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有求必應”

作者:讀者

美國有位心理學家發現了一種名為“取悅病”的心理疾病,說的是生活中的“老好人”現象。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種老好人無法對别人說“不”,他們界限意識模糊,常常意識不到别人已經越界。

随之而來的是個性漸失、沒有主見,最後變成一個“有求必應”的人。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性格懦弱,害怕拒絕别人,總是習慣用“有求必應”來換取信任和認同。

到頭來,卻落得吃力不讨好。

原來,一個人最大的誤區,就是“有求必應”。

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有求必應”

“有求必應”,是最廉價的善良

有時候,“有求必應”并非人際關系的良好互動,而是最廉價的善良。

你身邊有沒有這樣的人?

為了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将自己的姿态擺得很低,反而遭人輕視、嫌棄;

為了得到别人的認可,不停地壓榨自己,卻得不到别人絲毫感激。

這樣的人活得特别累,他們時常感到身心疲憊、舉步維艱,最終陷入亂糟糟的生活怪圈。

電視劇《命中注定我愛你》裡的陳欣怡讓人印象深刻。

陳欣怡是大家眼中公認的便利貼女孩。

因為她為人處事沒有邊界、不懂拒絕,是以逐漸淪落為職場中的免費勞動力,大家理所當然把雜活都交給她做。

上班時,有同僚要她幫忙列印;有同僚要她幫忙沖咖啡;還有的同僚要她幫忙加班。

她對所有人“有求必應”,辦公桌前貼滿了各種待辦事項。

瑣事堆滿案頭,每天忙得像個陀螺。

然而,如此的付出依舊會受到同僚的埋怨,于是她還要點頭哈腰賠着笑臉說抱歉。

陳欣怡就這樣陷入這種不對等的關系裡,潛意識不想讓别人失望,是以隻能不停地壓榨自己。

可是一味地讨好别人,往往會讓自己受委屈,因為,免費意味着廉價。

心理學家說:“‘取悅病’的根源在于想取悅所有人,卻唯獨不重視自己。”

電視劇《三十而已》裡有句台詞:“一個不知道拒絕的人,你所有的接受都是廉價的。”

畢竟,在成年人的世界,誰會尊重一個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人呢?

人生在世,不是每一種關系都值得我們維護,不是每一種聲音都值得我們傾聽。

是以,不要讓你的無私,助長别人的自私。

不要讓“有求必應”,變成最廉價的善良。

有人說:“在意别人看法時,世界的中心在他處;專注自己的想法時,世界的中心才是自己。”

一個人想要獲得長久且良好的人際關系,靠的是互相尊重和換位思考,不是毫無底線的忍氣吞聲。

唯有提升自己的認知,不再輕易被外界幹擾,不再陷入廉價的讨好,才能逃離“有求必應”的枷鎖。

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有求必應”

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有求必應”

愚者有求必應,智者敢于說“不”

“有求必應”的人在人際關系裡吃盡苦頭,在親情關系裡似乎也被一張看不見的大網牢牢困住。

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

女孩小圓出生在重男輕女的家庭裡,從小父母就在她耳邊灌輸女孩讀書無用論、做姐姐的就應該幫扶弟弟的思想。

為此,她早早辍學步入社會,打工賺錢。

在父母的要求下,小圓賺來的錢除了生活費,其餘都要上交給家裡。

而弟弟學習成績很差,辍學後,因為有姐姐兜底,變得遊手好閑。

後來,小圓結婚了,可父母依舊不知收斂。

最終,小圓在母親的要求下,背着丈夫将兩人辛苦攢的錢給弟弟買了婚房。

丈夫一怒之下跟她離了婚,此時父母卻以“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為由不肯收留她。

小圓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為家人付出了全部,到頭來卻隻能流落街頭。

其實,正是小圓的有求必應,才養成了家人的理所當然。

與之相比,電視劇《歡樂頌》裡的朱哲堪稱人間清醒。

朱哲16歲就外出打工供弟弟和妹妹上學。

可家人隻知索取,從不感恩。

後來,母親想讓朱哲給大學畢業的弟弟買房,朱哲果斷拒絕。

弟弟怒斥她六親不認,不管家人死活,而朱哲表示,自己為了養家放棄學業、失去前途,供弟妹上完大學已經仁至義盡,以後不會再給他們一分錢了。

越是愚蠢的人,才越想通過“有求必應”維系親情,以此來得到家人的肯定。

可越這樣,越被命運裹挾着,掉入任人擺布的陷阱。

馮唐說:“敢于做自己,敢于表達自己,才能在這紛亂的世界,站穩自己的位置,活出自己的格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真正睿智的人,明是非、有原則,有果斷拒絕别人的力量,更能洞察世間的真相,沖破世俗偏見編織的網。

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有求必應”

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有求必應”

别讓不好意思害了你

村上春樹說:“不要太乖,不想做的事可以拒絕,不喜歡的話假裝沒聽見,你的人生不是用來讨好所有人,而是善待自己。”

别讓不好意思害了你,下面3個小建議,希望能幫到你。

1.設立明确底線

生活中,有些人不敢拒絕别人的要求,總是忍氣吞聲地硬撐,最後讓自己陷入力不能及的窘境。

網上有句很紮心的話:别人對我們的态度,取決于我們自己。

太心軟、太容易妥協,往往隻會讓對方變本加厲,讓自己被人拿捏。

與其卑微地讨好别人,不如從一開始,就明确自己的底線。

正如馮骥才所說:“一個人隻有守住底線,才能獲得成功的自我與成功的人生。”

相處有度,過線則危,隻有表明自己的底線,才能讓雙方都保有一份體面。

2.拒絕道德綁架

你是否遇見過這樣的情況:

“反正你順路,以後上下班就蹭你的車了。”“反正你家富裕,就多幫幫家裡人吧!”

這些心安理得要求你的人,便是所謂的“道德綁架”,隻要你稍有拒絕,便立刻會遭到對方的“口誅筆伐”。

此時講道理隻會激起他們的憤怒,我們可以想一些既巧妙又高效的方式來拒絕。

比如:别人強硬的要求你去做某件事,否則就要站在道德制高點譴責。

你可以先答應下來,并趁機跟對方訴說自己的困難,要求對方幫自己一個更大的忙。

如果對方拒絕,你就能反過來去譴責對方了。

當别人發現從你這兒占不到便宜,甚至還要付出更多,便會知難而退。

拒絕道德綁架,把對方抛給你的難題再抛回去,反而能成功破局。

3.提升認知,做明智的決定

心理學上有個經典理論:個人構念論。

意思是當一個人的認知較低時,思維就會趨向單一,缺乏彈性,不易在生活中做出有利的決策。

而提升認知是擺脫爛人最好的方式。

主動學習,深入思考,從多重視角看問題,才有可能改變人生的走勢。

提升認知可以讓我們擺脫膚淺、固執,看清問題的本質,進而做出最明智的決定。

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有求必應”

來源:視覺中國

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有求必應”

朗達·拜恩說:“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

正因為有求必應的人把姿态擺得太低,才吸引愛占便宜的人來利用、支配自己。

與其盲目追求别人的認可,為别人的欲望買單,不如把時間用來提升自己。

不再為不值得的關系卑躬屈膝,不再為别人的眼光質疑自己。

人人生而平等,學會拒絕,才能活得不糾結。

餘生,遠離消耗你的人,才能迎來人生的轉機。

一個人最大的誤區:“有求必應”

作者:藍精靈,遇見更通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