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春走基層丨砒砂岩上長出“綠色銀行”

臨近春節,位于内蒙古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暖水鄉的德勝有梁村,進入了新一輪的蘋果銷售黃金期。在村集體建的2000多立方米的冷庫旁,勞工們正忙着挑揀、打包、裝車。

被譽為“地球癌症”的砒砂岩區占到準格爾旗暖水鄉面積的一半以上。發展傳統農業在這裡曾經舉步維艱。自20世紀90年代當地村民在砒砂岩上成功種活第一株蘋果苗至今,蘋果産業已經成為當地的“金字招牌”。

因地制宜種蘋果

砒砂岩是地質岩層發育不完全的岩石互層結構,遇水如泥,遇風成沙,洪水攜帶泥沙俱下,彙入黃河,這裡一度成為“世界水土流失之最”。

由于生存環境惡劣,2009年,政府對砒砂岩嚴重裸露的暖水鄉實施了整鄉生态移民搬遷。距離鄉政府不遠的聚心社群解決了移民的居住難題,但農牧業生産又受限,收入來源匮乏讓村民的生活面臨新的挑戰。

新春走基層丨砒砂岩上長出“綠色銀行”

華生明在果園采摘蘋果(資料圖)

早在2015年開始,曾任暖水鄉德勝有梁村黨支部書記的華生明受到上世紀90年代當地村民在砒砂岩上成功試種出蘋果苗的啟發,開始帶頭嘗試“在患癌的岩石上種蘋果”。

“岩石非常堅硬,沒法用鐵鍁,我們就用鐵鎬在石縫中一點點挖坑。”華生明告訴記者,“選種、種苗、填土、澆水、鋤草、施肥,每一步都必須反複試驗”。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德勝有梁村山間窪地僅有的土壤土質疏松,砒砂岩保水透氣、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加上全年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正是種植山地蘋果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新春走基層丨砒砂岩上長出“綠色銀行”

暖水鄉長勢喜人的蘋果樹(資料圖)

2015年,在村裡的号召下,村民開始大面積種植蘋果樹,蘋果樹成活率越來越高,種植形成規模,同時,準格爾旗政府給予技術指導、道路修建、通水電等配套支援,促進産業健康有序發展,如今,全村蘋果經濟林達到2300畝。

新春走基層丨砒砂岩上長出“綠色銀行”

果園的遠處是還沒有改造的砒砂岩(資料圖)

“我們的果子水分多、含糖量高、果香味濃。”華生明說,暖水蘋果憑借獨特的口感很快就打開了銷售市場。

“蘋果林可以防沙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淨化空氣,從根本上扭轉了暖水生态脆弱的局面。暖水鄉長王龍說,可持續發展的蘋果産業成為當地生态保護修複的最佳解決方案。

蘋果樹變搖錢樹

華生明是遠近聞名的果樹種植大戶,從2015年開始的40畝蘋果園到如今的100畝,果園給他帶來的收益不斷上漲。“我的果園現在每年收入達140萬元,純利潤90萬元。”華生明說。

新春走基層丨砒砂岩上長出“綠色銀行”

裝箱前的全自動蘋果清洗流水線(資料圖)

不止華生明,德勝有梁村因種果樹緻富的村民們越來越多。2019年,在鄉政府的支援下,德勝有梁村82戶果農聯合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并決定發展村集體果園150畝,果園淨利潤的25%配置設定給土地承包經營權所有者,75%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如今,蘋果産業已經成為暖水鄉的支柱産業,全村種植20多個品種,盛果期每年可産果達1000萬斤,收益超過80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00萬元。

為了打開蘋果銷路,德勝有梁村2300畝果園全部通過了有機食品認證,暖水鄉還釋出了“暖水山地”蘋果區域公用品牌,成為内蒙古西部地區第一個蘋果區域公用品牌。

“生态林”變“産業林”

從種植到儲存,從加工到銷售,暖水鄉的蘋果産業正在不斷向專業化、市場化發展。

新春走基層丨砒砂岩上長出“綠色銀行”

暖水鄉山坡上的蘋果園(資料圖)

為了培育出更優質的蘋果,當地政府通過引進新的栽培模式、新品種等規範果園生産,同時邀請技術人員為村民傳“經”授課,開展果樹栽種、果樹修剪、病蟲害防治、地膜覆寫等各階段技術知識課程。

“在以前,村民們種果樹都是靠土辦法、老經驗,經過專業的林果技術教育訓練,村裡出現一大批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農民。”德勝有梁村村黨委書記趙勇軍說。

為讓蘋果創造更大價值,暖水鄉在不斷開拓銷售市場的基礎上,延長蘋果産業鍊條,建成了規模為年處理150萬斤蘋果的果醋及果飲生産加工和全自動灌裝線,不斷提高蘋果附加值;建成能存儲80萬斤蘋果的保鮮冷庫以延長蘋果的“生命周期”;通過電商廣開銷路,讓蘋果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新春走基層丨砒砂岩上長出“綠色銀行”

蘋果采摘後去加工裝箱(資料圖)

除此之外,當地還與中國農業大學合作,以數字化賦能蘋果産業,打造智慧果園蘋果基地。“未來通過大螢幕上的資料實時滾動,農戶就可以及時發現果園裡面果樹缺水、缺肥等情況。數字化手段将幫助果園進一步提質增效。”趙勇軍告訴記者。

除了蘋果樹,暖水鄉同時積極打造杏樹、松樹和沙棘等生态林,現有沙棘20萬畝、杏樹28000畝。砒砂岩上長出的經濟林正成為暖水鄉群衆增收緻富的“綠色銀行”。

記者:夏媛媛

圖檔編輯:虞向軍

(歐非中心“新春走基層”團隊供稿)

- END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