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節日話題」今日春節: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作者:滄州常青藤
「節日話題」今日春節: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節日話題」今日春節: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春節期間,回家與親人團聚、吃年夜飯、拜年、走親訪友……許多看似普通的習俗,都寄托着人們對未來美好的期盼。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廣義的春節包括年前和年後兩個時段,狹義的春節指正月初一。至于春節期間的美食,有年糕、湯圓、餃子等等。

前不久,中國的春節(農曆新年)被确定為聯合國假日。這是春節走向世界的一個信号。在未來的世界社會可持續發展中,春節也會發揮更重要的文化橋梁作用。

春節是怎麼來的?

曆史上,春節又稱“新正”“元日”“元旦”“正旦”等。春節的産生與古代曆年概念的形成密切相關。早在上古三代以前,人們就已經掌握“年”的時間周期概念。

正所謂,“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載。”夏朝以“歲”稱年,以農作物豐收作為年度時間周期。周代繼承夏代的計時傳統,以夏曆十一月為歲首之月,并将年度周期稱為年。

狹義的春節指正月初一,除夕和春節是前後接續的兩天,俗話說“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說的就是除夕夜守歲、辭舊迎新的過年習俗。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中國一年當中最隆重的節日,與清明節、端午節和中秋節合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又稱陰曆年,俗稱“過年”“年節”,意指從臘月進入正月,辭舊迎新。春節一般指農曆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竈開始算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春節期間,漢、壯、布依、侗、北韓、仡佬、瑤、畲、京、達斡爾等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慶祝活動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

春節的誕生與古人對天地四時和農業生産規律的認知有關,傳說最早在堯舜時代就有“臘祭”的風俗,在年終祭祀神靈,慶祝豐收,祈求新年之福。夏商周三代,人們對年的認識不斷深入,年終歲尾的祭祀活動也傳承下來。但當時并沒有“春節”之名,而是用元日等說法指代。自漢武帝改用太初曆以後,中國曆代都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新年。[《史記》《漢書》稱正月初一為“四始”(歲之始、時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唐、宋、明等朝代,農曆新年又被稱為“歲日”“新正”“新元”。大約到清代,才有一些地方把農曆新年稱為“春節”。辛亥革命之後,改公曆1月1日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正式稱為春節,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規定春節為法定節日。

有關春節的傳說很多,其中以“年”獸傳說、守歲傳說和萬年建立曆法說等最具代表性。春節的民俗也豐富多彩,包括農曆臘月初八喝臘八粥;臘月二十三日祭竈,吃關東糖和喝糖粥等;年前貼春聯、年畫、剪紙和放爆竹、除夕夜包餃子、包湯圓、做年糕,吃團圓飯守歲;農曆正月初一迎神、拜年;正月初五接财神;正月十五日元宵節舞龍舞獅、吃元宵、遊燈會、猜燈謎等。

春節是全世界華人的重大節日,美國、英國等每逢春節也會舉辦相關活動。春節是展現和諧親情與和睦人際關系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的曆史、藝術和文化價值;是提升親情關系、增強社會凝聚力、建構和諧社會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文化産業的發展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2006年春節第一批被收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2023年12月22日,第78屆聯合國大會協商一緻通過決議,把春節(農曆新年)确定為聯合國假日。

2024年春節放假時間:2月10日至17日放假調休,共8天。

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是因為在中國傳統的農曆體系中,正月初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據傳,在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04年),實施了新的太初曆法,将正月初一定為一年的開始,這進一步強化了春節作為歲首的地位。“大年”是對新年這個重要節日的尊稱,強調其為一年之始、最為重要的節日。而“初一”則是指月份的第一天,是以“大年初一”合在一起,就代表了農曆新年的第一天,是人們辭舊迎新、歡慶新春的重要時刻。

這一天标志着農曆周期的新一輪開始,人們會舉行各種慶祝活動和習俗儀式,如拜神祭祖、家庭團聚、吃團圓飯、給兒童壓歲錢、放鞭炮、貼春聯等,以祈求新的一年裡吉祥如意、五谷豐登、平安順利。

「節日話題」今日春節: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春節的曆史是怎樣演變的?

