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的姜先生,2個月前無明顯誘因,頭上長了一層黃豆大小的紅疙瘩,有的疙瘩上還帶有白色膿頭,腫痛瘙癢。
1周前,姜先生感覺頭上的疙瘩較前明顯增多,頭皮也越來越癢,遂來醫院皮膚科就診。
就診時,查體可見姜先生的頭部有散在分布的膿疱,數量多,有的融合成片。
問診過程中,了解到姜先生平素喝水很少,口不幹不苦,便秘,大便燥結,舌質紅,苔白,最終被診斷為毛囊炎。
針對姜先生的病情,醫生為其開具口服抗生素及局部外用抗生素軟膏進行治療,且叮囑避免對傷口的局部進行搔抓。
醫生提醒:頭皮毛囊炎是化膿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圍的一種炎性改變,毛囊炎初起為紅色充實性丘疹,以後迅速發展成丘疹性膿瘡,膿瘡可自行吸收或破潰、結痂、脫落,一般不留疤痕,但反複發作的毛囊炎,可能引起秃發,部分頭皮毛囊炎可以成片出現,出現疖或癰,導緻局部的瘢痕性脫發。
生活中,頭發和我們相生相伴,看上去很好打理,但又存在各種小問題,有的頭皮愛出油,有的毛發幹枯,有的頭發脫落嚴重,還有的頭皮時不時長疙瘩和膿包……三千發絲,各有各的苦惱!
頭發什麼樣,毛根、毛幹說了算
頭發是由表皮的角質形成細胞角化而成的特殊組織,從組織結構來看,毛發由毛幹、毛根和毛囊三部分組成。
露出來的部分是毛幹,也就是看得見的頭發絲,長出來後無法再吸收人體的營養。
毛囊是頭發生長的地方,分為上、下兩部分,其中上部又分為漏鬥部和峽部,下部分為球部和莖部。
而毛根位于表皮下,其根部與毛囊下部稱為毛球的結構相連接配接,毛根的品質決定了新生的頭發的發質。
頭發的生長并不是連續不停的,而是周期性的。
頭發從毛囊内長出到脫落,大緻分為4個階段,即生長期、衰退期、休止期和脫落期,正常情況下每天都會有掉頭發的現象,但是數量比較少。
如果出現頭發油膩、脫落等問題,可能與脂溢性毛囊炎、毛囊萎縮有關。
頭皮上總長疙瘩和膿包,警惕4種疾病
01毛囊炎
毛囊炎即頭發毛囊發炎了,是皮膚科常見病,因為整個毛囊受到感染引發的化膿性發炎。
一般分為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造成,其中病理因素可能是細菌感染、寄生蟲感染、真菌感染,而真菌性頭皮毛囊炎較常見于糠秕孢子菌感染。
毛囊炎初期,可見頭皮毛囊處有紅色丘疹,丘疹中心可見毛發貫穿,多伴有瘙癢。
若早期未進行控制,頂端可迅速化膿形成膿點,伴有周圍頭皮紅腫;之後,膿點可破潰排出少量膿液,嚴重時有膿血,可出現疼痛。
頭皮毛囊炎以藥物治療為主,可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酮康唑乳膏等。
在飲食生活上要注意盡量避免辛辣、刺激、油炸、油膩食物,平時不要摳擠、刺激,注意頭部衛生,避免進一步感染加重。
02脂溢性皮炎
頭皮脂溢性皮炎好發于皮脂腺分泌較旺盛的部位,當頭皮毛孔分泌油脂過多時,易導緻毛孔堵塞,出現痘痘,如果把痘痘摳破了,就容易引起皮炎。
頭部脂溢性皮炎的典型皮損表現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自覺的症狀是不同程度的瘙癢。
很多人可能存在認識誤區,覺得頭皮出油是清洗不夠,是以每天都洗頭,結果導緻水油平衡偏移,皮脂分泌會越來越多。
頭皮出油過快可用清水沖洗,當慢慢習慣皮脂分泌後,也會有自我回報調節功能,過一段時間以後,頭皮反而會沒有油,是以一定要避免過度清洗,以免導緻脂溢性皮炎越來越嚴重。
另外,患者生活中要注意飲食,如辛辣、油膩食物要少吃,熬夜對脂溢性皮炎影響也很大,也需要避免。
03頭皮銀屑病
頭部是銀屑病好發的部位,頭皮銀屑病是一種發生在頭皮上的慢性複發性發炎性疾病,其特點是散在或者彌漫性分布的邊界清楚的暗紅色的斑塊,其上覆有比較厚的鱗屑,常常瘙癢很明顯。
頭皮銀屑病可以是全身性銀屑病的一部分,或者是頭皮是患者唯一受累的部位。
患者最早表現為片狀紅斑,前發際和耳部為常見發病部位,紅斑上覆寫有小鱗屑,鱗屑舒展開後,頭發呈束狀。
