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千然 】
作為書法學習者,少不了的是一得閣墨汁。而且,自習書以來,也一直隻用一得閣墨汁。
一個冬日的周末,應邀來到一得閣,與白冰總經理暢談,實在是件愉快的事情。
一得閣,創立于北京琉璃廠,清代同治年間的1865年。
創始人謝崧岱先生在北京琉璃廠研發出第一滴友善取用墨汁。墨汁的問世結束了中華文明2000多年的研墨史。
謝先生建立了一得閣品牌,建立了一得閣店,并親自題寫店名,提出店訓:
一藝足供天下用
得法多自古人書
一得閣墨業總經理白冰先生,儒雅謙和,娓娓道來,信手拈來那百年故事的花絮,一下子讓我置身其中,從清末到民國,從解放前到解放後,從昨天到現在,講述了四代一得閣人的故事。
159年的時光穿越,讓我肅然起敬。
159年來那銘刻于心的一得閣工匠和文人墨客的故事,讓我大呼過瘾,沒有比鮮活的人物和故事更能打動人心了......
159年來,一得閣,這三個大字,已經成為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個标志,億萬人谙熟于心,使用在手,并傳承于世。
先聽為快!白總講一得閣墨汁,為啥能夠暢銷百年。
視訊加載中...
謝先生是湖南文人世家。爺爺、父親都是科舉進士。是以,他自小随父兄來北京進入國子監學習,官授國子監典簿、正七品文林郎。因念及學子科舉考試飽受研墨之苦,故潛心試驗,終成大器。研制出的墨汁,曾專供科舉考試之用。凡考生入考,每人手捧一碟墨汁入場,想來也是堪為壯觀呢!
三樓展廳,介紹了一得閣的百年發展曆程。
一得閣三層,迎面而來的是四幅書法作品,那是中國四代書協主席:沈鵬、舒同、啟功及蘇士澍先生其時在一得閣試墨時留下的珍貴墨寶。這樣的珍貴作品,不勝其數。是以,一得閣後期計劃建一博物館,那時可以對名家傑作一飽眼福。
看到大廳裡高挂的郭蘭英夫婦的書畫作品,不禁驚歎于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造詣。
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商标,始于1925年,中華民國期間,由一得閣注冊,并在報紙上公告。
一得閣斬獲殊榮。
實至名歸。
一得閣的四代技藝傳承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技藝傳承人。
第四代繼承人傳承拜師儀式。
1865-2024,跨朝代,跨世紀的一得閣,走出了一條突破重圍的文化傳承發展之道。
一得閣的曆史文化産品。
李铎題寫的書畫極寶。
學生系列墨汁,是中國第一個衛健委認證的健康安全墨汁。
這是可以吃的墨!
2018年,在中日名家書法展開幕式結束後,一得閣送給日本白扇書道會種谷萬誠會長一瓶高端新産品。種谷萬誠先生十分高興!愛不釋手!可是在轉交其子過程中,禮品意外失手掉落,精美瓷瓶被打碎,墨汁流了出來。種谷萬誠先生頓時大驚!大張着嘴不知該說什麼。轉瞬之間墨香撲鼻而來。川野純一先生馬上過來用手蘸了好多放在嘴裡品嘗,一邊品味一邊連聲稱贊,好墨!好墨!一得閣又贈送一瓶給種谷萬誠會長,他才轉傷為喜!攝影師拍下了這一有曆史意義的瞬間!
日本藝術家“吃”墨汁的故事,一時大噪市場,傳為佳話!
宗教系列墨汁,具有鮮明的道墨和禅墨特征,深受道觀和佛家寺院欣賞。
皇家禦用的雲頭豔,以及一得閣、中華墨汁、北京墨汁及書畫墨汁等五大品牌,經年暢銷,已深深植入書畫者的血液。
吳作人先生曾這樣評價中國美協副主席、中國畫研究院首任院長李可染先生的山水畫作:“藝術天地至廣,而于山水匠心獨運。峰巒隐顯,雲煙吞吐,乃古人所未逮;岚影樹光,以墨勝彩,創境界以推陳。”
而李可染先生則笑着回應:“沒有一得閣的墨汁,我就不會作畫了。”
李可染畫院定制的私人定制墨。
特色文創用品北京八景墨塊。
範曾老先生和他的私人定制福墨。還有大家熟悉的劉曉慶,張金玲等明星書畫家也紛紛定制自己的花香墨汁,甚是喜愛。
範曾出席一得閣125年慶活動,喜笑顔開的樣子,令人引俊。
這是著名影星劉曉慶的私人定制牡丹花香墨,雍容華貴,花香芬芳,墨色沁人,真是太喜人了!
著名影星,也是活躍在畫壇的張金玲,她酷愛畫荷,故專門定制了荷花香墨。
藝術家賈廣健的私人定制墨。
大師定制專用墨。
天津寶坻的65畝建立工廠。已經引進了先進的自動化生産線,傳統結合現代,數字化新産業為老手工技藝賦能,為一得閣技藝傳承煥發了新彩。
筆墨,是書者的工具。
文化,是作品的靈魂。
載百年墨藝,香萬載傳承。
是唯願。
祝福一得閣。
感謝四代一得閣人。
因為有你們,我們才有今天日益精進、美輪美奂的好墨品。
【作者簡介:千然】
千然,北京人,一位愛好收藏的書法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