豐收祭是春節最初的起源,意識源于上古先民的時間感受和時間意識。中國作為農業社會的發展方向在新石器時代就已奠定,人們依據農作物生産規律作息也就成為習俗,而豐收的祭獻和慶祝自然成為年度周期的界标。

上古時期

據《爾雅·釋天》記載,春節是由虞舜興起的。“年”在最初并不是時間概念,而是指農作物生長的周期,在唐虞時代被稱為載,在夏朝被稱為歲,在商朝被稱為祀,在周朝确定為年,表示的都是農耕文明的“肇始”與 “豐産”。

上古時期,困于當時的科學條件,人們往往從神性的角度了解萬物,相信神靈是萬事萬物的主宰,左右着人們的生活和命運。于是,在自然節氣變化、農事活動等一些重要日子裡,人們都要舉行各種祭祀活動,以表達對神靈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别是在年終歲末的冬春時節尤受關注。當時夏朝曆法以一月正月,商朝曆法以十二月為正月,周朝曆法以十一月為正月,是以每個朝代祭祀的時間也有所不同。上古時期的歲時活動主要就是祭祀諸神和祈求谷物豐收。早期的歲時祭祀是原始部落的公祭,有文字記載以來,可以确定的春節祭祀有“歲中大祭”和元日天子“祈谷”。歲中大祭有兩種形式為祭祀日常五祀的“大飲烝”和祭祀八神的“大蠟之祭”,還要念誦一段祝詞:“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祈谷”之禮指周天子在立春要到都城東郊迎氣,祭天并親自進行鞭打春牛耕田勞作,已顯示對農業生産的重視。在周朝就定下了中國過年的習俗,詩經《豳風·七月》裡記載:“九月肅霜,十月滌場。朋酒斯飨,曰殺羔羊,跻彼公堂,稱彼兕觥,萬壽無疆。”意思是,九月,天氣就轉冷了,開始下霜,十月就要打掃谷場了,大家準備好美酒和羔羊,一起去廟堂上舉杯歡慶,祝主人萬壽無疆。此時的春節雖沒有作為正式名稱出現,但歲時年節的意義已經形成。

中古時期

秦朝采用《颛顼曆》将農曆十月定為正月,将農曆十二月定為臘月。漢武帝太初元年頒行《太初曆》,把正月規定為歲首,使一年的開始與二十四節氣的開端相對應。這樣的規定,非常有利于安排農事活動,同時繼承秦歲首[f]祭祀慶賀的内容儀式,是以“正月為歲首”的習俗意識沿用至今。春節在這個時期又被叫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秦漢以後,人們的歲時觀念與社會生活的協調受到關注。作為歲首的春節,朝廷将其作為展示與加強君臣之義的儀式,民間則視為鄉裡家庭聚會的佳日。

魏晉南北朝時期,歲首稱為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當時北朝一直沿用《景初曆》,南朝則使用《元嘉曆》,因南北曆法不同,新年時間也不相同的特殊時期,北朝直到北周年間,改行《甲子元曆》,才複用夏曆,使中國南北新年時間得以統一,宮廷朝會在年終歲尾舉辦大型活動,食五辛盤,飲屠蘇酒,佩飾“鬼丸”,懸挂桃符和葦繩,來祛邪求福,這時期春節慶祝的儀式越來越盛大,慶祝的時間越來越行,并且已經出現了文字記載的守歲習俗。因為民間愈來愈重視年節,是以人們把同處一個時段的“立春節”迎春納福主題融入年節,使立春僅僅成為一個節氣。春節也逐漸演化為中國的第一大節日。

隋唐時期,春節被稱為元日、歲日、元正。在整個隋唐曆史中,曾出現過改變歲首的情況:在武則天時代,在公元690年改夏曆為周曆,以每年十二月為正月,但在施行十年後,又改回以一月為正月的夏曆。自此從唐到現代的以一月為正月的曆法再無更改,正月初一為元旦的年節綿延至今。從唐代開始,春節成為政府法定假日,朝廷照例舉行早朝大典,慶賀新年。唐代人日剪彩戴勝十分普遍。正月十五上元節放燈、觀燈成為春節的重要節俗。隋炀帝在上元燈節上花費巨大,唐朝皇帝為了舉國同樂,将以前正月十五一夜的燈會延長到三夜,規定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官家放假三日同時為了人們通宵觀燈遊賞,節日期間取消平時的宵禁。

到了唐宋元明,則稱為“元旦”“元 ”“歲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正旦朝會儀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禮。宋朝的“正旦大朝會”隆重威風,人員整齊,還各國的使節參與。整體氛圍更為嚴肅,顯示着皇權的威嚴。宋代時民間開始普遍放“編炮”(即鞭炮),除夕、春節放爆竹之俗便逐漸盛行。元朝學習了漢家儀制,歲首朝會亦隆重盛大。百官夜晚五更入朝,向皇帝、皇後鞠躬、跪拜,山呼萬歲、萬萬歲,後僧人道長、耆老、外國蕃客依次進賀。禮畢,大會諸王、宗親、驸馬、大臣在殿上賜宴。明代建國之初崇尚儉樸,對朝會之禮不大講究,大略如宋朝元旦朝儀。民間春節私下交往較為熱鬧。明朝是一個重農的社會,從資料上看,立春儀式替代了朝會之儀。清代非常重視過年,宮廷過年十分奢華,先是百官入殿跪拜,後有授茶儀式、歌舞表演、雜戲演出,最後以韶樂結束。如遇到皇帝大壽正慶或十年國慶,要“特行宴禮”,儀式和内容更加盛大和豐富。

