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帶女兒看這6部紀錄片,專治膽小愛哭,自卑内耗

如果你也有女兒,一定要讓她強大而自由。
野蠻生長的孩子,才能活出頑強的生命力,面對風霜雨雪,也能堅定前行。
作者 | 洋芋媽
收到過很多女孩媽媽的擔憂:
女兒總是會把“我不敢”、“我害怕”挂在嘴邊,總是扭扭捏捏的怎麼辦?
她總感覺自己長得不好看,遇到事第一反應也是“我做不到”,怎麼才能培養女孩的自信心呢?
女兒從小就特别乖,乖到被人欺負也不敢吱聲,甚至不責怪别人還反思自己,這麼小就開始内耗......
女孩成長路上,怯懦自卑是她最大的阻礙,無論是學業、工作、婚姻還是人際,她都會處處吃虧。
想要提升女孩的膽量和自信,不妨趁着寒假多帶她看高品質紀錄片。
這6部神級紀錄片,會狠狠打開女孩的眼界和格局,也會在無聲中改變她唯唯諾諾、自卑敏感的性格。
《女人women》
愛自己,是人生第一課
這部豆瓣9.4分的紀錄片,是來自全球2000多名女性的不同獨白。
在鏡頭前,她們講述着自己的真實經曆,也揭示了女性所面臨的重重困境。
你會在片中看到許多女孩的成長議題:
青春期、容貌焦慮、性别歧視、職業偏見、結婚生育、家庭暴力等等。
第一次來月經時的忐忑和喜悅,第一次戀愛時的奇妙與激動,當然還有許多現實和無奈。
有女孩因為哥哥考上高中就不得不放棄學業;
有女孩18歲被迫嫁給了52歲男人;
有女孩被家暴,有女孩結婚後被丈夫潑硫酸......
身而為女,我們要經曆的挑戰和不公真的太多太多了。
但難能可貴的是,片中的女性沒有哭訴和抱怨,她們不妥協、不低頭,展現出的是女性骨子裡的堅韌和勇敢。
一位剛生下孩子的母親誇自己是女超人:“孩子我都生了,我還有什麼做不了的!”
一位女性在隻有男人的董事會中,拿到了最高的薪水......
她們的故事就是在告訴我們的女孩:
你可以是誰的女兒,誰的妻子,誰的媽媽,但你首先是你自己。
愛自己,欣賞和接納自己,才是每個女孩人生的第一課題。
《女大法官金斯伯格》
“成為淑女,保持獨立”
每個女孩都或多或少都會聽到類似這樣的話:“你是女孩,是以你應該怎麼樣。”
女孩總是被不斷定義和束縛,要懂事要溫柔,要為了家庭和孩子做出犧牲,哪怕學曆再高也不如早點嫁人。
可金斯伯格的媽媽卻告訴她:“你要成為淑女,更要保持獨立。”
“成為淑女”是不被無謂的憤怒所控制,做一個冷靜睿智的人。
“保持獨立”是不依附于他人,做一個靈魂獨立的人。
在那個年代,女性地位低下,讀書就業的機會都很少,她們的使命就是做家務和生孩子。
可金斯伯格卻不這樣認為,她堅定不移地打破世俗偏見,考取了哈佛法學院,又成為了美國曆史上第二位女大法官。
在一衆高大的男性法官中,金斯伯格看起來是如此的矮小、瘦弱、不起眼。
可她的力量和貢獻卻是男人們根本無法企及的:
她推動同工同酬、女性入學、解放生育權、保護孕婦工作權利......她通過一個又一個案例為女性争取地位和權益。
成為大法官之後,她經曆了伴侶去世、兩次患癌,八十多歲又摔斷了3根肋骨,可她從不屈服,步履不停。
她的沉靜從容、不卑不亢、清醒獨立,是女孩最好的成長範本。
帶女兒一起看看金斯伯格的故事,讓女兒知道:
憤怒、郁悶、失落、不公,這都是人生常态,但我們要像金斯伯格一樣,做一個“溫柔而堅定、強大有力量”的女子。
《迎籃而上的女孩》
你不用成為别人
隻需成為你自己
這部女籃紀錄片,豆瓣評分9.4分。
它記載了一群高中女孩的追夢之路,也藏着許多我們該教給女孩的道理。
在高中,打籃球的女孩很少,能站上全國大賽舞台的女孩更是鳳毛麟角。
可這群女孩,卻打破了性别标簽,克服了賽場、課堂、家庭的種種困難,一路過關斬将赢得冠軍。
女孩是不被定義的,你不用成為别人,隻要成為你自己。
一個叫曹博怡的女孩,外表看起來獨立要強,可因為父親沒能到場陪伴,她情緒非常低落;
在母親眼裡懂事、在隊友眼裡可靠的郭曉妮,卻因為對自己沒信心,始終放不開手腳;
而自身條件優越的梁悅潔,同樣也會有緊張和恐懼的時候......
每個女孩的成長路上都會有困難和挑戰,可若遇到一點風雨就退縮,那又怎能抵達終點呢?
