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維圖新和百度知識産權之争背後的地圖生意

作者:ABRMOOK
四維圖新和百度知識産權之争背後的地圖生意

撰文 / 塗彥平

編輯 / 劉寶華

設計 / 師 超

一紙公告将7年前的一樁糾紛案再次拉回公衆視野。

2024年1月9日,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于近日收到法院判決書,公司訴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線上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百度雲計算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簡稱:百度旗下三家公司)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争糾紛一案迎來終審判決。

二審終審判決的結果: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而一審原判結果是,百度旗下三家公司敗訴,向四維圖新賠償6450萬元。

不過,對于這個結果,百度并不服氣。百度相關人士表示,百度地圖在2016年與四維的合同終止後,使用的是長地萬方的自采資料(先名為百度智圖)。而且,百度已經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百度與四維圖新同為地圖領域的服務提供者,這樁持續多年的地圖知識産權之争背後,其實可以看到電子地圖市場的變遷。

四維圖新和百度知識産權之争背後的地圖生意

昔日夥伴對簿公堂

事情最早要追溯到2009年。當年,四維圖新與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百度線上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開始在電子地圖資料領域開展商務合作,并于2013年進一步達成《合作協定》。

四維圖新授權這兩家百度公司在協定約定範圍内使用原告電子地圖作品,并向四維圖新支付相應許可費,合同有效期至2016年12月31日。合同到期後,雙方沒有續約。

此後,分歧産生了。

四維圖新認為上述兩家百度公司及其關聯企業百度雲計算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仍然繼續使用自己的電子地圖通過電腦終端、手機終端等途徑向公衆提供電子地圖産品,以及超出原有合同範圍在車載相關應用上提供電子地圖。

而百度辯稱雙方合同結束後自己使用的是子公司長地萬方的自采資料。

2017年,四維圖新就與百度三家公司的著作權侵權及不正當競争糾紛向北京知識産權法院提起訴訟,索賠1億元。

北京知識産權法院2020年11月19日作出一審判決,判令百度三家公司停止在“百度地圖”網頁版、“百度地圖”ios版、“百度地圖”android版、“百度Carlife”ios版、“百度Carlife”android 版和“百度導航”android版上侵犯四維圖新相關圖形作品著作權的行為。

四維圖新一審勝訴後,百度旗下三家公司向北京市進階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北京市進階人民法院于2023年12月28日做出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而2020年,百度公司也将北京四維智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四維圖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訴至法院,訴稱四維圖新旗下的“圖吧”“圖吧導航”未經百度公司許可使用其享有著作權的地圖作品,索賠9000萬元。

目前,百度訴四維圖新案還沒有結果。

四維圖新和百度知識産權之争背後的地圖生意

地圖資質壁壘

當年百度為什麼與四維圖新的合作?雙方又為什麼在2016年合同到期後沒有續約?一個核心因素是地圖測繪資質。

因為地圖涉及國家地理資訊安全,大陸測繪主管部門采取行業準入資質方式管理導航電子地圖開發和生産企業。

2001年,中國測繪局頒發全國第一張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拿下這張資質的是國家測繪局成立的中國四維測繪技術總公司。

中國四維有個導航事業部,主要研發中國汽車導航系統,這個部門就是四維圖新的前身。2002年,以地圖和資料産品為主營業務的四維圖新成立,自然就擁有了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

四維圖新和百度知識産權之争背後的地圖生意

第二張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在2004年由高德獲得,它是全國第一家獲得這一資質的民營企業。

到2008年,全國共有11家企業拿到了甲級測繪資質。随着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網際網路巨頭對地圖資料産生了極大的渴求。資質稽核有所放松,到了2020年10月,擁有甲級測繪資質的企業數量漲到28家。

沒有甲級資質的企業也并非不能開展地圖業務,可以選擇與有該資質的企業合作的方式開展相關業務。當時百度與四維圖新合作,就是這種情形。

不過,2013年9月,百度通過收購長地萬方也取得了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2016年,百度與四維圖新的合同到期後,就沒有繼續合作。

關于導航電子地圖知識産權的糾紛,其實也不獨百度和四維圖新這一起。

2007年,四維圖新狀告凱立德獲得50萬元賠償。2009年,長地萬方狀告凱立德獲得到千萬元賠償。2020年,四維圖新訴奇虎360、北京秀友、立得公司獲賠1000萬元。

随着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加速,高精地圖被視為實作自動駕駛應用落地的關鍵環節,又成為多家企業的必争之地。

2016年,原國家測繪地理資訊局下發《關于加強自動駕駛地圖生産測試與應用管理的通知》,明确表示“自動駕駛地圖屬于導航電子地圖的新型種類和重要組成部分,其資料采集、編輯加工和生産制作必須由具有導航電子地圖制作測繪資質的機關承擔”。

