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我不是“煎餅西施”,我是“拼命三娘”

作者:柯橋釋出
我不是“煎餅西施”,我是“拼命三娘”
我不是“煎餅西施”,我是“拼命三娘”
我不是“煎餅西施”,我是“拼命三娘”

  “寶寶們,今天備料比較足,因為是周末嘛,顧客比較多,不知道今天會不會破紀錄!”一個尋常的星期六早晨,記者來到柯岩街道獨山嘉園,遠遠就看到小區外一家叫“煎餅果子”的小店鋪前已排起了長隊。直播鏡頭前,店主俞小姐在轉台上舀一勺面糊,熟練地用刮闆攤勻,磕上一個雞蛋,刷上醬料……三下五除二便做好了一個煎餅。

  像這樣完整的一套動作下來,她一上午得重複上百次,卻堅持了6年,在這期間,她還了車貸,買了房,和老公一起通過努力過上了更美好的生活,活成了别人口中的“勵志姐”。

每天隻“出攤”半日 200多個煎餅賣空

  90後的俞小姐,長着一張娃娃臉,大大的眼睛上蓋着濃密的睫毛,皮膚白嫩,街坊鄰居們常誇她是“柯橋最美煎餅攤主”,網友們更願意稱她為“煎餅西施”。而對于這兩個稱号,她本人都不咋認可,她總說:賣餅顔值靠不住,得實打實“拼”出來。

  的确,仔細了解過她經曆的人,都會覺得她是個“拼命三娘”,和“花瓶”完全挂不着邊。“我學曆不高,18歲出來隻身闖蕩,端過盤子、擺過地攤、進過工廠,也曾創業失敗,現在回過頭看,無非就是一次次跌倒,再重新站起來。”俞小姐坦言。“因為我自己愛吃煎餅,我就想做做看,要是做虧了,大不了從頭再來。”

  于是,俞小姐抱着無所畏懼的心态,在2018年,和丈夫一起開始張羅起了這家小店,丈夫負責做軟皮雞蛋餅,而她則專做雜糧餅。夫妻同心,早晨6點準時出攤,常常不到11點,備料的200多個煎餅就被搶售一空。

直播成了“網紅” “留客”還得靠獨家秘方

  “煎餅果子想要回頭客多,口味絕對是很重要的!”面對每天都“售空”的狀态,俞小姐表示,要做一個符合絕大多數人口味的餅其實是很難的,自己也沒少下功夫。“我最初是和一個山東師傅學的手藝,開店後又陸陸續續和浙江周圍地區的師傅精進技術,如今大家吃到的口味,是我前前後後總結了五位師傅的經驗後,自己改良的版本。”她說,柯橋是一個多元化的城市,有很多外來人口,大家的口味都不同,是以醬料不能太甜也不能太鹹,得追求一個“鮮”。每天醬料都是現熬的,絕不過夜,其他食材也都是當天進貨,保證一個最新鮮的狀态,定能給顧客留下難忘的印象。

  點開俞小姐的抖音賬号,目前已有34.7萬的點贊,5.5萬的粉絲量,她的作品記錄着她的開店日常,作品底下的留言也不乏網友們滿滿的鼓勵!她坦言,起初開直播隻是覺得比較好玩,那時這類直播平台剛剛興起,後來覺得用這樣的形式記錄工作日常也蠻不錯,于是一直堅持了下來。隻是沒想到粉絲量一直噌噌噌往上漲,直播時直播間最高湧入上萬人的現象,也出乎了她的意料。“開心的是有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認識我,不少人還專程趕來吃煎餅。像上周末有對小情侶從杭州趕來吃,我覺得自己做的煎餅受到大家的認可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她笑着說。

小店成“煎餅學習基地”

編教程授技“桃李滿天下”

  引人注目的是,這個不足15平的小店内,牆上居然挂滿了不少來自全國的緻謝錦旗,勾起了記者的好奇心。“這些都是我的學生送來的,還有好多我放在家裡沒帶來呢,我老公說咱還是低調些哈。”小俞姐輕描淡寫的一句回答,卻道出了這些年她在開店之外的“小成就”。

  俞小姐告訴記者,一到下午,收攤後的小店便成了“煎餅學習基地”,她手把手教人做煎餅。“過來學習的人天南海北都有,他們學成以後就在老家開店,生意好的大有人在。是不是難以想象一個小小的煎餅果子鋪為全國的‘煎餅網絡’做出了貢獻哈?”她表示,教程是她根據自身經驗編寫的,目的是讓每個學徒都能自如地掌控“口味”,形成自己既定的“風格”,以不變應萬變。如此一來,“登門拜師”的人絡繹不絕,與此同時,她還開展線上教學,至今線上線下累計教授5000餘人。“凡是你說出一個國内地名來,當地沒準就有我的學生,像在國外高棉、泰國、美國的也都有。”她的言語中透着自信。

  就在記者采訪的間隙,就已經有兩位顧客登門想學習這手藝,對此,俞小姐卻表示,“攤餅”是一個人日複一日孤獨的“修行”,如果堅持不了,還是别幹這行。“冬天早起,太要命了,我也是一年年熬過來的,可正是這樣咬牙堅持了下來,才令當初那些不看好我創業的人刮目相看,現在他們都對我豎起了大拇指。”

  記者手記:和俞小姐的采訪過程中,我總能感受到她内心的一股“踏實的沖勁”,她的故事讓我聯想到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繁花》中的汪小姐,兩人有相似的點,不服輸,有拼勁,通過自己的努力讓生活“照見光”,結果是,她們都不負韶華,成就了自己。我們記錄小人物的故事,希望讀者能從他們的身上看到真正生活的影子,在平凡的點點滴滴中,尋找到屬于自己的那一束光亮。  全媒體記者 薛妙珏 文/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