唯有挺過去,才能完成蛻變和成長,活出大女主的姿态。
她們的青春、熱情、頑強值得每個女孩學習。
看完真的會熱血沸騰,滿心的能量和激情。
《谷愛淩:我18歲》
所有的橫空出世
都是蓄謀已久
谷愛淩身上有很多标簽:天才少女、斯坦福學霸、冬奧冠軍......
但比起她的天賦和成就,我更希望女兒能如同她那般,永遠面帶微笑,不怕輸不氣餒,做個正能量的女孩。
谷愛淩樂觀、豁達和自信的性格,即便不是滑雪冠軍,在任何領域都能閃閃發光。
看完這部紀錄片才知道,谷愛淩的成長路上并非隻有快樂和成功,她也和普通女孩一樣,遇到了許多的荊棘和坎坷。
鏡頭前,谷愛淩哭過兩次。
第一次是在13歲,她在U型池的比賽中摔倒,沒有取得名次。
賽後她又患上了重感冒,嗓子疼,渾身不舒服,她抱着媽媽泣不成聲。
可是第二天,她還是堅持要繼續參加後面比賽,因為她“不想隻做一個看客”。
第二次是在訓練中,她在空中失去了平衡,狠狠地摔在了雪地裡,動彈不得。
随後她出現了短暫失憶,忘記自己是誰,為什麼來這裡,坐在雪地上無助地哭了。
如果你的孩子常常膽怯、遇事退縮、害怕失敗,那就讓她看看谷愛淩,讓她明白:
沒有人生而耀眼,光環的背後,是無數次摔倒後的站起。
就像谷愛淩說的:
“我最自豪的不是我做到世界第幾名,而是我害怕的事我還會去做。”
《你好,張桂梅》
我本是高山
不必做依附他人的藤蔓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視平庸的溝壑。
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每一次讀完這段話,心中都是滿滿的能量和希望。
這是張桂梅校長寫給學生的寄語,也是華坪女高的校訓。
大山裡的女孩,從出生起面對的就是一眼望穿的人生,嫁人生子、洗衣做飯,貧窮而勞碌,逃脫不掉。
可張桂梅校長,傾盡所有也要拽着女孩們改命。
她行走不便,卻仍一趟趟家訪,讓那些被父母帶回去嫁人的女孩重回課堂;
哪怕拖着幾公斤重的肌瘤,她也要堅持給初三的孩子上課......
她把自己的一生,全都獻給了貧困山區和三尺講台。
而從華坪女高出來的2000多名女孩,也再不用囿于大山一角,她們開啟了嶄新的人生,有了屬于自己的事業。
她們之中有人成為了警察,可以守護一方平安;有人成為了老師,捧起了教書育人的火把。
張桂梅校長就是大家的照明燈和引路人。
雖然她的臉上刻滿了滄桑和疲憊,但她的眼神,卻始終散發着堅毅和倔強。
讓女兒看看這些走出大山的女孩,她會知道什麼是自尊、自立、自強。
讓女兒看看張桂梅校長的事迹,她的勇敢大義和無私無畏,一定會讓女兒熱淚盈眶。
女兒亦會懂得,女孩不必做依附他人的藤蔓,而是要熱烈生長,長成一棵樹,開出自己的花兒。
《哈佛課堂-積極心理學》
培養鈍感力,拒絕内耗
這部紀錄片還有一個更親民的别稱——幸福課。
作為哈佛大學曾經最受歡迎的課程,它真的治好了無數人的焦慮和内耗。
Tal博士圍繞“幸福”的主題,開展了不同程度的讨論: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挫折與壓力?
怎樣培養積極的心态?
......
Tal博士提到的美國教育家瑪瓦·柯林斯的經曆讓人印象深刻。
那些被認為是“混混”的學生,在她那裡卻一路讀到了大學,成為了律師、醫生、老師。
而她最重要的秘訣,就是讓孩子相信自己,因為隻有習得了自尊,才能自立。
她懲罰孩子的方式,是讓孩子寫100個誇贊自己的詞語,從A到Z,不能重複。
其實這就是積極的力量,當孩子不再盯着自身的缺點,而是放大自己的優點,她自然會信心倍增,充滿希望。
紀錄片裡,還有許多教孩子提升幸福的小技巧:
經常做運動、多和身邊人擁抱、學會寫感恩日記、冥想等等。
如果你的女兒心思敏感脆弱、常常不開心、總是否定自己,或者處在青春期,一定要帶着她看看這部片。
讓她擁有鈍感力,不焦慮不内耗,學會積極的思維方式。
楊绛先生說過:
“當你看過世界、見過衆生,才發現你要見的世面,是自己内心的勇敢和自信。
當你看過四季、見過風雲,才發現你要見的美景,是自己内心的淡定與從容。”
對于女孩來說,一份根植于内心的自信,一份面對困難時的從容,是她最大的“世面”,也成長最好的養料。
趁着假期,陪她一起看看這些高分紀錄片,就如同帶她走過一次次心靈成長之旅。
她會變得更堅韌更獨立,眼界和格局也會非同一般。
一定要替女兒轉發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