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节日话题」今日春节: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作者:沧州常青藤
「节日话题」今日春节: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节日话题」今日春节: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春节期间,回家与亲人团聚、吃年夜饭、拜年、走亲访友……许多看似普通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广义的春节包括年前和年后两个时段,狭义的春节指正月初一。至于春节期间的美食,有年糕、汤圆、饺子等等。

前不久,中国的春节(农历新年)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春节走向世界的一个信号。在未来的世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春节也会发挥更重要的文化桥梁作用。

春节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春节又称“新正”“元日”“元旦”“正旦”等。春节的产生与古代历年概念的形成密切相关。早在上古三代以前,人们就已经掌握“年”的时间周期概念。

正所谓,“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夏朝以“岁”称年,以农作物丰收作为年度时间周期。周代继承夏代的计时传统,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之月,并将年度周期称为年。

狭义的春节指正月初一,除夕和春节是前后接续的两天,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说的就是除夕夜守岁、辞旧迎新的过年习俗。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中国一年当中最隆重的节日,与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合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又称阴历年,俗称“过年”“年节”,意指从腊月进入正月,辞旧迎新。春节一般指农历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算起,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期间,汉、壮、布依、侗、朝鲜、仡佬、瑶、畲、京、达斡尔等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庆祝活动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

春节的诞生与古人对天地四时和农业生产规律的认知有关,传说最早在尧舜时代就有“腊祭”的风俗,在年终祭祀神灵,庆祝丰收,祈求新年之福。夏商周三代,人们对年的认识不断深入,年终岁尾的祭祀活动也传承下来。但当时并没有“春节”之名,而是用元日等说法指代。自汉武帝改用太初历以后,中国历代都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新年。[《史记》《汉书》称正月初一为“四始”(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和“三朝”(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唐、宋、明等朝代,农历新年又被称为“岁日”“新正”“新元”。大约到清代,才有一些地方把农历新年称为“春节”。辛亥革命之后,改公历1月1日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称为春节,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规定春节为法定节日。

有关春节的传说很多,其中以“年”兽传说、守岁传说和万年创建历法说等最具代表性。春节的民俗也丰富多彩,包括农历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吃关东糖和喝糖粥等;年前贴春联、年画、剪纸和放爆竹、除夕夜包饺子、包汤圆、做年糕,吃团圆饭守岁;农历正月初一迎神、拜年;正月初五接财神;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舞龙舞狮、吃元宵、游灯会、猜灯谜等。

春节是全世界华人的重大节日,美国、英国等每逢春节也会举办相关活动。春节是体现和谐亲情与和睦人际关系的重要平台,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是提升亲情关系、增强社会凝聚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06年春节第一批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把春节(农历新年)确定为联合国假日。

2024年春节放假时间:2月10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8天。

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是因为在中国传统的农历体系中,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据传,在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04年),实施了新的太初历法,将正月初一定为一年的开始,这进一步强化了春节作为岁首的地位。“大年”是对新年这个重要节日的尊称,强调其为一年之始、最为重要的节日。而“初一”则是指月份的第一天,因此“大年初一”合在一起,就代表了农历新年的第一天,是人们辞旧迎新、欢庆新春的重要时刻。

这一天标志着农历周期的新一轮开始,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和习俗仪式,如拜神祭祖、家庭团聚、吃团圆饭、给儿童压岁钱、放鞭炮、贴春联等,以祈求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平安顺利。

「节日话题」今日春节: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春节的历史是怎样演变的?

丰收祭是春节最初的起源,意识源于上古先民的时间感受和时间意识。中国作为农业社会的发展方向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奠定,人们依据农作物生产规律作息也就成为习俗,而丰收的祭献和庆祝自然成为年度周期的界标。

上古时期

据《尔雅·释天》记载,春节是由虞舜兴起的。“年”在最初并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指农作物生长的周期,在唐虞时代被称为载,在夏朝被称为岁,在商朝被称为祀,在周朝确定为年,表示的都是农耕文明的“肇始”与 “丰产”。

