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之--火車上的故事

第一次從外地過年回家,還是上大學的時候。在上大學之前,我還沒有出過遠門,連火車長什麼樣子都沒見過,自然也沒有回家過年的經曆。

快放寒假的時候,學校統一組織給我們買票,我們隻要把錢和學生證交給班裡組織買票的同學那裡,然後再報上回家的時間,車次,和目的地,過上一段時間,回家的車票和學生證就會發到我們手裡。

那時買票非常省心,不用跑火車站,也不用排隊,在教室裡就拿到回家的票了。那時候買票還沒有實行實名制,但大學生買票必須要提供學生證,因為是半價票,買票位址要和學生證上填寫的老家位址完全一緻,否則買不了半價票。

春節之--火車上的故事

可能大學放假時還沒到春運最繁忙的時候,票一般都能買到,還都是有座位的。有座位對我們來說就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了。從老家傳回學校時,我們自己買票,常常買不到有座位的票,一路隻能站着,過道裡,車廂連接配接處,廁所門口,我們都站過。被擠得東倒西歪,還要不時地挪來挪去給賣貨的小推車,或是上廁所的人讓路。

我們一個地方的老鄉同校友,回家的座位也基本都是挨着的,一路上歡歌笑語,旅途也不再那麼枯燥和寂寞,時間也不那麼漫長了,回家的路上總是無比開心的。

那時候的火車還都是綠皮車,咣當咣當走得很慢,但因為有老鄉校友一起或聊天,或打牌,一點也感覺不出時間的長來。火車上有賣零食的,不時地推着小推車過來過去,但我們都是兜裡空空的,誰也不會買,那時的一包瓜子,一瓶水于我們都是奢侈品,有時候忍不住看一眼,就算是解了饞了。

春節之--火車上的故事

同齡人在一起總有聊不完的話,同學的故事,老師的故事,誰和誰談戀愛了,誰暗戀誰了,都逃不過我們敏銳的眼睛,青春期的我們,最喜歡聊這些和感情相關的話題,當然也會聊哪個食堂的飯好吃,哪個老師講課最有趣,哪個宿管阿姨最好。

第一次坐火車回家時,我們最喜歡圍着大二大三的師姐師哥們,聽他們講校園裡的故事,我們剛在大學上了一學期,還算是小白,對學校還知之甚少,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那時候還沒來得及思考未來,考研或工作似乎都離我們很遙遠,我們隻單純而簡單地享受着大學的美好時光。我們對師哥師姐的話都深信不疑,大學于我們一切都是新鮮的模樣。

那時候回家的行李中隻裝了書和換洗的衣服,沒有年貨,也沒有給家人的禮物,我們都是一窮二白的窮學生,兜裡沒有一個多餘的子,回家的車票已經花盡了我們兜裡所有的錢。

上大學時,每一次回家過年的路上都有老鄉相伴,都是熱鬧歡樂的。也極少關注火車上的其他乘客。

上班後再回家,路上隻剩下形單影隻的自己,沒有了一路相伴的熟悉的人,回家的路似乎變長了很多。

上班後第一次去買回家的票,我帶着小馬紮,在售票點整整排了兩天,腳都凍麻了,才買到一張站票。才知道上學時,學校統一給我們買票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

一個人在候車廳裡等車,雖然到處人擠人,但沒有一張熟悉的面孔,依然感到很是孤單和寂寞,時間像停滞了一般,遲遲聽不見開始檢票的喊聲。去接水和上廁所都要拖着沉重的行李,不像上學那時,留給老鄉同學看着就好。

火車上自然也會碰到一些陌生的老鄉,雖然可以互相說一些親切的鄉言鄉語,但卻隻能是蜻蜓點水,淺嘗辄止,因為陌生,總還是有些戒備心理的。不像上學時和熟悉的同學老鄉聊天那樣酣暢淋漓,恣意歡虐。

行李箱裡的書已經變成了各種年貨和禮物,上班了,掙錢了,不管這一年有多難,掙的錢有多少,都不能再空着手回去了,給父母親朋的禮物塞滿了行李箱,唯獨沒有一件是自己的。那時候還太年輕,好面,打腫臉也要充胖子,有錢沒錢,回家過年。

春節之--火車上的故事

上班後才知道回家過年買禮物也是一件極其費神費力的事,太貴的買不起,便宜的怕被人笑話,如何給家裡的每個人挑到又排面又能承受得起的禮物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批發市場,大倉儲超市我跑了一趟又一趟,給父母買的特産,給兄弟姐妹買的衣服,塞滿了行李箱,也花光了最後一個月的工資。

那時候的手機還不是智能的,有時候會帶一本雜志解解悶。吃也成了旅途中一件重要的事,一碗友善面是旅途中最常吃的飯,那一碗面在火車上吃比平常吃總要香出很多來。

春節前後的火車最累,除了擠滿了人,還載了很多的禮物,上面的架子,車坐下都放滿了各種行李,不用看,也知道,大多是給家人的禮物,每一件行李中裝滿了每個回家的人的滿滿愛意,給老人買的特産,給孩子買的新衣。

有人在高談闊論,從老闆談到工友,從工作談到工資,從自身經曆談到所見所聞,有人在默默做個聽衆。

回家第一件事,永遠都是帶上禮物去看我最親愛的奶奶,吃上一碗奶奶做的手擀面,很奶奶說說家常話,一路的疲憊,一年的勞累都煙消雲散了,似乎我從未離開。

回家買票雖然千辛萬苦,回家之路雖然漫漫千裡,但一到年根,不管多難,都要準時踏上回家的路,為了不辜負家人的期盼等待,為了和最親的人一起坐在炕頭說說家常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