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父母一定要懂的6個關鍵詞

作者:菏澤市婦聯
好父母一定要懂的6個關鍵詞

作者:暖心來源: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

有人問:好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一位網友的回答很戳心:活了25年的我,從未體會過父母的愛。

小時候經常被打,經常被吵;

高中失眠向媽媽傾訴,卻被指責“小孩子能有什麼煩惱,一天到晚想這麼多”;

大學軍訓,同寝室的女孩都打電話向父母訴苦,哭得稀裡嘩啦,我在一旁内心毫無波瀾;

從小到大最大的感受就是委屈,每次向父母說點事都覺得很卑微……

這樣的經曆真的很讓人心疼。很多父母認為,教育孩子就是:嚴厲、打罵、否定。但好的教育,從來不是嚴厲,而是有溫度的養育。

尤其是,好父母一定要懂下面這6個關鍵詞。

好父母一定要懂的6個關鍵詞

01

恩愛

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底色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父母吵架的後遺症。這位網友說,從記事起,父母就常常因為各種原因吵鬧、打架、冷戰。他經常一個人躲在房間裡哭。每次一想到父母吵架的畫面,他就會對未來充滿恐懼,是以性格變得唯唯諾諾,總是敢怒不敢言。他說:哪怕長大外出讀書工作,這種感受也會每天纏繞着他。孩子的所有安全感,都來源于養育者。經常吵架的父母,給孩子帶來的是:恐懼、害怕,他會一直處于沒有安全感的環境裡,慢慢變得自卑。有研究顯示:

夫妻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是以,父母的相處模式決定了孩子人格的形成。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父母之間恩愛,可以讓孩子感到安全和穩定。一個家庭裡,如果包含了愛、尊重和接納的元素,會讓孩子充滿安全感和幸福感。

父母相愛讓家有了溫度,也讓孩子學會“以愛示人”。

02自由讓孩子充滿價值感

有很大一部分父母都習慣去“管孩子”:孩子早上起床,催很多遍;晚上回家,一直盯着孩子将作業寫完;周末去哪裡,幹什麼,和誰去,都必須交代清楚。可是你會發現,孩子慢慢地出現了逆反心理,在小事上也不願和你說了,有時候多關心他一下還會惹來孩子的脾氣。為什麼孩子會變成這樣?因為缺少“自由”的孩子,會慢慢失去生命的流動性。如果我們總是習慣對孩子說教,總是喜歡提醒孩子,擔心孩子有什麼閃失,雖然可以限制孩子的行為,卻剝奪了孩子的價值感。每一個父母都該明白:真正的紀律不是限制,而是自由。它并不是對孩子放任,而是給孩子選擇權、嘗試權和犯錯權,是孩子獲得成長必須的生活經驗。教育家賴念華講述過一段經曆。她最初喜歡美術,父親很支援她,還送她去進修。後來,她發現她其實并不喜歡美術,于是她才開始學習心理學。這一次,父親同樣沒有阻止,這也給了她潛心鑽研的機會,後來她成為了當代知名的教育家。她說:“我很感謝我的父親,因為他容許我可以轉換,容許我可以改變賽道,這才有了今天的我。”孩子的人生,重要的是去經曆,而不是去安排。我們要讓每個孩子都做他自己的“上司者”,他可以自己做選擇。父母要做的是:在孩子需要時及時“參與”,不需要時就地“旁觀”。這才是教育的真正價值。03自律去喚醒孩子的内驅力

看過一個故事:兩個媽媽是鄰居,一個特别愛打麻将,一個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愛打麻将的媽媽每天很少去管孩子,孩子上國中了,經常不完成作業,可是媽媽卻覺得“孩子不是學習的料,随他去”。孩子成績慢慢地出現了下滑的現象,到最後越來越糟糕。另一個媽媽雖然不上班,但是她每天都會練瑜伽、聽網課、看書。孩子去上學時,上午她練瑜伽。下午她會在網上學習,從管理孩子、到提升自我,她還利用空餘時間學會了寫作。晚上孩子回家,她就捧着書在一旁看。她的孩子特别熱愛學習,每天回來就寫作業,周末經常和媽媽去書店呆一整天。女兒從小都是班級前三,去年剛考上重點高中。這就是自律與不自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的差別。自律的父母,不會用懶惰去拖垮孩子,他們身上還會自帶勤奮、嚴謹、克制。于是孩子也會臨摹出一個勤奮、嚴謹、自律的人。很多父母總抱怨孩子不自覺、不主動,自己卻不嚴格要求自己。試想一下,總是抱着手機的父母,怎麼能養出熱愛學習的孩子呢?作家鮑德溫說過這樣一句話:“孩子永遠不會乖乖聽大人的話,但他們一定會模仿大人。”喚醒孩子内驅力的最好方法是:父母自律,孩子模仿。嚴謹自律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都不會差。

好父母一定要懂的6個關鍵詞

04共情在情感上去支援孩子

心理專家王紀瓊與兒子的對話曾打動很多人。一天,兒子興緻勃勃地讓他猜數學成績,他猜來猜去,也沒能猜到。随後,兒子興奮地說:“爸爸,我這次終于考到90了!”看着兒子驕傲的模樣,他也很高興,不停地誇贊兒子。兒子又問:“爸爸,你高不高興?”王紀瓊說:“爸爸看到你很高興,是以我也特别高興。”這一段簡短的對話卻讓20多萬網友點贊。因為他在“共情”的方式告訴兒子:我在乎的是你的心情,而不是你的成績。很多父母,大多數時候沒有共情能力:孩子考不好,一頓劈頭蓋臉地罵過去;孩子被人欺負,不去安慰他,還會嘲諷“天天受欺負,膽子這麼小”……從不在意孩子的感受,是以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是冷漠的。

