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作者:人美renmei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自1939年《黃河大合唱》誕生以來,黃河之于中華民族的象征意義就來自它所具有的巨大力量。巨大力量的展現、控制與釋放,成為文字文本中黃河形象的基本特征。最常與黃河搏鬥的船夫成為既能展現黃河力量又能襯托人民光輝的媒介。

《黃河大合唱》的第一部分就是《黃河船夫曲》。歌唱前有一段朗誦詞,揭示出船夫與黃河的關系:

朋友!你到過黃河嗎?你渡過黃河嗎?你還記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驚濤駭浪搏戰的情景嗎?如果你已經忘掉的話,那麼你聽吧!

20世紀下半葉,藝術家們從不同角度展現船夫與黃河的搏鬥與和諧、狂野與溫馨的關系。當船夫成為藝術中的主角時,他們又不可避免地與黃土高原聯系在一起。淳樸、堅韌、頑強等美好品質都賦予其身,這些品質進而成為中華民族傳承數千年的優秀特質。黃河與黃土,最終成為人民内在的曆史文脈。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杜鍵《在激流中前進》 220cm×332cm 油畫 1963

在有關黃河的美術創作中,杜鍵的《在激流中前進》是較早将勞動人民放到畫面中來歌頌的一件作品。《在激流中前進》是杜鍵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的畢業創作,在寬達3.3米的畫面裡,隻有一葉扁舟在洶湧澎湃的湍流中昂首前行,船上的幾位船夫奮力搖動船槳,人的力量與狂猛的波濤相碰撞,氣勢撼人。

為創作這件作品,杜鍵到山西禹門口和陝北宋家川考察、生活了兩個月。在這裡,杜鍵與不同年齡段的船工們進行了深入交流,剖析河水、木船的個性,有了很多發現:“黃河的船,在不同的河段由于水勢不同,船型也不同。由河曲到潼關一帶,由于落差大,河水湍急,船隻不大,滿載也不超過20噸。在急流中用人力控制滿載的船也絕非易事。渡口過河常常要先拉纖逆流而上,在順流而下的過程中把船劃到對岸。”又如:“黃河上的船很好看。船的尺寸、構造,是用多少年血汗行船換來的一種‘規矩’,而每一條船又都是個性化的。這裡沒有現代産業的‘機械化标準’,一切都是手工的,包括那釘子,也出自鐵匠之手。那造船的木材,多少還保留着它們作為一棵樹的長勢和身影。每一條船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黃河人的質樸、智慧和力量的展現。”這些關于河流、行船的知識和體會,為杜鍵進一步深入創作奠定了基礎。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杜鍵《在激流中前進》中的河水

體驗生活期間,杜鍵畫下大量速寫。油畫裡的部分人物還能在杜鍵儲存至今的速寫本上找到原型。例如船隻側後方一位裹着頭巾的艄公,應該就是以船工範世明為模特。在速寫《範世明像》裡,畫家記錄下船工黝黑的膚色、滄桑的眼神,還有硬朗的性格。速寫畫面上,畫家還特意寫下作畫時的感受:“黃水、黃土、黃風,在水裡、土裡、風裡長成。這就是黃河船夫!”

《在激流中前進》完成後廣受好評,《美術》1963年第5期有一篇文章贊揚這件“感染力很強的作品”:“到過黃河的人,剛一接觸畫面就會被那熟悉的呈金黃顔色的河水所吸引”,它“顯示了勞動人民的偉大氣魄和永無窮盡的力量,任憑洪水多麼洶湧,也将會無能為力,一次再次地被遠遠地抛在身後”。

