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偉:滑冰發展應該播下更多種子

"要發展滑冰,我們需要到處播種'種子',然後仔細照顧和培育這些'種子',這樣它們才能推動他們所在地區滑冰的發展。中國滑冰協會會長李偉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戶記者采訪時描述了"推廣滑冰的方法"。

生根計劃

2017年,李娜當選為中國滑冰協會主席,2019年當選為中國奧委會委員。今天,她不在前線教書,還忙着滑冰。在接受《北京日報》客戶采訪時,李娜描述了她最近的工作,"為了促進滑冰的有序發展,我們需要制定适當的行業标準。通過過去一段時間的大量研究工作,我們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确定了未來發展的把握和步驟。"

李偉:滑冰發展應該播下更多種子

李偉.圖檔來源:中國滑冰協會

說起協會的工作,李偉非常喜歡"可持續發展"這個詞,在她看來,給人魚比給人魚要好,發展絕對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滑冰協會啟動了一項"生根計劃",希望該計劃能讓這項運動在任何地方紮根。

"你看,這顆五角星代表了'生根計劃'的步驟,它實際上是開放的,可以互相互動,最終實作閉環。李指着手機上的示意圖,給北京日報客戶記者一張"生根計劃"的圖檔。

根據這一計劃,中國滑冰協會吸收并選拔了一支約100名講師和100名左右的特聘講師隊伍,前者包括大學副教授以上教師、國家級以上裁判員和進階教練,後者由相關體育器材研發專家、運動員身體護理專家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業人士組成。通過這兩位講師,滑冰協會教育訓練體育教師、滑冰教練、裁判、教練等,實作覆寫面更廣。此外,目前滑冰協會還開放了人才的管道,在制度上,參與者在教育訓練中,也可以滿足一定條件,經過更高層次的教育訓練後成為講師組的一員。

李偉:滑冰發展應該播下更多種子

李偉.新華社資訊圖

李說,滑冰協會已經教育訓練了1000多名中國小體育教師,30多所中國小和6所大學都成為"生根計劃"合作機關,"我們提供更專業、更系統的理論和實踐教育訓練,然後由體育老師等有管道的青年參與者傳播這些知識, 擴大他們的影響力。李總總結說,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找到更多真正熱愛滑冰的人,他們将成為各地滑冰發展的"種子"。

出山風俗

12月9日,中國滑冰協會與中國拉冰協會簽訂合同,正式建立"全國青少年夏輪冬季冰雪系列戰略合作",共同推動中國滑冰和輪滑的發展。

在李偉看來,這樣的簽約,有望讓滑冰真正打破氣候和地理限制,實作"走出山外風俗"的突破。

"滾球是滑冰的基礎,有更多的人要發展,同時,它能接受滑冰更專業的技術,可以說是一個雙赢的局面。她進一步介紹,以前速度滑冰是短道速滑的基礎,現在短道速滑已經成為速度滑冰的基本人才支撐,而現在有輪滑,"原來的(參賽者)隻在東部三省,現在能走出山間風俗,全國青年在一起,你說我們不強嗎?""

李偉:滑冰發展應該播下更多種子

李和劉國勇代表中國滑冰協會和中國拉冰協會簽署了合作協定。圖檔來源:中國滑冰協會

其實輪滑對李薇并不陌生,在北京日報客戶記者反複詢問,她回憶起她40年前的一些情景,"我12歲的時候,教練讓我在夏天練習輪滑,我滑得不錯!李說,訓練輪滑可以提高滑冰運動員在各個方向的水準,"訓練路輪滑,可以提高耐力;此外,輪滑的起跑、加速和滑冰技術也相似。"

為了更好地實作滑冰與輪滑的融合,滑冰協會一直在與高校等科研機構合作開發溜冰鞋,通過更換輪滑鞋可以完成兩項運動需求的改造,李說:"這不僅節省了成本,而且讓孩子們的腳感覺更友好, 吳大靜、韓天宇等運動員也參與了研發。"

擁有輝煌運動員和教練生涯的李娜也希望,在溜冰和輪滑深度融合之後,未來會有一位"三栖"獎牌得主,"一個運動員早上參加短道,下午參加速度滑冰現在已經有了。将來,他将參加輪滑,然後在所有三個項目中獲得獎牌!"

也許這個願景很快就會成真。

來源 新京報 體育|記者 趙曉松

編輯:趙曉松

工藝編輯 邵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