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金铎:身残志坚单手书写精彩人生

作者:江苏经济报

喜报!1月30日,“好人如灯”如皋市道德典型颁奖礼暨第六届如皋市道德模范事迹首场报告会在市融媒体中心举行,该市吴窑镇残疾人专职委员宋金铎获评“道德模范”提名奖。

“获得这个荣誉,我感到非常光荣。这不仅对自己工作的一种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面对这份荣誉,宋金铎如是说。1月31日,在前往吴窑镇平田村的路上,宋金铎给笔者讲述了自己的别样人生。

宋金铎:身残志坚单手书写精彩人生

“我要勇敢地活下去”

“他厄运面前不低头,重压之下不却步,在身体残疾的情况下,不等不靠,用自强自立的精神闯出了自己的事业,赢得了生命的尊严。”5岁那年,宋金铎在大伯家玩耍制砖机时失去了左臂,落下残疾。痛苦之余,他经常翻开《张海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籍,渐渐地,小说中主人公的事迹让他坚定了信心,走出了痛苦的阴霾,重新鼓起了向命运挑战的勇气。

失去左手臂后,宋金铎安装了一个假肢,用右手当左手用,上学写字、驾驶电瓶车、电脑打字,都靠右手做事,几十年过去了,现在很灵活,跟正常人没啥区别。在宋金铎看来,一只手成为他的短板,也是强大动力,“没有胳膊,身体功能受到限制,但这使我的性格更加坚韧,做事格外认真细致。”

1988年,宋金铎开始了艰难的求学之路,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1998年,宋金铎考取南通农业技术学院。在校期间,他多次评为“优秀班干部”。

“我喜欢看书、上网,学习不知道的知识。”2003年至2006年,宋金铎攻读南京电大电子商务大专、南京财经大学自学会计本科,并顺利拿到管理学学士学位。虽然学历一时没能成为宋金铎求职的“敲门砖”,但他不想成为家庭的累赘,不想成为社会的负担。于是他自食其力,先是在一家工厂做一些包装的体力活。2010年,他参加残疾人招聘会,“跳槽”到一家公司从事会计工作,收入多了,家里的生活也逐渐好转起来。

不等不靠、自立自强,我要勇敢地活下去,宋金铎用自己的一只手,撑起了一个家,也撑起了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命运虽然残酷,但在强者面前,终会露出笑脸。”提到将来,宋金铎信心满满,他希望尽最大的努力丰富自己的人生,回报父母亲的养育之恩。

宋金铎:身残志坚单手书写精彩人生

“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希望”

“我要自立,不能成为家里的负担。”宋金铎从最基本的吃饭、穿衣开始练习。5岁致残后,他不仅生活能够自理,还力所能及干起了家务。宋金铎说:“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希望。”

2010年9月,如皋市公开选聘残疾人专职委员,29岁的宋金铎以高分通过了笔试、面试,被聘为吴窑镇残疾人专职委员。上岗第一件事,宋金铎就着手对辖区内的残疾人家庭进行逐户走访,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倾听他们的呼声,把他们的需求及时反映给有关部门,并帮助协调解决。同时,他利用自己学到的计算机知识,对每个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建档立案,输入电脑,实行动态服务管理。短短一个月,吴窑镇2000多名残疾人的家庭生活状况全都装在了他的心里。

吴窑镇四房村2组村民姚建华因肌肉萎缩导致双下肢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常年靠低保度日,宋金铎一有空就去看望他,在宋金铎的劝导下,姚建华学起了电视机的维修技术,如今生活有了着落;大石村女孩石扬双脚残疾,那时候每天由妈妈背着上学,宋金铎帮石扬争取了一套辅助步行器,帮她解决了出行难的问题;龙河村肢残人周海明,2011年大学毕业后一时间找不到工作,整天忧心忡忡地闷在家里。宋金铎得知消息后与小伙子谈心,帮助他走出生活的误区,并帮周海明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目前,周海明在一家台资企业上班,每月工资6000余元。

几年后,宋金铎创办两家“残疾人之家”,采取“托养+就业”工作模式,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让他们自食其力。作为吴窑“残疾人之家”的创办人,宋金铎不顾身体残疾,多次外出寻找项目,足迹遍及如皋、南通等多个城市,60多名残疾人在他带领下收入日增。

“这里上班不仅能赚钱,还能找到自信。我现在着手想办法寻找更赚钱的手工活,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宋金铎表示,他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已,这些都很平常。他希望通过“残疾人之家”带着更多的残疾人实现人生价值。

宋金铎:身残志坚单手书写精彩人生

“家人的支持就是我奋斗的动力”

“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形成平等、包容、和谐、感恩的家庭氛围。”43岁的宋金铎说,他和妻子冯益群同为吴窑镇政府工作人员,自结婚以来,工作上互帮互助,生活上相互体谅,让温暖和爱洋溢着整个家。

2008年4月,宋金铎经人介绍与冯益群相识,经过一段的相处两人步入婚姻殿堂。2009年与2016年他们生育两个男孩。“在生活上,妻子对我悉心照料,每次上下班她都为我准备好饭菜,有啥好吃的喝的都给一家人留着。”结婚16年来,宋金铎夫妻二人既是事业上的好伙伴,又是生活中的好伴侣,他们从不为小事争吵。

“我们谁先下班回家,谁就先做饭料理家务。”宋金铎说,虽然工作繁忙,但夫妇俩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调,做到工作和家庭两头兼顾、两不耽误。两人平日里舍不得为自己买一件新衣服,但总是惦记着天冷给父母亲添件衣服,买点水果、营养品等,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从不让父母亲在生活中受到一点委屈。遇到父母亲生病时,他们俩就轮流值班,不分昼夜地居家照顾,从未抱怨过苦、脏、累。两个孩子也不闲着,经常帮老人揉揉腿,按按肩,再说说校园里的有趣事,逗老人开心。

“家人的支就是我奋斗的动力!”宋金铎说,这份荣誉的取得,离不开他10多年的辛勤耕耘,离不开领导和同事们一直的培养和支持,更离不开“一家人”的默默奉献与支持。“我的父母已60多岁了,尊老敬老、勤俭持家、勤劳致富、幸福美满的家庭是他们一贯的生活准则和奋斗目标,时时在家庭中传递正能量。”在经营好小家的同时,宋金铎夫妇还十分热衷公益事业。每年对单位组织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不谈条件,不求回报。疫情期间,他们俩深入社区、学校开展“敲门行动”,摸排情况;组织志愿者参与文化助残、就业培训等志愿服务活动,每天都忙得像个陀螺。“那段时间,父母亲知道我们都忙,主动揽过照看孙子的重任,让我们没了后顾之忧。”

“我能在基层安心工作,是因为我身后站着一直支持我的家人们,他们不仅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还给了我前行的勇气和动力。”宋金铎说道。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