近代時期

辛亥革命後的中華民國改用公曆紀元,并規定公曆1月1日稱“元旦”,但民間仍然過農曆新年,并以“過年”相稱。[為順應民意,民國政府于1913年準許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從此,近代中國有了兩個新年,當時将元旦稱為“民國新年”,春節稱為“國民新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公元紀年。1949年12月23日,政務院會議又通過了《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其中分别規定了春節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春節作為農曆新年的名稱更廣泛地在全國使用,于是一年之中出現了兩個新年:公曆新年元旦和農曆新年春節。新中國的春節慶祝活動不僅保留了過去民間習俗,剔除了一些帶有封建迷信的活動,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具有“新年俗”的春節過出新時代的氣息。

「節日話題」今日春節: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春節有着怎樣的節日主題?

春節的節日主題和文化内涵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考量:一是合家團圓,二是辭舊迎新,三是祈福納祥。

團圓是春節的主要精神内涵,除夕夜,人們吃年夜飯、團坐守歲,盡享天倫之樂;春節後,走親訪友、拜谒問候,與親友團圓;跨越時空,借助現代新媒體,全球的中華兒女共享民族大團圓。

辭舊迎新是年節通過儀式的主題,除夕夜,人們以爆竹迎年;新年後,接神祭祀、祭拜祖先、拜年慶賀,進入新的生命旅程。

貼春聯、挂年畫、貼窗花、貼福字、逛廟會、舞龍燈……這些習俗飽含着對過去一年的感恩和喜悅,也有人們對新年的憧憬和夢想。

“過年”,是啥意思?

春節是重要的傳統節日。漢武帝太初元年,正式确定以夏曆正月為歲首,此後曆法雖不斷修正變化,但正月歲首的時間保持不變,年節也就固定下來。

人們常常習慣說“過年了”,而“過年”,展現在“過”字上,指的是人們忙碌着迎接新年、歡快地慶祝新年的一個過程。

廣義的春節包括年前和年後兩個時段,過年的時段一般從臘日開始計算,臘日在魏晉以前日期不定,南朝時已定于臘月初八。

此後,民間通常将臘月初八作為年節的開始,也有的從祭竈(北方一般是臘月二十三,南方是臘月二十四)開始,直到過完正月十五元宵節為止。

古代歲末為何舉行驅傩儀式?

自先秦以來,民間就有歲末驅疫行傩活動。驅傩的時間或在臘日前一天、或在臘日當天、或于除夕之前,是歲末年終的主題活動。

驅傩儀式有兩樣法器必不可少——鼓和面具。敲起傩鼓,撼天動地;戴上面具,借神驅疫。

民間驅傩雖然沒有那麼隆重,但也一直傳承。宋代歲末驅傩已逐漸演變為傩戲,城鄉敲鑼擊鼓、例行舞傩。

明清以後,傩舞的表演性更強,世俗化增強,宗教性趨弱。驅傩還逐漸融入到其他年俗中,例如有的地方将其與歲末掃塵結合起來。

古代為何要燃爆竹?

“紅紅火火過大年”,這是喜愛熱鬧的中國人對年的定義。

一種說法稱,爆竹起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人們認為,鞭炮等響聲能驅趕鬼邪。宗懔《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驅逐疫鬼。

當時的爆竹是真的“爆竹”,即将竹筒置于火中燒烤,竹筒因受熱膨脹而爆出聲響。宋代出現了火藥爆竹。古人認為,燃放爆竹不僅帶來歡騰的過年氣氛,還有驅瘟逐疫之功。

「節日話題」今日春節: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拜年”習俗何時開始流行?

有觀點認為,拜年傳統源自漢代正日新年拜賀的習俗。漢代以前,民間祭祀慶祝年節的習俗主要在臘日、臘明日,後來移到正日。

依據東漢崔寔《四民月令》的相關記載,當時拜年的内容主要有祭祀祖先、禮敬尊長,以及拜賀宗親鄉黨等等。

時日至今,人們拜年仍然如此,先是家庭内團聚,而且要敬祖先、敬尊長。在完成家庭團聚之後,人們才開始按照親疏遠近,給親戚朋友、鄰裡鄉親拜年。

春節期間的美食有哪些?

