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明明是個詩人,卻就想當個政治家,一生都在和自己作鬥争

作者:曆史三兩說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李白,唐代詩人,是大陸曆史上最負盛名的詩人,才華橫溢,随口吟誦就是千古名句,有“詩聖”之稱。可是在李白看來,自己的一生是苦悶的,他終其一生也沒有實作自己的抱負,在遺憾中離開了人世。那麼在人眼中恣意潇灑的李白為何會如此呢?

李白:明明是個詩人,卻就想當個政治家,一生都在和自己作鬥争

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人們都說他是被貶下凡的仙人。可是仙人都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恃才傲物的,李白自然也是如此,而且他更驕傲,更自我。有如此才華的李白,并不是隻想當一個詩人,而是想要做一個濟世安民的政治家。“位列朝堂之上,為吾皇分憂,與三公同朝”是他最初的願景,也是他最終的傷痛,因為李白用一生去追求這個目标,卻求而不得。

想要實作這個目标的第一步就是要當官。但這一步對李白來說就難如登天,因為他沒有參加科舉考試的資格。至于為什麼不可以參加科舉,曆史上也有好幾種說法,有兩種猜測比較貼近事實。第一種是說李白出身在商人的家庭,而當時的大唐是不允許商人之子參加科舉考試的;另一種則是對李白身世的猜測,因為曆史上關于李白父母的記載非常少,是充滿神秘色彩的人物。是以有說李白是因祖上犯了而錯誤流落民間的宗室之子,科考會對學子的身份進行考察,他不敢去考試,怕暴露身份。不管是哪種說法,總之李白通過考試得到官職的路是走不通的。

李白:明明是個詩人,卻就想當個政治家,一生都在和自己作鬥争

不過當時除了考試之外還有一個方法就是被人舉薦,如果有官員看重了李白的才華,就可以舉薦他當官,是以李白便開始了四處投詩,希望能有伯樂發現他,不過都以失敗告終。在求職的旅途中,李白結交了許多和他志氣相投的人,寫下了更多的詩句。因為數次的失敗,李白幾次也有了隐居山野的想法,但是都敵不過自己滿腔的抱負之心,一次次的出山尋求機會。最終在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舉薦下,唐玄宗看到了李白的詩,大加贊賞,給了他一個翰林的職位。四十二歲的李白終于得到了一個機會。

李白:明明是個詩人,卻就想當個政治家,一生都在和自己作鬥争

雖然用了很久的時間才完成了第一步,但是終究是有了官身,還是在天子身邊。那麼為什麼李白還是落寞離場了呢?

首先李白當官的時機不對,當時的大唐已經處于開元盛世的末期,唐玄宗對朝政早已失去了熱衷,在皇帝的心裡隻有這首曲好不好聽,這支舞好不好看的想法,他對李白的詩感興趣,但是對于李白其他的想法,唐玄宗并不在乎。

其次就是先前說的李白恃才傲物的性格,在他當官這段時間裡,他能讓高力士脫靴,楊貴妃起舞,甚至于對于唐玄宗的召見也可以置之不理。這哪是一個當官的人該做的事情,李白的這種性格,得罪了很多人,後來唐玄宗也就對他疏遠了,是以當李白辭職的時候,唐玄宗才沒有挽留他,就讓他離去了。

李白:明明是個詩人,卻就想當個政治家,一生都在和自己作鬥争

最後就是李白真的想當官嗎?他懂當官嗎?李白想做的隻是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人物,他隻看見了那些人物的輝煌,而忽視政治家要具備的審時度勢,忍辱負重。其實李白是沒有政治才能的,他是個天生的詩人,他所有的才華都在作詩上了,隻是自己不承認。李白一生都在求官,其實他在很早之前也做過小官吏,雖然官職不入流,可誰說隻有大官才能為民做事,但在那段經曆中并沒有聽說過李白有過什麼實幹的表現。

再說說唐玄宗給李白的這個翰林官職了,本身就是一個文職的工作,但是李白幹着幹着覺得跟自己想的不一樣,就辭職走了,放棄了他好不容易得到的官位。他沒想過換種方式,等待時機再去實作自己的抱負。而且李白的政治眼光也不行,在後來被卷入永王謀反案中就能看出來,永王征召李白到麾下,他就樂不得的去了,絲毫沒分析一下永王是個什麼樣的人,結果人家造反,他還給寫詩鼓勵,稀裡糊塗的就卷入謀反案裡了,被流放到夜郎去了。是以看着李白是想當官,但是他根本不懂官場。

李白:明明是個詩人,卻就想當個政治家,一生都在和自己作鬥争

李白一生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颠沛流離,潦倒困苦中,而且他不止物質上匮乏,心理上也一直有着懷才不遇的痛苦。明明可以作為一名詩人,寄情山水,潇灑生活,卻就是要投身官場,做與自己性格不相符的事情。李白這一生都在與自己作鬥争,他不肯放棄心中的執念,無論結果如何,都要堅定的走下去,是一個非常執着的人!但是我想正是這份執着,才配得上他“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而上九萬裡”的氣魄吧!

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