是以,銀屑病的判斷,需注意有沒有紅斑、有沒有鱗屑、有沒有束狀發。
有些患者會把脂溢性皮炎誤認為是銀屑病,二者主要差別是束狀發。
如果患者沒有束狀發,隻有淡淡的紅斑,有少許的鱗屑,為脂溢性皮炎,是以患者應當去專業醫院就醫确診。
頭皮銀屑病,一般可通過外用藥物、系統治療藥物、生物制劑、光療、浴療等方法進行治療。
04頭癬
頭癬是真菌感染頭皮與毛發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分為白癬、黑點癬、黃癬與膿癬,緻病菌包括許蘭毛癬菌、犬小孢子菌、紫色毛癬菌等。
主要表現為頭頂部位白色的鱗屑,有發炎性的丘疹,頭發的脫落的情況,有的容易合并細菌感染或者形成一種永久性的瘢痕,出現脫發。
頭癬主要是通過傳染而得,一般可分為直接感染和間接感染。
頭癬可通過直接接觸頭癬患者或有病的動物,如貓、狗等,通過頭對頭的接觸傳染,如當孩子與患有頭癬的寵物接觸後,就可能感染頭癬。
另外,頭癬還可以通過間接方式感染,如使用過頭癬患者用過的梳子、理發工具、帽子等物品,或使用了被頭癬患者污染的床單、枕巾等床上用品,都有可能被感染頭癬。
做好這4件事,健康養護頭皮
1.不要摳頭皮
無論是抓還是摸頭皮,都容易讓細菌跑到頭皮上,進而引起或加重痘痘感染,讓痘痘變得紅腫疼痛。
如果頭皮裡的痘痘、膿包嚴重,并伴随出現膿液、瘙癢、疼痛等症狀,影響到日常生活時,建議及時到醫院就診,由醫生明确具體病情後,再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治療。
2.正确洗發護發
保持頭發的清潔是保持頭發健康的關鍵,但洗頭不是越頻繁越好。
油性頭發需要選用可以去除過多油脂的洗發劑,而個人可以根據所在地的環境、氣候等酌情決定洗發的次數,一般來說,每周清洗頭發1~2次即可。
洗發時水溫最好在35~40℃,太冷的水無法有效洗去頭皮上的油脂,而太熱的水會刺激頭皮并過度清潔油脂,導緻發質受損後易斷裂或毛躁。
另外,在洗發時可以加用少量護發素,進而達到加強頭發保健的目的。
因為護發素可以使頭發表面光滑、濕潤,減低頭發的靜電性,使頭發的體積略增加,易于梳理,增加頭發的彈性。
在使用護發素時,需要注意不要抹到頭皮上,護發素一旦抹到頭皮上,可能會導緻頭皮毛孔堵塞,引起脫發。
那麼,如何正确洗發更養發呢?
- 将洗髮乳置于掌中加水搓揉至起泡,或是将洗髮乳加水調和後使用。
- 将泡沫塗抹在發際線内,使頭發充分浸潤。
- 用指腹輕柔搓洗後,再用溫水沖洗,保證無泡沫殘留。
- 護發素塗抹需離頭皮1~2厘米,稍等片刻沖洗即可。
3.避免頻繁燙發
燙發劑裡面的成分主要就是一些化學試劑會損傷頭發的毛鱗片,引起頭發幹枯分叉,而且對頭皮也會産生刺激性,可能會引起毛囊發炎。
還有些患者可能對燙發過程中使用的化學藥水或染料過敏,易導緻頭皮紅腫、瘙癢、疼痛等不适症狀,嚴重時可能會引起頭皮糜爛、滲出。
此外,如若頻繁燙發還可能導緻發根松動,使頭發容易脫落,嚴重時可能會導緻毛囊損傷或壞死,導緻脫發,頭發不會再生。
4.日常飲食均衡
日常飲食要均衡,多吃富含維生素的瓜果蔬菜,因為頭發的成分是角蛋白或者含有多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如果缺乏微量元素蛋白質,頭發就會變黃或者分叉,平時可以多吃含維生素b6、維生素e的食物,可以促進頭發生長,預防白發,如花生、香蕉、蜂蜜、雞蛋類或動物肝髒等。
如果是想養發生發護發的話,主要以維生素a或鐵質的食物為主,可以多吃動物肝髒、黑芝麻、黑豆、蛋黃、海帶、菠菜、紅蘿蔔等。
此外,平時還應該注意盡量少吃甜食、油炸、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炸雞、辣椒、芥末、酒等。
#頭皮##頭皮護理秘笈##頭皮上總是長疙瘩或是這3種疾病##頭皮上摳下來的小顆粒是什麼#
@有來醫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識,有健康,享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