包括餃子在内,春節期間的美食相當豐富。

比如,有的地方過年要吃湯圓,寓意團圓。春卷一般被認為是立春的節令食品,但在江南地區過年也吃春卷,寓意迎春。

「節日話題」今日春節: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節日文化如何傳承?

從春節傳承的原則來說,春節的傳承主體應該是以社群、群體、個人為主,以普通的春節文化傳承者為主。

同時,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大背景下,應該重視提高春節的公共文化屬性,讓春節為更多的人群所共享。要充分重視和傳承春節的文化核心,以及保證春節假期的穩定時長等。

此外,重視建構和弘揚春節文化象征體系。具有标志性的節物和活動是節日穩定傳承的重要依托,要尊重和謹慎對待既有的春節象征物,如春聯、窗花、壓歲錢等,有意識地建構适應現代生活的春節象征物和文化活動,如紅燈籠、中國結、觀賀歲電影、看書觀展等,讓人們享受春節,自覺地傳承春節。

「節日話題」今日春節: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龍年祝福語

1. 龍火護符,福澤深厚,吉祥如意,好運綿綿。祝您在新的一年裡,事業蒸蒸日上,财源滾滾而來,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2. 瑞兔辭舊去,龍騰新年來。恭祝您在新的一年裡:龍飛鳳舞,龍馬精神,身體健康,阖家幸福!

3. 龍年行大吉,事事更如意。願您龍年事業有财氣,生活有福氣,家庭有喜氣,日子有和氣,快樂有生氣,天天有才氣,龍年更大氣!

4. 新的一年,願您抱着平安,擁着健康,揣着幸福,攜着快樂,摟着溫馨,帶着甜蜜,帶着财運,拽着吉祥,邁入春節,快樂度過每一天。

5. 大年初一拜個年,風調雨順平安年,吉祥如意健康年,财源廣進發财年,美夢成真成功年,祝君美美滿滿幸福年。

6. 春節祝福不能忘,短信送你願吉祥,祝你:大财小财處處發财,大事小事事事順利,親情友情情情如意,官運财運運運亨通,龍年行大運!

7.祝您龍年身體生龍活虎,家人龍馬精神,萬事龍鳳呈祥,财氣車水馬龍,遇事龍情盛意,新年龍氣沖天!

8. 迎龍年,送兔歲。願新的一年裡,您的生活如詩如畫,精彩紛呈;事業如日中天,步步高升。

9. 龍年到來,祝您在新的一年裡萬事如意,事業有成。願您的生活如龍舞般靈動,如龍須般堅韌,如龍鱗般熠熠生輝。

10. 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願您的生活如詩如畫,充滿歡笑與快樂。祝您春節快樂,新的一年事業有成!

11. 新春到,送你快樂“同心圓”:天圓地圓,天地之間愛心圓;心圓夢圓,心想事成事事圓;月圓人圓,阖家歡樂大團圓;你圓我圓,開心快樂心更圓。

12.身披吉祥外衣,腳踏如意之鞋,頭戴平安之帽,腰紮幸運之帶,龍年已到,願君春節快樂,福多運旺,健康幸福,财源滾滾,心想事成,一切順利!

13.新年初一笑開顔,急忙趕早拜個年:勤勤懇懇發财年,日日月月掙大錢;紅紅火火緻富年,老老少少都康健;嘻嘻哈哈歡樂年,開開心心日子甜。新春快樂!

14.春節佳節兮,聚天地之歡樂,展山川之喜慶,于雪飛中送吉祥之問候,在風舞裡贈平安之祝福,願君新年出門遇貴人,行大運,恭喜發财。

15. 歡慶年,中國年,吉祥年,鴻運一年又一年,九州上下笑開顔;五福娃,幸運娃,和平娃,紫氣東來映彩霞,四海同歡共天涯!龍年祝您樂開花!

16. 龍年之際,祝您龍騰四海,宏圖大展;龍遊天下,快樂無邊;生龍活虎,龍鳳呈祥;龍馬精神,四季平安;龍飛鳳舞,事業輝煌!

17.龍年第一天,祝福送到家門前:祝你事業發達、家庭美滿、婚姻幸福、健康平安!新的一年裡願你一切順利、心想事成!

18.如期而至的不僅僅是節日,還有幸福和快樂。日漸增加的不僅是年齡,還有友情和健康。我的心裡一如既往深深祝福:龍年萬事如意!

19.大年初一迎新春,龍年吉祥萬事成,願你龍馬精神身體健,龍騰虎躍事業興,家庭和睦人歡樂,福壽安康樂無窮!

20.龍年大年初一送吉祥,願你如龍般矯健展宏圖,事業如龍般騰飛耀四方,家庭如龍般和睦共繁榮,幸福如龍般綿長永不息!

「節日話題」今日春節:春節為什麼被稱為“大年初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