上古时期,困于当时的科学条件,人们往往从神性的角度理解万物,相信神灵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左右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于是,在自然节气变化、农事活动等一些重要日子里,人们都要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崇拜、敬重和敬畏;特别是在年终岁末的冬春时节尤受关注。当时夏朝历法以一月正月,商朝历法以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历法以十一月为正月,所以每个朝代祭祀的时间也有所不同。上古时期的岁时活动主要就是祭祀诸神和祈求谷物丰收。早期的岁时祭祀是原始部落的公祭,有文字记载以来,可以确定的春节祭祀有“岁中大祭”和元日天子“祈谷”。岁中大祭有两种形式为祭祀日常五祀的“大饮烝”和祭祀八神的“大蜡之祭”,还要念诵一段祝词:“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祈谷”之礼指周天子在立春要到都城东郊迎气,祭天并亲自进行鞭打春牛耕田劳作,已显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在周朝就定下了中国过年的习俗,诗经《豳风·七月》里记载:“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意思是,九月,天气就转冷了,开始下霜,十月就要打扫谷场了,大家准备好美酒和羔羊,一起去庙堂上举杯欢庆,祝主人万寿无疆。此时的春节虽没有作为正式名称出现,但岁时年节的意义已经形成。

中古时期

秦朝采用《颛顼历》将农历十月定为正月,将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汉武帝太初元年颁行《太初历》,把正月规定为岁首,使一年的开始与二十四节气的开端相对应。这样的规定,非常有利于安排农事活动,同时继承秦岁首[f]祭祀庆贺的内容仪式,因此“正月为岁首”的习俗意识沿用至今。春节在这个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秦汉以后,人们的岁时观念与社会生活的协调受到关注。作为岁首的春节,朝廷将其作为展示与加强君臣之义的仪式,民间则视为乡里家庭聚会的佳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岁首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当时北朝一直沿用《景初历》,南朝则使用《元嘉历》,因南北历法不同,新年时间也不相同的特殊时期,北朝直到北周年间,改行《甲子元历》,才复用夏历,使中国南北新年时间得以统一,宫廷朝会在年终岁尾举办大型活动,食五辛盘,饮屠苏酒,佩饰“鬼丸”,悬挂桃符和苇绳,来祛邪求福,这时期春节庆祝的仪式越来越盛大,庆祝的时间越来越行,并且已经出现了文字记载的守岁习俗。因为民间愈来愈重视年节,因此人们把同处一个时段的“立春节”迎春纳福主题融入年节,使立春仅仅成为一个节气。春节也逐渐演化为中国的第一大节日。

隋唐时期,春节被称为元日、岁日、元正。在整个隋唐历史中,曾出现过改变岁首的情况:在武则天时代,在公元690年改夏历为周历,以每年十二月为正月,但在施行十年后,又改回以一月为正月的夏历。自此从唐到现代的以一月为正月的历法再无更改,正月初一为元旦的年节绵延至今。从唐代开始,春节成为政府法定假日,朝廷照例举行早朝大典,庆贺新年。唐代人日剪彩戴胜十分普遍。正月十五上元节放灯、观灯成为春节的重要节俗。隋炀帝在上元灯节上花费巨大,唐朝皇帝为了举国同乐,将以前正月十五一夜的灯会延长到三夜,规定正月十四、十五、十六官家放假三日同时为了人们通宵观灯游赏,节日期间取消平时的宵禁。

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正旦朝会仪式依然是皇家的重要典礼。宋朝的“正旦大朝会”隆重威风,人员整齐,还各国的使节参与。整体氛围更为严肃,显示着皇权的威严。宋代时民间开始普遍放“编炮”(即鞭炮),除夕、春节放爆竹之俗便逐渐盛行。元朝学习了汉家仪制,岁首朝会亦隆重盛大。百官夜晚五更入朝,向皇帝、皇后鞠躬、跪拜,山呼万岁、万万岁,后僧人道长、耆老、外国蕃客依次进贺。礼毕,大会诸王、宗亲、驸马、大臣在殿上赐宴。明代建国之初崇尚俭朴,对朝会之礼不大讲究,大略如宋朝元旦朝仪。民间春节私下交往较为热闹。明朝是一个重农的社会,从资料上看,立春仪式替代了朝会之仪。清代非常重视过年,宫廷过年十分奢华,先是百官入殿跪拜,后有授茶仪式、歌舞表演、杂戏演出,最后以韶乐结束。如遇到皇帝大寿正庆或十年国庆,要“特行宴礼”,仪式和内容更加盛大和丰富。

