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這三種情緒,無異于職場“自殺”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就是不會犯糊塗的聰明人,就連諸葛亮都有錯決定的時候,何況是平凡的我們。偶爾做了一些看起來很愚蠢的事情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是在職場上的話,那麼請你再三小心,因為有時候犯的錯,是一種職業“自殺”的行為:

1. 覺得自己不夠好

這種人雖然聰明、有曆練,但是一旦被提拔,就會毫無自信,覺得自己不勝任。此外,他沒有往上爬的野心,總覺得自己的職位太高,或許低兩級可能比較适合。

這種自我破壞與自我限制的行為,可能是無意識的,但是,身為合業中、進階主管,這種無意識的行為會讓企業付出很大的代價在一個越來越強調人際交往和互動的現代社會,僅僅憑自己的本事去開辟一個新的生活空間,或者僅僅做好本職工作就想脫穎而出獲得成功,似乎越來越不可能了。

我們唯一的做法是,勇敢地說出和實施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維護自身的尊嚴和權利,然後盡一切可能去影響下屬、同僚、上司以及客戶,用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打動他們,用自信集結種互動的集體。

有這三種情緒,無異于職場“自殺”

2、非黑即白看世界

這種人眼中的世界非黑即白。他們相信,一切事物都應該像有标準答案的考試一樣,需要客觀地評定優劣。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在捍衛信念、堅持原則。但是,這些原則,别人可能完全不以為意。結果,這種人總是孤軍奮戰,常打敗仗。這種人要求自己是英雄,也嚴格要求别人達到他的水準。在工作上,他們要求自己的部屬“更多、更快、更好”。結果,部屬被拖得精疲力竭,紛紛“跳船求生”,留下來的人則更累。結果的結果是離職率節節升高,造成企業的負擔。

這種人适合獨立工作,如果當主管,就必須雇用一位專門人員,當他對部屬要求太多時,能大膽不諱地提醒他。

3、無條件地回避沖突

這種人一般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沖突。其實,不同的意見與沖突可以激發活力與創造力。一位本來應當為部屬據理力争的主管,為了回避沖突,可能會被部屬或其他部門看扁。為了維持和平,他們壓抑感情,結果,他們嚴重缺乏面對沖突的勇氣與解決沖突的能力。到最後,這種解決沖突的無能,會影響到婚姻、親子、手足與友誼關系。

有這三種情緒,無異于職場“自殺”

4、強橫壓制反對者

他們言行強硬,毫不留情,就像一部推土機,凡阻擋去路者,一律推平。他們因為橫沖直撞,攻擊性過強,不懂得繞道的技巧,結果傷害到自己的事業生涯。

5、天生喜歡引人側目

這種人為了某種理想,奮鬥不懈。在穩定的社會或企業中,他們是很快表明立場。他們覺得妥協就是屈辱,如果沒有人注意自己,他們會變本加厲,直到有人注意為止。

6過度自信,急于成功

這種人過度自信,急于成功。他們不切實際,找工作時,不是委以重任就免談,然後就自立門戶。進入大企業工作後,他們大多自告奮勇,要求承擔超過自己能力的工作。任務未達成,他們就不會停止揮棒。他們有時想用更高的功績來彌補之前的承諾,結果成了常敗将軍這種人大多在心理上缺乏肯定,必須找出心理根源,才能停止他們不斷想揮棒的行為。除此之外,這種人會強制自己“不作為,不行動”。

有這三種情緒,無異于職場“自殺”

7、被困難的繩索捆綁

他們是典型的悲觀論者,喜歡杞人憂天。采取行動之前,會想象一切負面的結果,讓自己感到焦慮不安。這種人擔任主管,會遇事拖延,按兵不動。因為太在意羞愧感,他們會擔心部屬出狀況,讓自己難堪這種人必須訓練自己,在考慮任何事情時,控制心中的恐懼,讓自己變得更有行動力。這是職場中最有效的生存法!

8、疏于換位思考

這種人完全不了解人性,很難了解恐懼、愛、憤怒、貪婪及憐憫等情緒。他們在通電話時,通常連招呼都不打,直接切入正題,缺乏将心比心的能力,他們想把情緒因素排除在決策過程之外。這種人必須為自己做一次“情緒稽查”,了解自己對哪些感覺較敏感。他們可以通過問朋友或同僚,是否發現自己忽略了别人的感受,進而搜集自己行為模式的實際案例,重新演練整個情境,改變行為。

有這三種情緒,無異于職場“自殺”

9、管不住嘴巴

有的人往往不知道有些話題可以公開交談,有些内容隻能私下說這些人通常都是好人,沒有心機,但在講究組織層級的企業,這種管不住嘴巴的事,隻會斷送他的事業生涯。他們必須随時為自己豎立警告标示,提醒自己什麼可以說,什麼不能說,什麼樣的人最好找工作。

10、不懂裝懂

工作中那種不懂裝懂的人喜歡說:“這些工作真無聊。”但他們内心的真正感覺是:“我做不好任何工作。”他們希望年紀輕輕就功成名就,但是他們又不喜歡學習、求助或征詢意見,因為這樣會讓人以為他們“不能勝任”,是以他們隻好裝懂。這種人要求完美卻又擅長拖延,是以會導緻工作嚴重癱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