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家個問題,比除夕不放假更慘的是什麼?
有人說,在辦公室過除夕夜,吃預制菜年夜飯。看AI吉祥物,聽假唱春晚。放電子鞭炮,過賽博新年。
說到預制菜,最近又有個預制菜廣告被罵了。
一個部落客借用一個空刻意面品牌的廣告,表示預制菜搶占年夜飯餐桌。
圖源:墨說财經
這張海報最近也被部分網友翻出來了,寫着大大的“隻做媽媽不做飯”,主打賣點“随便做都好吃”。
圖源:小紅書網友
聽起來沒啥大毛病,但實際上沒有被香到,反而覺得被膈應到,再次罵起了預制菜。
甚至有人說難道是ai寫的文案,我還以為今年隻要看看AI吉祥物,沒想到還能欣賞上AI文案。
根據艾媒咨詢的報告,預制菜被分為即食、即熱、即烹、即配4個大類,是以空刻意面也被預制菜化,宣傳煮面10分鐘,倒水加面醬翻炒後,就能體驗道地意大利面,還有網友稱空刻意面是預制菜天花闆。
圖源:艾媒咨詢/小紅書網友
事實上,空刻意面“隻做媽媽不做飯”這話并不陌生,去年也看到相關廣告出街。
為什麼這時候還被拿出來鞭打,要我說就是大家跟這廣告踩的雷過不去了:
文案冒犯女性,高估預制菜價值和忽略電梯的場景情緒。
首先是文案令人不适,這種不适展現在冒犯女性上。
曾經有網友覺得文案存在歧義,讀出了“把媽媽做掉”的感覺。
當然這可能是敏感導緻的過分解讀,分衆傳媒自稱初衷就是為了解放媽媽們雙手可以不做飯,提到能夠引起女性的共情。
圖源:分衆傳媒
我也能了解品牌的出發點是好的,就是學習智能家電的那一套說辭:
讓大家可以解放雙手,騰下時間精力做更多的事情。
翻看空刻意面過往廣告分析,空刻意面想要戳中的是“媽媽們忙了一天回家不想做飯”的痛點。電梯廣告中提及的“做飯”,不單指做飯,是指所有家務,表達“媽媽”不是生活中勞累的媽媽。
圖源: 玖小時TV
但這看似讨好解放女性獨立女性,實際上寫文案的在潛意識裡,把媽媽和做飯捆綁在一塊,預設做飯就是媽媽的事情。
而且還把做飯渲染成貶義詞,做飯反而淪為一件比較卑微的事情。
在部分網友看來,做飯這事本身與性别無關,女性可以會做飯,可以不會做飯,會做飯可以是興趣,不會做飯也要尊重。
本來空刻意面可以隻說随便做都好吃,吹吹銷量就好,但非得要給自己強加女性價值觀。
殊不知一旦上了價值觀,就容易站不住腳跟,經不住考驗。
這條廣告被罵本質是把女性角色标簽化、物化,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因為刻闆印象翻車的就有全棉時代的卸妝濕巾廣告,潛意識裡輸出長得好看就是靠化妝,女性被騷擾是穿衣不妥,簡直就是受害者有罪論。
圖源:每日經濟新聞
還有某肥皂的廣告語,把“她”預設為照顧人的角色,同樣是一種刻闆印象。
圖源:小紅書網友
隻能說空刻意面想要吃女性紅利,用打破女性做飯的刻闆印象。
誰知道用力過猛,将做飯和不做飯的價值,營銷成非此即彼的樣子,一次性得罪了傳統媽媽、獨立女性、喜歡做飯的人,反而加深了刻闆印象。
這“不做飯”的廣告還出現在錯的時間。
如開篇提到,空刻意面這個電梯廣告,并不是第一次看到,但如果放在平常時間點投放,争議可能還沒那麼大。
現在是啥時候,是不放假的除夕前夜。
今年除夕不放假,本身就讓不少打勞工很郁悶,商家在這樣的情緒敏感點宣傳預制面,遭到抵觸也理所當然。
且不評定預制菜和炒菜誰吃起來更營養友善,目前關于預制菜的評價确實各有看法。
空刻意面的廣告讓我想到辛巴。預制菜友善快捷是塊大蛋糕,連做直播的網紅辛巴也殺進熱門賽道,注冊公司“尖峰食客”。
也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不小心的,辛巴直播提倡“孩子應該吃預制菜”,把調味料老幹媽形容成預制菜。
圖源:新浪熱點
這番發言可以說把預制菜推到風尖浪口,導緻大家“談預制菜色變”。
包括在某瓶裝茶的新年短片裡,當網友看到“把瓶裝茶倒進茶壺加熱”的一幕,表現“過年就是一起喝茶”,忍不住吐槽與傳統茶文化、春節氛圍格格不入,調侃“吃預制菜,喝預泡茶”。
圖源:東方樹葉
雖然預制菜的火是實實在在的,艾媒咨詢釋出的《2023年中國新春禮盒消費者行為洞察報告》顯示,有23.4%的新春禮盒消費者會選擇購買預制菜。
但預制菜終究是時間不充裕情況下,一個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而不是天天閉着眼睛選的選擇。
但凡是有時間有條件吃好的,誰都不會願意吃。
商家和網紅賺錢不寒碜,大家可以吃預制菜預制面,但不應該單方面洗腦對人更好,不該說讓孩子吃預制菜。
空刻意面電梯廣告被噴,很大程度上是出現在除夕前夜上,出現在錯的時間。
最後就是忽略電梯場景的情緒價值。
要知道電梯廣告的本質是什麼?
那就是“封閉空間按頭看”,前後左右都給你按一個廣告。
讓你擡頭不見低頭見,你無處可逃,不能劃走不能關閉。
在這樣的封閉空間下,試想一下,當做媽的回到家累的不想做飯了,隻能湊合吃了,還被提醒當媽媽的家庭角色,多少有點窒息。
對此建議抄抄餓了麼作業,餓了麼顯然拿捏住社畜坐地鐵的通勤情緒。
上完除夕最後一天,哪裡還想再吃外賣。餓了麼沒有一上來就喊大家點外賣,反而一個反向操作——祝大家過年用不上餓了麼。
圖源:餓了麼
當然如果真的需要,餓了麼也一直在,喊你放心點,可以說這小心思絕了。
這一波反向營銷,與網易嚴選疫情推出“還是别看這個廣告”有着異曲同工之妙,沒有急于推銷品牌。
圖源:網易嚴選
是以品牌商打廣告,出現的時間、場景很重要。
再說回預制菜預制面預泡茶等,這些創意之是以引争議,背後是消費者“既要又要”的體驗沖突。
一方面,我們希望保留一日三餐的煙火氣、除夕年夜飯有溫度的儀式感。
另一方面,我們又不得不承認,快生活節奏讓我們很難有時間,去好好準備一頓好吃又營養的晚飯。
是以有時候隻能選擇折中的解決方式,比如預制菜和友善食品。
但品牌也應該避開傳統文化和大衆情緒的雷區,避免強行放大“預制”的好處,而是要在保持尊重傳統文化、節日儀式感基礎上,通過恰到好處的教育,讓人了解這些便捷食品的價值。
希望品牌做廣告時,還是得多費點心,畢竟被冒犯的消費者會用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