父母隻有學會了共情,你才會擁有“感同身受”的能力:

當看到孩子因為丢失一塊橡皮而哭泣時,你能了解他的難過和傷心,而不是嘲笑他;

當看到孩子因為沒考好而低落時,你能讀懂他的挫敗和不甘,而不是批評他;

當看到孩子被同伴冷落,你能感受他的委屈和落寞,而不是挖苦他。

每個父母都要學會做好孩子的“能量轉換器”,把孩子的“負面情緒”,轉化為“正面能量”。

孩子傷心了,告訴他“我知道你很難過”;孩子沒考好,告訴他“我知道你很努力”……

我們時刻都要用”心“看見孩子,去感受他,在情感上多支援他,才能為他注入更多的愛和精神能量。

05信任是孩子成長路上的“能量場”

有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每天不吃學校的飯菜,隻吃餅幹零食。背後的原因很是紮心。原來,從孩子上學第一天起,這位媽媽一到放學,就開始不停地詢問孩子:“今天中午吃的什麼?每道菜都有哪些食材?是怎麼燒的?”就連番茄炒蛋,也要問問孩子“到底是番茄多還是雞蛋多”。每次媽媽都要刨根問底,惹得孩子反感,不吃飯就是他“無聲的抗議”。這大概是很多父母的通病:過度擔憂孩子。

吃飯挑食,擔心發育不好;孩子沒考好,擔心他學習不認真;周末想睡一會懶覺,擔心它影響學習。

卻不知:你的每一次擔憂,都在向孩子傳遞一個概念:我不信任你。

有網友說過:

“成年人會習慣性地低估孩子的能力、智力、判斷力和了解力,習慣性地忽略孩子的聲音。”

當孩子的能力被不斷低估以後,會形成一種負面暗示:我很差勁。

是以,不被信任的孩子,會慢慢弱化自己的能力,變得越來越沒有自信。心理學家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中提到一個概念叫:勝任感。指的是:我們需要一定的勝任感去推動自我。當父母不再擔心孩子,而是相信他的時候,就會使孩子産生強烈的責任感,充分挖掘潛力,釋放能量。比如:孩子考試前,你說“你學習這麼認真,我相信你這次一定會有進步”;孩子膽怯一件事時,你說“我相信這點困難難不到你的”……教育中,隻要父母的信任給到位,就能喚起孩子無限的能量。06陪伴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在一家餐館裡的心願牆上,看到有許多孩子的願望都是“希望父母陪陪我”。

希望媽媽能夠每天接我放學;希望爸爸下班回家早一點,不要經常加班:希望下一次生日,他們有時間和我一起過;……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陪伴對孩子來說也變成了一件很“奢侈”的事。

陪伴的缺席,是造成“問題孩子”增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李玫瑾教授在《心理撫養》中寫到這樣一個案例:一對父母外出打工,将兒子留在了老家。沒被父母陪伴過的男孩12歲就辍學,做了一件事:在父母所在的城市“偷錢”。第一次被抓時被爸爸把領回家教育;第二次作案,兒子告訴警察自己作了幾次案,一共偷了多少錢,并且讓警察給他判刑。其實,每一次被抓,他都是想見一見自己的父母。這個案例聽後實在讓人痛惜。如果童年時期,父母給孩子的關愛與陪伴不夠,孩子的性格就會冷漠、自卑、敏感,認為他是不被愛的。隻有足夠的溫暖,才能喚起孩子的“靈魂”。

網上有位父親得知兒子厭學後,就帶孩子進行了一場50多天的旅行。

他們走了很多地方,看了很多風景。

孩子在思想上有了極大地改變,對學習也重新提起了興趣。

如果你有時間陪伴孩子看一看他的世界,你會發現:其實孩子的世界裡都在渴望父母的回眸。

好父母一定要懂的6個關鍵詞

07每一個家庭都是一片肥沃的土地,孩子是一顆還未發芽的種子。父母的澆灌方式,決定孩子的生長方向。父母若是相愛的,孩子就擁有一顆熱情的心;父母若是“心寬”一點,孩子的成長彈性就更足;父母做事有規劃,孩子人生就會很自律;父母重視和孩子情感互動,孩子愛你就多一點;父母對孩子擔憂少一點,孩子動力就多一點;父母關愛多一點,孩子情感就豐富一點。孩子未來怎麼樣,都是由父母塑造的。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的内在品質和力量上深耕。

好父母一定要懂的6個關鍵詞

來 源:薩提亞育兒(ID:satiryuer),傳播實用心理學,與大師相遇,讓心理學快速改變你的人生,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本文圖檔均來源于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删除!

編 輯:吳豔會

審 核:王玉婷

●2024寒假關愛|呼吸道感染高發期如何科學帶娃?一篇講清楚

●定陶區婦聯開展“巾帼暖冬”走訪關愛低收入“兩癌”患病婦女活動

點分享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