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年初四,走進龍柄軍刀背後的烽火歲月|博物館裡過大年

作者:南方+用戶端

視訊加載中...

點選視訊了解龍柄軍刀背後的曆史。

大年初四,走進龍柄軍刀背後的烽火歲月|博物館裡過大年

大年初四,東莞博物館聯盟推薦了一件不一樣的“龍文物”——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藏的龍柄軍刀。

該文物刀長97厘米,刀鞘長81厘米,刀身材質為青銅加鋼鍛造,龍頭狀刀柄及護手均用銅制,于2009年11月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征集。

大年初四,走進龍柄軍刀背後的烽火歲月|博物館裡過大年

龍柄軍刀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藏

據悉,該刀為清末陸軍新軍使用的軍刀,抗日戰争時期中國軍隊曾使用過。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自唐以來,龍紋和龍形大量出現在皇室服飾上,宋代對龍的形象做了規定性的闡述,使得之前曆代帶有不同程度随意性的龍紋走上規範化軌道。

大年初四,走進龍柄軍刀背後的烽火歲月|博物館裡過大年

龍柄軍刀(局部)

東江縱隊紀念館講解員陳夢講解道,甲午戰争失敗之後,清末統治階級開始組建新式陸軍,陸軍新軍将領佩刀的刀柄設計為龍頭柄。作為武器的龍紋軍刀本身并沒有善惡屬性,在封建統治階級裡,龍紋是皇權的象征;在清晚期新軍軍官刀上,龍紋是級别的代表;在工農自衛軍手中,龍紋軍刀是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利器,“而在與近代戰争有關的陳列中,我們能看到的許多清晚期的冷熱兵器,就是中國近代人民武裝革命鬥争曆史的有力物證。”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位于東莞市大嶺山鎮大王嶺村,緊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國家級抗戰遺址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館區占地53319平方米,是目前廣東規模最大、設定水準最高的遺址類抗日戰争專題博物館。

春節假期,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持續開放。市民可以走進紀念館,瞻仰“東江鐵流 南粵旌旗”,銘記曆史,弘揚東縱精神。

大年初四,走進龍柄軍刀背後的烽火歲月|博物館裡過大年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航拍

東莞是東江縱隊的發源地和重要活動地區之一。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第三大隊于1940年10月建立的大嶺山抗日根據地,是華南敵後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是全國十九個抗日根據地之一——東江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東江縱隊司令員曾生稱為“東江縱隊抗日根據地的根據地”。

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設有“東江鐵流 南粵旌旗”東江縱隊曆史主題陳列、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複原陳列、東莞市國防教育主題公園等三套陳列展覽。

大年初四,走進龍柄軍刀背後的烽火歲月|博物館裡過大年

“東江鐵流 南粵旌旗”東江縱隊曆史主題陳列

東江縱隊曆史主題陳列内容緊扣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和中華民族抗日戰争、解放戰争的曆史背景,客觀、全面地展示東江縱隊的建立、發展和奪取勝利的光輝史實。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複原陳列,再現了當年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軍民開展敵後遊擊鬥争的曆史風貌,客家民俗特色濃厚。

大年初四,走進龍柄軍刀背後的烽火歲月|博物館裡過大年

大嶺山抗日根據地舊址

東莞市國防教育主題公園包含國防武器陳列展區、戰争曆史與國防武器圖檔展區和國防教育主題展示三個部分。國防武器陳列展區主要陳列大陸不同時期退役的高射炮、雷達車、飛彈、艦炮等國防武器,通過多種形式展示國防教育知識,打造國防教育新平台。

大年初四,走進龍柄軍刀背後的烽火歲月|博物館裡過大年

相關:

大年初三,龍九子鸱吻邀你賞“龍首”楹聯|博物館裡過大年

大年初二,描金雙龍帶你“大觀”嶺南美學|博物館裡過大年

大年初一,彩雲藍龍陪你過錦繡新年|博物館裡過大年

博物館“群龍串門”!莞版“尋龍訣”邀你打卡文物上的龍

南方+記者 馬新傑

資料來源:廣東東江縱隊紀念館 東莞博物館聯盟

【作者】 馬新傑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