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渡曲[1] 唐·劉禹錫
序:競渡始于武陵,至今舉楫而相和之,其音鹹呼雲何在,斯招屈之義。事見《圖經》。
沅江五月平堤流[2],
邑人相将浮彩舟[3]。
靈均何年歌已矣[4],
哀謠振楫從此起[5]。
揚枹擊節雷阗阗[6],
亂流齊進聲轟然[7]。
蛟龍得雨鬐鬣動[8],
螮蝀飲河形影聯[9]。
刺史臨流搴翠帏[10],
揭竿命爵分雄雌[11]。
先鳴馀勇争鼓舞[12],
未至銜枚顔色沮[13]。
百勝本自有前期[14],
一飛由來無定所[15]。
風俗如狂重此時[16],
縱觀雲委江之湄[17]。
彩旗夾岸照蛟室[18],
羅襪淩波呈水嬉[19]。
曲終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東注[20]。
前四句寫賽前的情況:五月的沅江大水準堤,同鄉的人将龍舟積聚在一起;并提及競渡是為了紀念屈原。五至八句寫競賽的情況:有節奏擊鼓像雷鳴震響,各舟并進聲音嘈雜;龍舟像蛟龍遇雨騰飛,又像空中雨後的彩虹。九、十句寫刺史親自到江邊,打開帷帳,樹立錦旗,備好美酒,觀看決出冠亞軍。十一至十四句寫賽後情況:先到的冠軍高興得手舞足蹈,未到的選手臉色沮喪;能得第一名事先備戰充分,能不能領先誰也沒有把握。十五至十八句寫觀衆的情況:這裡的風俗很看重龍舟競賽,競賽時大家都集聚在江邊;兩岸彩旗飄飄,照耀江河,美女們在江上作遊戲。最後兩句發出感慨,寫比賽結束後,時近傍晚,人走了,歌沒了,留下一片惆怅,招屈亭邊江水繼續向東流去。
[1] 競渡:亦作“競度”。劃船比賽。相傳戰國楚屈原于農曆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民俗因于是日舉行龍舟競渡,以示紀念。一說競渡之戲始于越王勾踐,為紀念伍子胥。其他傳說尚多。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按五月五日競渡,俗為屈原投汨羅日,傷其死所,故并命舟檝以拯之。《劉禹錫集箋證》中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806.
[2] 平堤:形容水很大,水和堤相平。宋·陸遊《春行》:“猩紅帶露海棠濕,鴨綠平堤湖水明。”
[3] 邑人:同邑的人;同鄉的人。《左傳·定公九年》:“盡借邑人之車。”相将:相偕,相共。漢·王符《潛夫論·救邊》:“相将詣阙,諧辭禮謝。”彩舟:指裝飾華麗的船:指龍舟。唐·杜甫《陪王侍禦同登東山》詩之二:“清江白日落欲盡,複攜美人登彩舟。
[4] 已矣:完了;逝去。漢·李陵《答蘇武書》:“陵不難刺心以自明,刎頸以見志。顧國家于我已矣。”
[5] 從此:從這一道理或事實基礎出發。漢·司馬相如《上林賦》:“務在獨樂,不顧衆庶,忘國家之政,貪雉兔之獲,則仁者不繇也。從此觀之,齊楚之事,豈不哀哉!”
[6] 枹:同“桴”(fú)。擊鼓的槌:桴鼓相應。《呂氏春秋·執一》:“援桴一鼓,使三軍之士樂死若生。”擊節:打拍子。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阗阗:形容聲音洪大。《楚辭·九辯》:“屬雷師之阗阗兮,通飛廉之衙衙。”
[7] 亂流:水流不循常道。轟然:形容聲音大而嘈雜。 唐·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東蠻》:“轟然自天墜,乃信神武功。”
[8]得雨:《榖梁傳》:“大雩注:雩,得雨曰雩(讓雨水把幹涸的湖澤注滿。也指古代為求雨而舉行的一種祭祀。);不得雨曰旱。”鬐鬣(qí liè):魚、龍的脊鳍。《文選·木華〈海賦〉》:“巨鱗插雲,鬐鬣刺天。”李善注引郭璞《〈上林賦〉注》:“鳍,魚背上鬣也。”
[9] 螮蝀(dìdōng):虹的别名,又作“蝃蝀”。借指橋,比喻才氣橫溢。《幼學瓊林》:“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氣;月裡蟾蜍,是月魄之精光。”形影:本意人的形體與影子。借指影蹤;迹象。《荀子·禮論》:“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狀乎無形影,然而成文。”
[10] 搴(qiān):撩起;揭起;拔取(衣服、帳子等)。翠帏:翠色的帷帳。唐·溫庭筠《牡丹》詩之一:“輕陰隔翠帏,宿雨泣晴晖。”
[11] 揭竿:豎立旗竿。《野獲編·科場·旗竿》引明王世貞《觚不觚錄》:“士子鄉會試得隽,郡縣始揭竿于門,懸捷旗。”命爵:古代飲酒的器皿。
[12] 先鳴:首先鳴叫。《左傳·襄公二十一年》“平陰之役,先二子鳴”晉·杜預注:“十八年,晉伐齊,及平陰。州綽獲 殖綽、郭最。故自比于雞,鬥勝而先鳴。”鼓舞:手足舞動。表示歡欣。《孔子家語·辨政》:“天将大雨,商羊鼓舞。”
[13] 銜枚:橫銜枚于口中,以防喧嘩或叫喊。枚,形如筷子,兩端有帶,可系于頸上。《周禮·夏官·大司馬》:“羣司馬振铎,車徒皆作,遂鼓行,徒銜枚而進。”
[14] 百勝:猶言戰無不勝。《尉缭子·天官》:“黃帝刑德,可以百勝。”本自:本來就,一向是。《樂府詩集·雜曲歌辭十三·焦仲卿妻》:“昔作女兒時,生小出野裡。本自無教訓,兼愧貴家子。”前期:事前或過去的約定;預定。《莊子·徐無鬼》:“射者非前期而中,謂之善射,天下皆羿也。”
[15] 由來:自始以來;曆來。定所:固定的住所、居處。唐·戴叔倫《海上别薛舟》詩:“自應無定所,還似欲相随。”
[16] 風俗:相沿積久而成的風氣、習俗。此處指指民間歌謠。《史記·樂書》:“以為州異國殊,情習不同,故博采風俗,協比音律。”
[17] 縱觀:縱覽,博覽。宋·蘇舜欽《答範資政書》:“日甚閑曠,得以縱觀書策。”雲委:如雲之委積,極言其多。引申為會合,聚集。《舊唐書·睿宗紀論》:“觀夫天後之時,雲委于二張之第;孝和之世,波注于三王之門。”
[18] 夾岸:水流的兩岸;堤岸的兩邊。晉·陶潛《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缤紛。”蛟室:猶龍宮。亦借指大江大海。唐·孟浩然 《永嘉上浦館逢張八子容》詩:“廨宇鄰蛟室,人煙接島夷。”
[19] 淩波:比喻美人步履輕盈,如乘碧波而行。《文選·曹植〈洛神賦〉》:“淩波微步,羅韈生塵。”呂向注:“步于水波之上,如塵生也。”水嬉:水上遊戲。其形式很多,如歌舞、競渡、雜技等。漢·司馬相如《大人賦》:“奄息總極泛濫水嬉兮,使靈娲鼓瑟而舞馮夷。”
[20] 招屈亭:在城南。相傳三闾大夫,以五月五日,由黔中投汨羅。土人以舟救之,為何由得渡湖之歌,其名鹹呼雲何在。(圖檔來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