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大腦供血不足時,身體一般會有3大常見症狀,要警惕

魏女士是一名都市白領,長期面臨高壓工作和生活壓力。

近半年來,她經常出現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丢三落四,睡眠品質較差,還時有心慌、胸悶、氣短,腰膝酸軟。

近1周,魏女士發現自己的精神狀态越來越差,頭暈頭痛的症狀也越嚴重了,在家人的催促和陪同下,她終于決定前往醫院就診。

就診時,醫生發現魏女士精神欠佳,面部輕度浮腫,偶有吐字不清。

在問診過程中了解到魏女士有既往高血糖病史,頸椎骨質增生,腰椎間盤突出。

經X線片顯示頸椎(頸C5~7)椎體後緣骨質增生,結合現有臨床症狀診斷為腦供血不足。

醫生提醒:腦供血不足是指人腦某一局部的血液供應不足面引起腦功能的障礙。

如果發現不及時,讓大腦長期處于缺氧、缺血的狀況,就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給身體健康造成巨大威脅。

是以,一旦發生了供血不足,應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進行快速診斷和正确處理。

當大腦供血不足時,身體一般會有3大常見症狀,要警惕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被譽為人體的“中央處理器”。

随着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生活壓力陡然增大,突發腦供血不足的病人也日漸增多。

嚴格意義上來說,腦供血不足并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組症狀的俗稱,是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腦部血液供應不足,進而導緻輕度腦功能障礙。

腦供血不足可發生于年輕人,也可發生于中老年人。

據醫學統計,中老年人群中,大概有2/3的人患有慢性腦供血不足,屬于老年人多發疾病,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有70%的老人有不同程度的腦供血不足,而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腦供血不足者占到80%。

研究還發現,在老年癡呆和腦梗的發病前期,患者曾長期處于慢性腦供血不足狀态,而有腦供血不足的老年人更加容易發生“血管性癡呆”和“腦梗”。

造成腦供血不足的4大原因

1

血管變窄

腦血管供血不足主要是因腦血管狹窄引起的,而腦血管狹窄最常見的是動脈粥樣硬化有斑塊。

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原因,主要是動脈硬化的一些危險因素,如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吸煙、早發的冠心病家族史等,這些原因可造成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緩慢及血液成分的改變,進而引起腦供血不足。

2

頸部病變

當頸椎關節和肩關節錯位,會刺激椎動脈引起動脈血管腔狹窄或血管痙攣,通過的血流量減少,導緻供應區域供血不足,出現頭暈、頭痛、眩暈等不适症狀。

3

血流動力學障礙

血流動力學障礙,當血壓降低、心髒搏出量減少時,腦組織供血不足。

常見的心髒動力問題,如心梗、嚴重的冠心病、心衰等,常常會導緻腦供血不足。

4

微血栓形成

微循環血栓引起,微血栓即動脈粥樣硬化的斑塊脫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到小動脈而堵塞血管,則會出現腦部局部的供血不足。

① 來自動脈血栓脫落的栓子,很容易導緻顱内血管的堵塞。

② 來自于心髒如房顫,人工瓣膜,擴張性心肌病,心室血栓等心源性栓塞,容易導緻顱類動脈的堵塞。

③ 腦部的一些小血管的脂肪透明樣變,進而導緻微小血管腔隙性梗塞。

④ 較少見的原因是頸動脈夾層分離、脈管炎、凝血病引起的血栓形成。

此外,一些長期營養不良,吃素食,體質偏弱的中老年人,也可能因為血壓的偏低導緻腦部供血不足。

腦供血不足,身體會有3大常見症狀

01

反複頭暈頭痛

腦部供血不足,一個非常典型症狀就是頭痛和頭暈。

當流過大腦的血液變少,血流量不足時,會使局部出現短暫性缺血,進而刺激血管,刺激腦部神經,會出現頭痛腦脹的現象。

情況嚴重的患者,還會出現缺氧,呼吸困難及頭暈眼黑,目眩,視物不清,間隔性的失明等現象。

如果患者經常出現頭暈或頭疼症狀,就要警惕是不是出現腦供血不足了,需要及時就醫檢查。

針對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疼患者,除了及時就醫外,也可以通過這2種辦法來進行快速緩解:

1. 當出現頭疼時,可采用平躺姿勢,因為平躺之後,就可以有效增加腦血流灌注,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由腦供血不足引起的頭疼。

2. 密切監測血壓,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口服500mL左右的鹽水,因為口服鹽水可以增加血容量,有助于緩解腦供血不足,進而進一步緩解頭疼症狀發作。

當大腦供血不足時,身體一般會有3大常見症狀,要警惕

02

肢體麻木無力

如果患者出現四肢無力,走路不穩,拿不住東西,運動不靈活等症狀,甚至有時候會出現肢體痙攣、跳動,這些都是運動神經功能的失靈的表現,也是腦部供血不足的一個常見征兆。

腦部供血不足,還容易使得神經區域受到影響,常表現為臉部,唇舌以及四肢的麻木,或感到有異物壓迫。

03

整天哈欠不停

供血不足的第三大症狀就是睡眠品質差,患者經常容易出現失眠,驚醒,夜夢頻繁等情況。

當人的大腦出現缺血、缺氧改變時,就可能會引起犯困,如果是頸内動脈系統出現問題,患者可能會導緻整天昏昏沉沉,哈欠連連、嗜睡乏力,頭暈,頭發發緊發沉等不适症狀,有時候還會出現像戴帽子一樣的感覺。

長期睡眠品質不佳,容易導緻患者精神異常,如每天都感到困倦,或表現為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等等,有時患者還會出現短暫的意識喪失、認知功能減退、記憶力判斷力的減退等。

針對因腦供血不足導緻犯困的患者,應給予吸氧治療,也可給予改善血液循環和改善腦代謝藥物治療,臨床上較常用的藥物主要有西比靈、銀杏葉滴丸和胞二磷膽堿、長春西汀、奧拉西坦等等。

當大腦供血不足時,身體一般會有3大常見症狀,要警惕

不想腦梗或癡呆,做好4件事

1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

避免長期過度精神緊張,保持心情愉悅,避免熬夜、勞累等不良作息習慣,保持健康的作息時間。

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定時用餐,三餐适量,減少紅肉的攝入,多食纖維素以及魚肉等高品質蛋白質的攝入,忌暴飲暴食,因為這種不良飲食習慣會導緻體内脂類物質含量升高,并增加動脈中發生脂肪沉積的機率。

此外,建議每周堅持2次或以上的高強度有氧運動,每次維持30分鐘以上,可有效降低腦血管疾病病發率。

2

嚴格控制血壓

高血壓一定要控制在合理的範圍之内,因為低血壓是引起腦供血不足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一般情況下,血壓要維持在正常範圍,65歲以上者150/90mmHg以下,80歲以上者不低于130/60mmHg。

如果發現血壓低于90/70mmHg,患者可使用生脈膠囊、生脈口服液等。

3

不抽煙酗酒

避免抽煙,因為抽煙能夠增加血壓高患者血液中的纖維蛋白原濃度,進而增加血小闆的聚集使紅細胞積壓,進而導緻血粘度的增高。

避免酗酒,因為飲酒容易導緻高血脂,高血壓,進而導緻血小闆增多,存在較大風險。

4

保護好頸椎

保護好頸椎,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改善不良睡姿,可以采用仰卧與側卧互相交替,而且要選擇與頸部吻合的枕頭,不要長時間使用高枕,避免頸部關節受到損傷。

平時還要注意坐姿,避免長時間低頭或頭前伸,注意頸部不可受涼,做好頸部保暖,注意頸部的溫度。

另外,平時可以多進行頸部按摩,具體方法:從頸部上方開始,向下揉,增加頸部的血液循環,把頸部的堵塞給揉開。

這個動作進行30次~50次,可充分放松脖子,最後輕輕地扭一扭脖子。

注意:揉時不要太用力,避免損傷皮膚。

#腦供血不足##腦供血不足的症狀有哪些##腦供血不足有哪些信号##頭暈頭昏是腦供血不足嗎?#

@有來醫生,掌握更多健康、情感心理科普知識,有健康,享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