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作者:北京印迹inBeijing

越臨近春節,位于東嶽廟的北京民俗博物館就越忙碌。布展、确定攤位擺放……組織者在準備中,不放過每個細節,目的就是讓文物能“活”起來。在他們看來,将于大年初一舉行的第23屆北京民俗文化節展現的就是,“有年貨、有年俗、有年味兒”。

活起來

展覽有品市集有味

朝陽門外東嶽廟,距今已有700餘年曆史,是北京市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東嶽廟廟會是北京曆史上最早的廟會之一。1997年6月,廟内設立了北京民俗博物館。後恢複春節文化廟會,到2024年春節,便是第23屆北京民俗文化節。

和前幾年相比,這年的東嶽廟春節文化活動繁多、格外熱鬧。最早一波帶有年味兒的活動,從農曆臘八那天舍粥就開始了。民俗博物館堅持了20多年的送春聯活動,也将于小年這天如期而至。多位知名書法家将揮毫潑墨,為市民寫春聯、送吉祥。

連續的文化大戲,将從正月初一正式拉開帷幕。民俗博物館裡将舉辦四大主題展覽,分别是:“華夏龍圖——北京民俗博物館館藏龍生肖文物展”“日月星轉——北京民俗博物館物說廿四節氣特展”“冠佩從儀——館藏銀飾精品文物展”“器雅于禮——館藏漆盒精品文物展”。近400件套文物向觀衆展示龍文化、二十四節氣文化、并通過配飾及漆盒,诠釋中國的“和合”精神。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北京民俗博物館的從業人員在為春節期間的展覽做準備

圖檔來源:北京民俗博物館

四大展覽,要做的工作不少。首先,需要從文物圖庫裡找到與主題相對應的文物,研究文物内涵,對文物進行基本說明。然後,确定流動展線,制作印刷品。最後,文物出庫等。所有準備工作,都是讓文物能“活”起來,讓市民參觀的時候,能看明白文物所講述的故事。

展覽多在室内,而室外,東嶽廟西路區域将呈現國潮市集。以中國文化和國貨品牌相結合,“國潮風”不僅吸引了新一代,更是受到老年人的青睐。東嶽廟西路一直都是非遺技藝展示及傳統工藝體驗區域,今年将在西路以“國潮春節”為元素邀請深受年輕群體喜愛的國潮設計師、手作藝人打造國潮市集。泥塑、面塑、剪紙、糖人、風車、毛猴等40個傳統非遺項目在市集上激情碰撞,讓市民在家門口賞“最炫國潮風”過最潮中國年。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40個傳統非遺項目在東嶽廟西路呈現

圖檔來源:北京民俗博物館

動起來

幡鼓齊動重回城區

從大年初一到十五,每晚19:00-23:00每個整點時段,流光溢彩的東嶽廟文化燈光秀将上演。利用東嶽廟南門廣場、圍牆的照明燈光,及鐘鼓樓、石碑雷射投影,通過對中國傳統文化、東嶽文化、北京民俗文化、傳統節日文化等内容動态畫面展示,形成具有視覺性和娛樂性的燈光秀現場,與建築造型和細節進行充分融合,表現曆史文化建築的獨特魅力,将傳統視覺元素與現代視覺審美融合。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春節期間,北京民俗博物館還将上演東嶽文化燈光秀

圖檔來源:北京民俗博物館

舞龍舞獅是傳統的賀年習俗,今年文化節,從農曆大年初二至初五,專業的舞龍、舞獅團隊将每天在廟門口,進行一場年味兒十足的鬧新春活動。同時,難得一見的皮影戲、扁擔戲、拉洋片等也就在此亮相。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民間絕活将在東嶽廟齊亮相

圖檔來源:北京民俗博物館

第23屆北京民俗文化節最令人期待的一個内容,便是“幡鼓齊動十三檔”的完整走會展示。“幡鼓齊動十三檔”是民間花會表演中武會的統稱。北京民俗博物館是這項北京市級非遺項目的保護傳承機關。自從2007年第一次将這十三檔聚齊演出,到現在,一直在不斷地為這些民間文藝隊伍,搭建表演的平台。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大年初一,“幡鼓齊動十三檔”走會表演将在東嶽廟及其附近區域展開

圖檔來源:北京民俗博物館

2007年的那次演出,僅限在東嶽廟一地展示。時隔17年後,龍年大年初一這次展示,将再次集齊十三檔隊伍,完整展示叫山門、進香、打知等走會場景。屆時,除了在東嶽廟,還要在附近的美克洞學館、THE BOX朝外、昆泰嘉華酒店,三地集結演出。完整的走會場景,已經很久沒有在北京城區内展示了。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花會走會路線圖(實際以當天活動為準)

圖檔來源:北京民俗博物館

和北京很多非遺傳承項目一樣,“幡鼓齊動十三檔”也很需要表演的機會。越是人多熱鬧,表演的隊伍才越起勁,甚至比試起來,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關注。十三檔的隊伍春節前都在積極排練,就是為了讓市民和遊客們領略到久違的“鬧新春”。

第23屆北京民俗文化節預告

集中展“非遺”,700歲東嶽廟将舉辦民俗文化節

内容來源:北京民俗博物館、北京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