近代时期

辛亥革命后的中华民国改用公历纪元,并规定公历1月1日称“元旦”,但民间仍然过农历新年,并以“过年”相称。[为顺应民意,民国政府于1913年批准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从此,近代中国有了两个新年,当时将元旦称为“民国新年”,春节称为“国民新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公元纪年。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会议又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其中分别规定了春节和元旦等法定假日的放假日期。春节作为农历新年的名称更广泛地在全国使用,于是一年之中出现了两个新年:公历新年元旦和农历新年春节。新中国的春节庆祝活动不仅保留了过去民间习俗,剔除了一些带有封建迷信的活动,而且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使具有“新年俗”的春节过出新时代的气息。

「节日话题」今日春节: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春节有着怎样的节日主题?

春节的节日主题和文化内涵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量:一是合家团圆,二是辞旧迎新,三是祈福纳祥。

团圆是春节的主要精神内涵,除夕夜,人们吃年夜饭、团坐守岁,尽享天伦之乐;春节后,走亲访友、拜谒问候,与亲友团圆;跨越时空,借助现代新媒体,全球的中华儿女共享民族大团圆。

辞旧迎新是年节通过仪式的主题,除夕夜,人们以爆竹迎年;新年后,接神祭祀、祭拜祖先、拜年庆贺,进入新的生命旅程。

贴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贴福字、逛庙会、舞龙灯……这些习俗饱含着对过去一年的感恩和喜悦,也有人们对新年的憧憬和梦想。

“过年”,是啥意思?

春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汉武帝太初元年,正式确定以夏历正月为岁首,此后历法虽不断修正变化,但正月岁首的时间保持不变,年节也就固定下来。

人们常常习惯说“过年了”,而“过年”,体现在“过”字上,指的是人们忙碌着迎接新年、欢快地庆祝新年的一个过程。

广义的春节包括年前和年后两个时段,过年的时段一般从腊日开始计算,腊日在魏晋以前日期不定,南朝时已定于腊月初八。

此后,民间通常将腊月初八作为年节的开始,也有的从祭灶(北方一般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开始,直到过完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古代岁末为何举行驱傩仪式?

自先秦以来,民间就有岁末驱疫行傩活动。驱傩的时间或在腊日前一天、或在腊日当天、或于除夕之前,是岁末年终的主题活动。

驱傩仪式有两样法器必不可少——鼓和面具。敲起傩鼓,撼天动地;戴上面具,借神驱疫。

民间驱傩虽然没有那么隆重,但也一直传承。宋代岁末驱傩已逐渐演变为傩戏,城乡敲锣击鼓、例行舞傩。

明清以后,傩舞的表演性更强,世俗化增强,宗教性趋弱。驱傩还逐渐融入到其他年俗中,例如有的地方将其与岁末扫尘结合起来。

古代为何要燃爆竹?

“红红火火过大年”,这是喜爱热闹的中国人对年的定义。

一种说法称,爆竹起源于古代的宗教信仰。人们认为,鞭炮等响声能驱赶鬼邪。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驱逐疫鬼。

当时的爆竹是真的“爆竹”,即将竹筒置于火中烧烤,竹筒因受热膨胀而爆出声响。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古人认为,燃放爆竹不仅带来欢腾的过年气氛,还有驱瘟逐疫之功。

「节日话题」今日春节: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拜年”习俗何时开始流行?

有观点认为,拜年传统源自汉代正日新年拜贺的习俗。汉代以前,民间祭祀庆祝年节的习俗主要在腊日、腊明日,后来移到正日。

依据东汉崔寔《四民月令》的相关记载,当时拜年的内容主要有祭祀祖先、礼敬尊长,以及拜贺宗亲乡党等等。

时日至今,人们拜年仍然如此,先是家庭内团聚,而且要敬祖先、敬尊长。在完成家庭团聚之后,人们才开始按照亲疏远近,给亲戚朋友、邻里乡亲拜年。

春节期间的美食有哪些?

包括饺子在内,春节期间的美食相当丰富。

比如,有的地方过年要吃汤圆,寓意团圆。春卷一般被认为是立春的节令食品,但在江南地区过年也吃春卷,寓意迎春。

「节日话题」今日春节: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节日文化如何传承?

