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預見未來,看《未來産業變革》

作者:中國戰略新興産業

1月29日,工業和資訊化部等七部門對外釋出了《關于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了一系列積極培育未來産業的任務和舉措。什麼是未來産業?下一步将如何發展?“10年孵化、10億投入、10%成功率、10次方成長空間”。或許可以從近日中國計劃出版社、中國市場出版社出版發行的《未來産業變革——發展态勢、實踐模式與政策建議》一書中找到答案。

預見未來,看《未來産業變革》

該書作者胡擁軍博士,為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批“發改英才”,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産業發展部戰略規劃處處長,國家資訊中心未來産業和平台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主要研究發展戰略、數字經濟、未來産業,參與“十四五”國家發展規劃等重大規劃支撐研究,研究成果多次獲得黨中央、國務院上司批示。單志廣博士為國家資訊中心資訊化和産業發展部主任、智慧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未來産業和平台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數字經濟論壇理事長,區塊鍊服務網絡(BSN)發展聯盟理事長。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該書緊扣國家及地方推進未來産業的實踐探索,總結提出未來産業發展的創新模式、發展導向與政策建議,對地方政府、各級黨校、高校院所、産業園區等參與培育未來産業具有重要作用。本書詳細闡述了未來産業的定義内涵、全球态勢與國内進展,梳理介紹了國内各省市未來産業發展重點、發展目标等,總結提煉了各地培育發展未來産業的實踐探索,包括培育未來産業的行業選擇、技術策源、孵化轉化、投融資模式、人才保障與治理創新,突出各地特色模式與可複制推廣做法。在各地實踐探索基礎上總結提出培育未來産業的政策導向,聚焦時空布局、技術策源、孵化模式、資金支援、治理創新等提出政策建議。

作者在書中寫到,“未來産業”是大國競争的戰略熱詞,如何培育未來産業,是一道搶答題,也是一道長考題,還是一道多選題。赢得了未來産業就赢得了國家發展主導權,前瞻布局未來産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産業競争最激烈的戰略必争之地。

預見未來,看《未來産業變革》

未來産業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未來産 業,曆次未來産業發展都深刻改變了國家綜合實力與國際競争格局。英國通過培育壯大以蒸汽機為代表的一批18世紀的未來産業,成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與上司者;美國通過培育壯大以電動機、内燃機、計算機等為代表的一批19世紀、20世紀的未來産業,成為世界經濟超級大國。進入21世紀,為了再次搶抓新一輪科技 革命和産業變革的主導權,發達國家相繼出台、實施未來産業戰略 規劃、法案法規以及投資計劃,積極布局下一個5年、10年甚至20年可能爆發的未來産業。

未來産業具有抹不去的曆史投影,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光刻機、工業軟體、作業系統等是當時的未來産業,大陸起步并不 晚,一些科研院所一度在自主研發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由于技術、市場、政策等因素制約,這些當時的未來産業沒有得到有效培育壯大,導緻出現現在關鍵核心技術産業“卡脖子”問題。未來産 業具有鮮明的先發鎖定性。先行國家能夠構築包括專利技術、知識産權、标準規範等在内的“先發壁壘”,并沿着上下遊産業鍊培育完整生态,成為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技術和産業中心,後進入者趕超的難度極大。面對越來越激烈的未來産業全球競争,不進則退、慢進亦退,隻有前瞻布局未來産業,才能在未來競争中搶占先機、赢得主動。

對于培育未來産業,作者提出要把握四個“未來”。

首先要把握好未來技術,關鍵是創新“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的握手機制,既要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面向科技源頭問題、基礎問題做好研究,探索“國家出題+專家答題+市場閱卷”的模式,加強前沿技術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和颠覆性技術源頭供給;又要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圍繞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民生改 善等面臨的現實問題,探索“企業出題+專家答題+市場閱卷”的模式。

其次要把握好未來孵化,關鍵是暢通前沿技術産業轉化通道,既要圍繞“誰來轉化孵化”,探索“政府引導+園區搭台+企業牽頭”模式,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科研院是以及各類科技 孵化服務機構作用,完善全鍊條的轉化孵化服務,推動未來産業初創企業不斷湧現;又要圍繞“怎樣轉化孵化”,強化概念驗證中心建設,推動應用場景開放,創新首訂單支援政策,打造未來産業破土而生的孵化服務體系。

再次要把握好未來投資,關鍵是引導資金“投小投早投硬科技”,既需要政府資金“耐心投”,引導各類政府産業投資基金以一定比例支援未來産業,建立健全政府科技研發資金、政府産業引導資金與市場化投資基金的關聯機制,發揮好财政資金的導向作用;又需要社會資本“放心投”,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适應未來産業特征的金融産品與服務,鼓勵天使基金、種子基金發展,引導保險 資金等長期資金加大對未來産業的投入。

最後要把握好未來治理,關鍵是要探索寓治理于服務的未來産業治理模式,既要創新适應未來産業發展的政策舉措,不能簡單念“緊箍咒”;又要保障未來産業發展的有序性、穩健性,設定好“紅綠燈”;更要強化未來産業發展的正向激勵,建立健全試錯 容錯機制,大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敢闖敢試的創新文化 與發展環境。

把握現在才能創造未來,讓我們一起打開新書,“窺”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