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金铎:身殘志堅單手書寫精彩人生

作者:江蘇經濟報

喜報!1月30日,“好人如燈”如臯市道德典型頒獎禮暨第六屆如臯市道德模範事迹首場報告會在市融媒體中心舉行,該市吳窯鎮殘障人士專職委員宋金铎獲評“道德模範”提名獎。

“獲得這個榮譽,我感到非常光榮。這不僅對自己工作的一種認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面對這份榮譽,宋金铎如是說。1月31日,在前往吳窯鎮平田村的路上,宋金铎給筆者講述了自己的别樣人生。

宋金铎:身殘志堅單手書寫精彩人生

“我要勇敢地活下去”

“他厄運面前不低頭,重壓之下不卻步,在身體殘疾的情況下,不等不靠,用自強自立的精神闖出了自己的事業,赢得了生命的尊嚴。”5歲那年,宋金铎在大伯家玩耍制磚機時失去了左臂,落下殘疾。痛苦之餘,他經常翻開《張海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籍,漸漸地,小說中主人公的事迹讓他堅定了信心,走出了痛苦的陰霾,重新鼓起了向命運挑戰的勇氣。

失去左手臂後,宋金铎安裝了一個假肢,用右手當左手用,上學寫字、駕駛電瓶車、電腦打字,都靠右手做事,幾十年過去了,現在很靈活,跟正常人沒啥差別。在宋金铎看來,一隻手成為他的短闆,也是強大動力,“沒有胳膊,身體功能受到限制,但這使我的性格更加堅韌,做事格外認真細緻。”

1988年,宋金铎開始了艱難的求學之路,憑借頑強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完成了國小到國中的全部課程。1998年,宋金铎考取南通農業技術學院。在校期間,他多次評為“優秀班幹部”。

“我喜歡看書、上網,學習不知道的知識。”2003年至2006年,宋金铎攻讀南京電大電子商務大專、南京财經大學自學會計大學,并順利拿到管理學學士學位。雖然學曆一時沒能成為宋金铎求職的“敲門磚”,但他不想成為家庭的累贅,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于是他自食其力,先是在一家工廠做一些包裝的體力活。2010年,他參加殘障人士招聘會,“跳槽”到一家公司從事會計工作,收入多了,家裡的生活也逐漸好轉起來。

不等不靠、自立自強,我要勇敢地活下去,宋金铎用自己的一隻手,撐起了一個家,也撐起了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命運雖然殘酷,但在強者面前,終會露出笑臉。”提到将來,宋金铎信心滿滿,他希望盡最大的努力豐富自己的人生,回報父母親的養育之恩。

宋金铎:身殘志堅單手書寫精彩人生

“隻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希望”

“我要自立,不能成為家裡的負擔。”宋金铎從最基本的吃飯、穿衣開始練習。5歲緻殘後,他不僅生活能夠自理,還力所能及幹起了家務。宋金铎說:“隻要努力,就一定會有希望。”

2010年9月,如臯市公開選聘殘障人士專職委員,29歲的宋金铎以高分通過了筆試、面試,被聘為吳窯鎮殘障人士專職委員。上崗第一件事,宋金铎就着手對轄區内的殘障人士家庭進行逐戶走訪,了解他們生活中的困難,傾聽他們的呼聲,把他們的需求及時反映給有關部門,并幫助協調解決。同時,他利用自己學到的計算機知識,對每個殘障人士的實際情況建檔立案,輸入電腦,實行動态服務管理。短短一個月,吳窯鎮2000多名殘障人士的家庭生活狀況全都裝在了他的心裡。

吳窯鎮四房村2組村民姚建華因肌肉萎縮導緻雙下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靠低保度日,宋金铎一有空就去看望他,在宋金铎的勸導下,姚建華學起了電視機的維修技術,如今生活有了着落;大石村女孩石揚雙腳殘疾,那時候每天由媽媽背着上學,宋金铎幫石揚争取了一套輔助步行器,幫她解決了出行難的問題;龍河村肢殘人周海明,2011年大學畢業後一時間找不到工作,整天憂心忡忡地悶在家裡。宋金铎得知消息後與小夥子談心,幫助他走出生活的誤區,并幫周海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目前,周海明在一家台資企業上班,每月工資6000餘元。

幾年後,宋金铎創辦兩家“殘障人士之家”,采取“托養+就業”工作模式,開展殘障人士輔助性就業,讓他們自食其力。作為吳窯“殘障人士之家”的創辦人,宋金铎不顧身體殘疾,多次外出尋找項目,足迹遍及如臯、南通等多個城市,60多名殘障人士在他帶領下收入日增。

“這裡上班不僅能賺錢,還能找到自信。我現在着手想辦法尋找更賺錢的手工活,讓大家的生活越來越好。”宋金铎表示,他隻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這些都很平常。他希望通過“殘障人士之家”帶着更多的殘障人士實作人生價值。

宋金铎:身殘志堅單手書寫精彩人生

“家人的支援就是我奮鬥的動力”

“我們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樣才能形成平等、包容、和諧、感恩的家庭氛圍。”43歲的宋金铎說,他和妻子馮益群同為吳窯鎮政府從業人員,自結婚以來,工作上互幫互助,生活上互相體諒,讓溫暖和愛洋溢着整個家。

2008年4月,宋金铎經人介紹與馮益群相識,經過一段的相處兩人步入婚姻殿堂。2009年與2016年他們生育兩個男孩。“在生活上,妻子對我悉心照料,每次上下班她都為我準備好飯菜,有啥好吃的喝的都給一家人留着。”結婚16年來,宋金铎夫妻二人既是事業上的好夥伴,又是生活中的好伴侶,他們從不為小事争吵。

“我們誰先下班回家,誰就先做飯料理家務。”宋金铎說,雖然工作繁忙,但夫婦倆互相了解、互相支援、互相協調,做到工作和家庭兩頭兼顧、兩不耽誤。兩人平日裡舍不得為自己買一件新衣服,但總是惦記着天冷給父母親添件衣服,買點水果、營養品等,甯可自己省吃儉用,也從不讓父母親在生活中受到一點委屈。遇到父母親生病時,他們倆就輪流值班,不分晝夜地居家照顧,從未抱怨過苦、髒、累。兩個孩子也不閑着,經常幫老人揉揉腿,按按肩,再說說校園裡的有趣事,逗老人開心。

“家人的支就是我奮鬥的動力!”宋金铎說,這份榮譽的取得,離不開他10多年的辛勤耕耘,離不開上司和同僚們一直的培養和支援,更離不開“一家人”的默默奉獻與支援。“我的父母已60多歲了,尊老敬老、勤儉持家、勤勞緻富、幸福美滿的家庭是他們一貫的生活準則和奮鬥目标,時時在家庭中傳遞正能量。”在經營好小家的同時,宋金铎夫婦還十分熱衷公益事業。每年對機關組織的各項活動,積極參與,不談條件,不求回報。疫情期間,他們倆深入社群、學校開展“敲門行動”,摸排情況;組織志願者參與文化助殘、就業教育訓練等志願服務活動,每天都忙得像個陀螺。“那段時間,父母親知道我們都忙,主動攬過照看孫子的重任,讓我們沒了後顧之憂。”

“我能在基層安心工作,是因為我身後站着一直支援我的家人們,他們不僅是我最堅強的後盾,還給了我前行的勇氣和動力。”宋金铎說道。

張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