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作者:有為奶爸

導讀:被稱為“青春期心理學之父”的斯坦利·霍爾認為:“青春期是一個動蕩不安的階段,孩子不僅變得尤為敏感,各種好壞思想與心理的碰撞,再加上父母未能正确引導,使孩子陷入抑郁情緒。”而這也是家長們認為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難管教,孩子則抱怨家長不了解自己,沖突頻發的原因。

“爸爸,從此以後我們互不相識,你不應該有我這樣的兒子”,南京的王先生帶着13歲兒子離家出走留下的紙條找到了民警求助。而在與民警溝通過程中,他還是對兒子離家出走一事深感不解:“我又沒打他,就罵他幾句而已,現在的孩子真是玻璃心!”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幸好民警們通過監控,很快就在不遠處的街道上找到了孩子,隻是當他看到與民警一同趕到的爸爸時,抗拒地說到:“我不想回家!我爸又不喜歡我,我想去找我媽。”而爸爸聽到後也激動地說:“你媽在北京,有本事你走路去找她!我白養你這麼多年了,罵你幾句都不行?”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民警看到父子倆如此激動便分别對他們進行調解,在詢問男孩為何離家出走,得到的答案是父母離異後,王先生對他極為嚴厲,考不好就被罵,有時還是在家長會上,當着所有同學家長的面兒,直言他“蠢笨”。

而上了國中後,他想有自己的獨處空間,但爸爸從不允許他關門,理由則是“你關着門,我怎麼知道你在學習還是玩手機”。

了解了情況,民警便規勸王先生應注意平日的教育方式,尤其是如今孩子大了,更不能不顧及他的自尊心,否則隻會激化彼此的沖突。

而王先生也沒想到兒子原來對自己積怨頗深,經過這一次離家出走事件,他也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确實有問題。在向兒子道歉後,他也再三保證“我會反思自己,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

青春期孩子有哪些沖突?

根據中國新聞網釋出的一項調查可知,因與家長溝通不暢而選擇離家出走的青春期孩子并不少,幾乎每天都會發生。而青少年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更是指出:“青春期是成長的重要階段,但很多父母都用錯了教育方式,影響了孩子的一生。”

沖突一:依賴與獨立的沖突

根據心理學可知,青春期孩子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大大增強,渴望不受家長的束縛,故而容易出現與家長對着幹的情況。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但又因為經濟還未獨立,心理發育未成熟、社會閱曆不豐富,導緻他們又不得不尋求家長的幫助。

是以,這一階段的孩子便處于既為獨立而“戰”,又必須依賴家長。如此沖突的心理,讓孩子的情緒起伏不定,稍有不順心便發怒或抑郁。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沖突二:成人與幼稚的沖突

廣州政協在對青少年心理發育與成長環境的相關調研結果顯示,至少有75%以上僅12歲的孩子認為“我已經是大人”,且随着越接近18歲,占比也就越大。也就是在這種心理影響下,孩子們在思維方式、社會交往、行為舉止等方面都表現得像大人般。

不過,受到知識、社會與生活經驗等局限性,令他們出現許多幼稚的思想與舉動,甚至是以與家長發生沖突,做出離家出走,甚至是輕生等沖動行為。

沖突三:自制與沖動的沖突

以斯坦利·霍爾在《青年期》裡提到的觀點,青春期的孩子在成人感與獨立意識增強的時候,他們的自制能力與自覺性也随之提升。即在社會、生活行動中,限制自己遵守規則,完成屬于自己的義務。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但受到心智不成熟的影響,不時會因沖動而魯莽行事。而這種自制與沖動的沖突原本就令孩子的情緒不穩,若未能得到家長的了解、開導,很難走出負面情緒。

從上文不難看出,孩子進入青春期,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影響,都會令他們的思想、行為、情緒等出現較大波動,衍生出諸多沖突。若是未能了解、排解,不僅影響親子關系,還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而李玫瑾教授在《青春期的心理問題》主題演講裡提到:“青春期對家長、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坎,但能否順利度過,主要取決于家長。”

如何與孩子一起順利度過青春期?

首先,以尊重、了解為前提。

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當人不用擔心經濟問題,那麼就會渴求尊重、自我實作等需求。而對于還不需要擔心經濟的孩子們,尤其是進入青春期時,對于獲得尊重、了解,能實作自我價值等無疑是最重要的。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尊重是進行教育的前提。”是以,家長們不管是想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還是順利教育孩子,都應以尊重、了解作為前提。哪怕隻是衣食住行等小事,也要詢問孩子的意見,讓他充分感受到家長對他的尊重,了解他的想法,如此才能敞開心扉,願意接受教導。

其次,真誠交流,溝通無礙。

知名青少年心理專家約翰•科爾曼認為:“減少親子沖突的最佳方法就是擁有順暢的交流。”正如許多家長抱怨“孩子越大越不願意跟我們說話”、“孩子什麼都不說,我們都不知道他怎麼想”等,進而出現彼此不了解,沖突、争吵不斷。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若想與孩子溝通順暢,家長們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以耐心、真誠進行交流,切不可端着家長的架子,而是以足夠的同理心,設身處地的考慮孩子的狀态,如朋友般平等交談。

哪怕是不認可孩子的某些觀點,也不應武斷反駁或者斥責,應鼓勵孩子大膽表達的同時,耐心分析觀點内容對錯,找到理由,如此才能讓孩子了解并記住,避免再次陷入同樣的誤區。

如孩子向家長抱怨英語難學,家長首先要做到的不是批評他“蠢笨”、“别人為什麼能學好”等,而是與孩子一起分析為何會讓他覺得學英語吃力,找到其中問題所在,再有針對性的改善,如通過課外輔導班或向其他同學請教等。

Tips:不管如何,最重要的是讓孩子明白,向家長傾訴所思所想,是被了解也是能得到幫助的方式。

青春期孩子為啥這麼難管?可能是用錯了教育方式,孩子也很痛苦

最後,給予充足的高品質陪伴。

青少年心智教育專家曹廷珲在進行演講時,多次向家長們強調“青春期的孩子也依然是孩子,他們也需要足夠的陪伴”。

就像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經過多年研究後發現,在孩子未成年或心智未完全成熟之前,父母的陪伴關系着孩子一生的幸福,因為陪伴關乎心理健康、習慣養成等。Tips:父親影響女兒的擇偶觀、兒子的責任感與男性的認知;母親則讓孩子們更自信,更懂得如何愛自己與愛他人等。

結語:

蘇珊·福沃德在《中毒的父母》裡指出:“父母的教育、言行決定了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尤其是在複雜又重要的青春期,家長能否與孩子保持順暢、交心的溝通,給予正确、合理的教導,是孩子能否平穩度過青春期,成為更好的自己的關鍵!

(本文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