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维图新和百度知识产权之争背后的地图生意

作者:ABRMOOK
四维图新和百度知识产权之争背后的地图生意

撰文 / 涂彦平

编辑 / 刘宝华

设计 / 师 超

一纸公告将7年前的一桩纠纷案再次拉回公众视野。

2024年1月9日,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法院判决书,公司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百度云计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简称:百度旗下三家公司)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迎来终审判决。

二审终审判决的结果:驳回上诉,维持原判。而一审原判结果是,百度旗下三家公司败诉,向四维图新赔偿6450万元。

不过,对于这个结果,百度并不服气。百度相关人士表示,百度地图在2016年与四维的合同终止后,使用的是长地万方的自采数据(先名为百度智图)。而且,百度已经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百度与四维图新同为地图领域的服务提供者,这桩持续多年的地图知识产权之争背后,其实可以看到电子地图市场的变迁。

四维图新和百度知识产权之争背后的地图生意

昔日伙伴对簿公堂

事情最早要追溯到2009年。当年,四维图新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开始在电子地图数据领域开展商务合作,并于2013年进一步达成《合作协议》。

四维图新授权这两家百度公司在协议约定范围内使用原告电子地图作品,并向四维图新支付相应许可费,合同有效期至2016年12月31日。合同到期后,双方没有续约。

此后,分歧产生了。

四维图新认为上述两家百度公司及其关联企业百度云计算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仍然继续使用自己的电子地图通过电脑终端、手机终端等途径向公众提供电子地图产品,以及超出原有合同范围在车载相关应用上提供电子地图。

而百度辩称双方合同结束后自己使用的是子公司长地万方的自采数据。

2017年,四维图新就与百度三家公司的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起诉讼,索赔1亿元。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20年11月19日作出一审判决,判令百度三家公司停止在“百度地图”网页版、“百度地图”ios版、“百度地图”android版、“百度Carlife”ios版、“百度Carlife”android 版和“百度导航”android版上侵犯四维图新相关图形作品著作权的行为。

四维图新一审胜诉后,百度旗下三家公司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23年12月28日做出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

而2020年,百度公司也将北京四维智联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四维图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至法院,诉称四维图新旗下的“图吧”“图吧导航”未经百度公司许可使用其享有著作权的地图作品,索赔9000万元。

目前,百度诉四维图新案还没有结果。

四维图新和百度知识产权之争背后的地图生意

地图资质壁垒

当年百度为什么与四维图新的合作?双方又为什么在2016年合同到期后没有续约?一个核心因素是地图测绘资质。

因为地图涉及国家地理信息安全,大陆测绘主管部门采取行业准入资质方式管理导航电子地图开发和生产企业。

2001年,中国测绘局颁发全国第一张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拿下这张资质的是国家测绘局成立的中国四维测绘技术总公司。

中国四维有个导航事业部,主要研发中国汽车导航系统,这个部门就是四维图新的前身。2002年,以地图和数据产品为主营业务的四维图新成立,自然就拥有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

四维图新和百度知识产权之争背后的地图生意

第二张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在2004年由高德获得,它是全国第一家获得这一资质的民营企业。

到2008年,全国共有11家企业拿到了甲级测绘资质。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巨头对地图数据产生了极大的渴求。资质审核有所放松,到了2020年10月,拥有甲级测绘资质的企业数量涨到28家。

没有甲级资质的企业也并非不能开展地图业务,可以选择与有该资质的企业合作的方式开展相关业务。当时百度与四维图新合作,就是这种情形。

不过,2013年9月,百度通过收购长地万方也取得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2016年,百度与四维图新的合同到期后,就没有继续合作。

关于导航电子地图知识产权的纠纷,其实也不独百度和四维图新这一起。

2007年,四维图新状告凯立德获得50万元赔偿。2009年,长地万方状告凯立德获得到千万元赔偿。2020年,四维图新诉奇虎360、北京秀友、立得公司获赔1000万元。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加速,高精地图被视为实现自动驾驶应用落地的关键环节,又成为多家企业的必争之地。

2016年,原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下发《关于加强自动驾驶地图生产测试与应用管理的通知》,明确表示“自动驾驶地图属于导航电子地图的新型种类和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采集、编辑加工和生产制作必须由具有导航电子地图制作测绘资质的单位承担”。