随後,1963年第6期《美術》雜志刊發了杜鍵《我怎樣畫〈在激流中前進〉》一文。杜鍵在文章中談到小時候學唱《黃水謠》(《黃河大合唱》第四部分)時的感觸——“一種覺醒的、要求解放的民族感情,好像那時就和黃河聯系在一起了”。杜鍵在講述自己塑造黃河的體會時,特别強調了水和人的關系。他說,如果水面太大而船太小,船就會成為黃河水的反襯,如果船太大而人太小,不僅畫面會顯得堵塞,“人的威風”也會因為沒有水的烘托而無法突出。在杜鍵看來,《在激流中前進》固然是禮贊黃河,但更重要的是突出“人的威風”。水面和船的大小關系決定了畫面所要傳達的意境。杜鍵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在素描稿上反複權衡、裁剪。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杜鍵《在激流中前進》(構圖稿之一) 78cm×108cm 素描 1962

雖然杜鍵主觀上更看重“人的威風”,但實際投入精力更多的是塑造黃河。他說,“在制作過程中,最費勁的是黃河水”。在黃河邊考察時,杜鍵就已經決定将黃河水作為畫面的重點。他說:“在我心裡,黃河水是表現黃河人的重要因素。這有兩個原因:一是黃河邊上的人,對黃河水有一種特别複雜、愛恨交加的情感;一是特别大的泥沙含量,形成了黃河獨特的性格,這性格又塑造着黃河人并成為黃河人的對應物。畫好黃河水,黃河人的精神氣質才能得到較好的表現。”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杜鍵《黃河速寫》 38.5cm×27cm 1962

杜鍵花了很多時間體會和鑽研黃河水的特點。他在1962年7月15日的一張速寫中記錄自己在山西禹門口黃河中行船的驚險:“剛上岸,船就幾乎被濁漿沖走。”在另一張速寫中,他記錄下黃河水的“亂而不亂”:“亂而不亂。在總體上看有大趨勢,前後左右各種沖突,七零八落。在浪頭之間有小塊平靜處,好像空白一樣使激流顯出。”這些細緻的觀察和總結,使杜鍵筆下的黃河“激流”形神兼備。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杜鍵《黃河速寫》 27cm×38cm 1962

實際上,《在激流中前進》一畫中最打動人的地方也是奔騰激蕩的河水。從遠方奔騰而來的黃褐色河水充斥着整個畫面,組成大大小小的團塊和漩渦,起伏激蕩,充分展現出自然的偉力。杜鍵自己也覺得在黃河水上投入的思想和精力太多,結果河水畫得太過成功,人物看上去反而不大圓滿。他承認,這是畫作的“主要的缺點”:“水的體積感較強,相形之下,人就顯得單薄了。”如果從刻畫黃河的角度來看,這個“缺點”也許就不是缺點,反而是一個亮點。

《在激流中前進》一畫在“文革”中被毀壞。1992年,杜鍵根據保留下來的印刷品重畫《在激流中前進》。為表示兩者的差別,杜鍵将第二幅命名為《黃河激流》。這次重繪喚起了杜鍵對黃河的記憶和創作熱情。此後的30年裡,杜鍵不斷回到這一題材,多次重新創作“在激流中前進”。其中較大的一件以《不息的黃河》為名參加2020年在銀川舉行的“生生不息——叙事的黃河”展。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杜鍵《黃河激流》 180cm×240cm 油畫 1992 中國美術館藏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杜鍵《黃河激流》中的河水

如果說《黃河激流》還帶有複原的性質,《不息的黃河》則是對老題材的重新創作。在《不息的黃河》裡,船工大體保持原狀,而黃河水則完全變了樣子,不僅色彩更加豐富,起伏的水勢和湧動的浪花也更具有表現性。

畫家對黃河“激流”的執着數十年不變,而他反複創作同一題材的藝術方式——重複是當代藝術常用的手法——則為他的黃河繪畫賦予了新的時代感。就像《不息的黃河》作品标題所提示的那樣,黃河奔流不息,杜鍵的藝術創作也從未停滞。

本文節選自《大河頌——中國現代美術中的黃河》

吳雪杉 著

人民的黃河:在激流中前進

《大河頌——中國現代美術中的黃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