2022年,自然資源部分三批公布了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複審換證機關名單,共有四維圖新、長地萬方、高德、華為等19家企業。而複審之前有31家。

有行業人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已經獲得測繪資質的企業需要持續達标,才能繼續維系資質。往年有資質的企業,也可能在最新一年的複審換證環節被撤銷企業資質。”

複審制度讓本就稀缺的導航電子地圖甲級資質顯得更加奇貨可居。

四維圖新和百度知識産權之争背後的地圖生意

自動駕駛時代的地圖生意

中國第一款裝載導航系統的車型是2002年豐田汽車推出的威馳。到了2008年,中國車載導航系統新車裝配率達到3.7%,整個車載導航市場處于起步期。

因為率先從事導航電子地圖的商業化開發,四維圖新吃到了時代紅利。當時根據Frost & Sullivan的監測,自2003年起四維圖新連續七年在國内車載導航地圖市場占有率超過60%。

2010年,四維圖新在深交所上市,成為國内第一家上市的導航電子地圖和動态交通資訊服務提供商。

四維圖新和百度知識産權之争背後的地圖生意

不過,随着導航電子地圖行業玩家增多,四維圖新的競争對手也在增多。

自特斯拉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四維圖新一直為其全系車提供車機内置導航電子地圖資料即服務。到了2018年,特斯拉車輛導航功能迎來更新,将四維圖新更換為騰訊地圖。不過,騰訊地圖的基礎地圖資料仍然來自四維圖新。

到了2020年1月,特斯拉中國宣布地圖資料服務商已經更換為百度地圖。百度地圖為特斯拉提供底圖展示、實時路況、POI 檢索與路網等地圖資料服務。

當時有報道稱四維圖新被踢出特斯拉供應鍊,四維圖新當即作了澄清:特斯拉中國境内地圖切換隻涉及線上層面,與四維圖新不相關,特斯拉車機端地圖包全系都是四維圖新資料,雙方仍是好夥伴。

四維圖新和百度知識産權之争背後的地圖生意

随着汽車企業對高精地圖的重視,圖商的競争更加白熱化。

高德宣布拿下國内第一張高精地圖商業化訂單。2018年,在高德地圖的高精地圖資料支援下,凱迪拉克在中國推出了Super Cruise系統。

百度的高精地圖方案在2020年下半年通過長城的WEY品牌落地。百度強調自己是“國内首個實作L3級自動駕駛高精地圖商業化量産的地圖提供商”。

2019年,四維圖新宣布将為寶馬中國提供用于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服務,項目量産落地的時間是2021年。四維圖新強調這是“國内第一個L3及以上自動駕駛地圖量産訂單”。

此後,多個依賴高精地圖的自動駕駛系統相繼落地。

不過,形勢變化也很快。

特斯拉認為如果自動駕駛系統過度依賴高精地圖,會讓整個系統變得脆弱,難以支援不同場景的快速泛化。是以,特斯拉主張無高精地圖路線。

而國内車企也逐漸意識到,高精地圖看上去很美,但采圖成本和維護成本高昂。比如,華為曾經采集上海高精地圖,用了兩年時間才隻采了9000公裡,還沒能覆寫整個上海。

一是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測繪資質稽核收緊,二是城市導航輔助駕駛系統如果依賴高精地圖,就面臨新鮮度、成本和廣度的不可能三角。在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下,一些企業喊出了自動駕駛“去圖化”的聲音。

圖商坐不住了。

“那些無地圖資質、無知識産權、無安全敬畏的‘三無’企業是喊‘無圖’喊得最響的。”2023年10月10日,四維圖新CEO程鵬在2023使用者大會上對“無圖”給予反駁。他認為高精地圖作為超視距的先驗傳感器,能提前擷取關于道路和交通狀況的資訊,而這一點BEV+Transform算法無法做到。

程鵬還表示,問題真正的症結在于市面上缺少足夠打動車企的“輕地圖”解決方案。基于城市NOP主戰場需求,四維圖新推出了智能駕駛輕量化地圖産品HD Lite。

四維圖新和百度知識産權之争背後的地圖生意

“高精地圖對L3級以上自動駕駛是不可或缺的。”一位智能駕駛行業人士告訴汽車商業評論,“地圖的先驗資訊對現在整體高階智駕的體驗保障,尤其是安全性是至關重要的。無圖沒有一家能跑得起來。”所謂“去圖”并不是不用地圖,隻是減少對高精地圖的依賴,也可以說是輕高精地圖。

現在,“重感覺、輕地圖”自動駕駛路線逐漸成為越來越多車企的選擇,而百度、四維圖新、高德、騰訊等圖商也都順勢推出了輕地圖方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