从春节传承的原则来说,春节的传承主体应该是以社区、群体、个人为主,以普通的春节文化传承者为主。

同时,在全球化和城市化大背景下,应该重视提高春节的公共文化属性,让春节为更多的人群所共享。要充分重视和传承春节的文化内核,以及保证春节假期的稳定时长等。

此外,重视构建和弘扬春节文化象征体系。具有标志性的节物和活动是节日稳定传承的重要依托,要尊重和谨慎对待既有的春节象征物,如春联、窗花、压岁钱等,有意识地构建适应现代生活的春节象征物和文化活动,如红灯笼、中国结、观贺岁电影、看书观展等,让人们享受春节,自觉地传承春节。

「节日话题」今日春节: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龙年祝福语

1. 龙火护符,福泽深厚,吉祥如意,好运绵绵。祝您在新的一年里,事业蒸蒸日上,财源滚滚而来,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2. 瑞兔辞旧去,龙腾新年来。恭祝您在新的一年里:龙飞凤舞,龙马精神,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3. 龙年行大吉,事事更如意。愿您龙年事业有财气,生活有福气,家庭有喜气,日子有和气,快乐有生气,天天有才气,龙年更大气!

4. 新的一年,愿您抱着平安,拥着健康,揣着幸福,携着快乐,搂着温馨,带着甜蜜,带着财运,拽着吉祥,迈入春节,快乐度过每一天。

5. 大年初一拜个年,风调雨顺平安年,吉祥如意健康年,财源广进发财年,美梦成真成功年,祝君美美满满幸福年。

6. 春节祝福不能忘,短信送你愿吉祥,祝你:大财小财处处发财,大事小事事事顺利,亲情友情情情如意,官运财运运运亨通,龙年行大运!

7.祝您龙年身体生龙活虎,家人龙马精神,万事龙凤呈祥,财气车水马龙,遇事龙情盛意,新年龙气冲天!

8. 迎龙年,送兔岁。愿新的一年里,您的生活如诗如画,精彩纷呈;事业如日中天,步步高升。

9. 龙年到来,祝您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事业有成。愿您的生活如龙舞般灵动,如龙须般坚韧,如龙鳞般熠熠生辉。

10.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愿您的生活如诗如画,充满欢笑与快乐。祝您春节快乐,新的一年事业有成!

11. 新春到,送你快乐“同心圆”:天圆地圆,天地之间爱心圆;心圆梦圆,心想事成事事圆;月圆人圆,阖家欢乐大团圆;你圆我圆,开心快乐心更圆。

12.身披吉祥外衣,脚踏如意之鞋,头戴平安之帽,腰扎幸运之带,龙年已到,愿君春节快乐,福多运旺,健康幸福,财源滚滚,心想事成,一切顺利!

13.新年初一笑开颜,急忙赶早拜个年:勤勤恳恳发财年,日日月月挣大钱;红红火火致富年,老老少少都康健;嘻嘻哈哈欢乐年,开开心心日子甜。新春快乐!

14.春节佳节兮,聚天地之欢乐,展山川之喜庆,于雪飞中送吉祥之问候,在风舞里赠平安之祝福,愿君新年出门遇贵人,行大运,恭喜发财。

15. 欢庆年,中国年,吉祥年,鸿运一年又一年,九州上下笑开颜;五福娃,幸运娃,和平娃,紫气东来映彩霞,四海同欢共天涯!龙年祝您乐开花!

16. 龙年之际,祝您龙腾四海,宏图大展;龙游天下,快乐无边;生龙活虎,龙凤呈祥;龙马精神,四季平安;龙飞凤舞,事业辉煌!

17.龙年第一天,祝福送到家门前:祝你事业发达、家庭美满、婚姻幸福、健康平安!新的一年里愿你一切顺利、心想事成!

18.如期而至的不仅仅是节日,还有幸福和快乐。日渐增加的不仅是年龄,还有友情和健康。我的心里一如既往深深祝福:龙年万事如意!

19.大年初一迎新春,龙年吉祥万事成,愿你龙马精神身体健,龙腾虎跃事业兴,家庭和睦人欢乐,福寿安康乐无穷!

20.龙年大年初一送吉祥,愿你如龙般矫健展宏图,事业如龙般腾飞耀四方,家庭如龙般和睦共繁荣,幸福如龙般绵长永不息!

「节日话题」今日春节:春节为什么被称为“大年初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