳壽珉、外侄女婿田鶴鳴均為共産黨員、革命烈士,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李蔚如由一個激進的舊民主主義者轉變為一個優秀的共産主義戰士,他的一生是光輝的一生,偉大的一生,他的英名早已銘刻在廣大人民的心中,他對中國革命事業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将永載史冊,萬古流芳。

文章作者:冉啟蕾

作者機關:涪陵區委黨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