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发展滑冰,我们需要到处播种'种子',然后仔细照顾和培育这些'种子',这样它们才能推动他们所在地区滑冰的发展。中国滑冰协会会长李伟在接受《北京日报》客户记者采访时描述了"推广滑冰的方法"。
生根计划
2017年,李娜当选为中国滑冰协会主席,2019年当选为中国奥委会委员。今天,她不在前线教书,还忙着滑冰。在接受《北京日报》客户采访时,李娜描述了她最近的工作,"为了促进滑冰的有序发展,我们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业标准。通过过去一段时间的大量研究工作,我们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确定了未来发展的把握和步骤。"

李伟.图片来源:中国滑冰协会
说起协会的工作,李伟非常喜欢"可持续发展"这个词,在她看来,给人鱼比给人鱼要好,发展绝对不是一次性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滑冰协会启动了一项"生根计划",希望该计划能让这项运动在任何地方扎根。
"你看,这颗五角星代表了'生根计划'的步骤,它实际上是开放的,可以相互交互,最终实现闭环。李指着手机上的示意图,给北京日报客户记者一张"生根计划"的图片。
根据这一计划,中国滑冰协会吸收并选拔了一支约100名讲师和100名左右的特聘讲师队伍,前者包括大学副教授以上教师、国家级以上裁判员和高级教练,后者由相关体育器材研发专家、运动员身体护理专家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士组成。通过这两位讲师,滑冰协会培训体育教师、滑冰教练、裁判、教练等,实现覆盖面更广。此外,目前滑冰协会还开放了人才的渠道,在制度上,参与者在培训中,也可以满足一定条件,经过更高层次的培训后成为讲师组的一员。
李伟.新华社信息图
李说,滑冰协会已经培训了1000多名中小学体育教师,30多所中小学和6所大学都成为"生根计划"合作单位,"我们提供更专业、更系统的理论和实践培训,然后由体育老师等有渠道的青年参与者传播这些知识, 扩大他们的影响力。李总总结说,这样的方式也可以找到更多真正热爱滑冰的人,他们将成为各地滑冰发展的"种子"。
出山风俗
12月9日,中国滑冰协会与中国拉冰协会签订合同,正式建立"全国青少年夏轮冬季冰雪系列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滑冰和轮滑的发展。
在李伟看来,这样的签约,有望让滑冰真正打破气候和地理限制,实现"走出山外风俗"的突破。
"滚球是滑冰的基础,有更多的人要发展,同时,它能接受滑冰更专业的技术,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她进一步介绍,以前速度滑冰是短道速滑的基础,现在短道速滑已经成为速度滑冰的基本人才支撑,而现在有轮滑,"原来的(参赛者)只在东部三省,现在能走出山间风俗,全国青年在一起,你说我们不强吗?""
李和刘国勇代表中国滑冰协会和中国拉冰协会签署了合作协议。图片来源:中国滑冰协会
其实轮滑对李薇并不陌生,在北京日报客户记者反复询问,她回忆起她40年前的一些情景,"我12岁的时候,教练让我在夏天练习轮滑,我滑得不错!李说,训练轮滑可以提高滑冰运动员在各个方向的水平,"训练路轮滑,可以提高耐力;此外,轮滑的起跑、加速和滑冰技术也相似。"
为了更好地实现滑冰与轮滑的融合,滑冰协会一直在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溜冰鞋,通过更换轮滑鞋可以完成两项运动需求的改造,李说:"这不仅节省了成本,而且让孩子们的脚感觉更友好, 吴大静、韩天宇等运动员也参与了研发。"
拥有辉煌运动员和教练生涯的李娜也希望,在溜冰和轮滑深度融合之后,未来会有一位"三栖"奖牌得主,"一个运动员早上参加短道,下午参加速度滑冰现在已经有了。将来,他将参加轮滑,然后在所有三个项目中获得奖牌!"
也许这个愿景很快就会成真。
来源 新京报 体育|记者 赵晓松
编辑:赵晓松
工艺编辑 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