2022年,自然资源部分三批公布了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复审换证单位名单,共有四维图新、长地万方、高德、华为等19家企业。而复审之前有31家。

有行业人士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已经获得测绘资质的企业需要持续达标,才能继续维系资质。往年有资质的企业,也可能在最新一年的复审换证环节被撤销企业资质。”

复审制度让本就稀缺的导航电子地图甲级资质显得更加奇货可居。

四维图新和百度知识产权之争背后的地图生意

自动驾驶时代的地图生意

中国第一款装载导航系统的车型是2002年丰田汽车推出的威驰。到了2008年,中国车载导航系统新车装配率达到3.7%,整个车载导航市场处于起步期。

因为率先从事导航电子地图的商业化开发,四维图新吃到了时代红利。当时根据Frost & Sullivan的监测,自2003年起四维图新连续七年在国内车载导航地图市场占有率超过60%。

2010年,四维图新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上市的导航电子地图和动态交通信息服务提供商。

四维图新和百度知识产权之争背后的地图生意

不过,随着导航电子地图行业玩家增多,四维图新的竞争对手也在增多。

自特斯拉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四维图新一直为其全系车提供车机内置导航电子地图数据即服务。到了2018年,特斯拉车辆导航功能迎来更新,将四维图新更换为腾讯地图。不过,腾讯地图的基础地图数据仍然来自四维图新。

到了2020年1月,特斯拉中国宣布地图数据服务商已经更换为百度地图。百度地图为特斯拉提供底图展示、实时路况、POI 检索与路网等地图数据服务。

当时有报道称四维图新被踢出特斯拉供应链,四维图新当即作了澄清:特斯拉中国境内地图切换只涉及在线层面,与四维图新不相关,特斯拉车机端地图包全系都是四维图新数据,双方仍是好伙伴。

四维图新和百度知识产权之争背后的地图生意

随着汽车企业对高精地图的重视,图商的竞争更加白热化。

高德宣布拿下国内第一张高精地图商业化订单。2018年,在高德地图的高精地图数据支持下,凯迪拉克在中国推出了Super Cruise系统。

百度的高精地图方案在2020年下半年通过长城的WEY品牌落地。百度强调自己是“国内首个实现L3级自动驾驶高精地图商业化量产的地图提供商”。

2019年,四维图新宣布将为宝马中国提供用于自动驾驶的高精度地图服务,项目量产落地的时间是2021年。四维图新强调这是“国内第一个L3及以上自动驾驶地图量产订单”。

此后,多个依赖高精地图的自动驾驶系统相继落地。

不过,形势变化也很快。

特斯拉认为如果自动驾驶系统过度依赖高精地图,会让整个系统变得脆弱,难以支持不同场景的快速泛化。所以,特斯拉主张无高精地图路线。

而国内车企也逐渐意识到,高精地图看上去很美,但采图成本和维护成本高昂。比如,华为曾经采集上海高精地图,用了两年时间才只采了9000公里,还没能覆盖整个上海。

一是导航电子地图制作甲级测绘资质审核收紧,二是城市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如果依赖高精地图,就面临新鲜度、成本和广度的不可能三角。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一些企业喊出了自动驾驶“去图化”的声音。

图商坐不住了。

“那些无地图资质、无知识产权、无安全敬畏的‘三无’企业是喊‘无图’喊得最响的。”2023年10月10日,四维图新CEO程鹏在2023用户大会上对“无图”给予反驳。他认为高精地图作为超视距的先验传感器,能提前获取关于道路和交通状况的信息,而这一点BEV+Transform算法无法做到。

程鹏还表示,问题真正的症结在于市面上缺少足够打动车企的“轻地图”解决方案。基于城市NOP主战场需求,四维图新推出了智能驾驶轻量化地图产品HD Lite。

四维图新和百度知识产权之争背后的地图生意

“高精地图对L3级以上自动驾驶是不可或缺的。”一位智能驾驶行业人士告诉汽车商业评论,“地图的先验信息对现在整体高阶智驾的体验保障,尤其是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无图没有一家能跑得起来。”所谓“去图”并不是不用地图,只是减少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也可以说是轻高精地图。

现在,“重感知、轻地图”自动驾驶路线逐渐成为越来越多车企的选择,而百度、四维图新、高德、腾讯等图商也都顺势推出了轻地图方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