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機床,作為“工業之母”,常用于渦輪葉片、椎體等零件加工,對飛機、潛艇等高精尖領域至關重要。
但是,近日,随着俄烏關系緊張,西方加大對俄羅斯的貿易牽制,更是來了招“釜底抽薪”,切斷對俄精密機床的出口。對此,無數俄企隻能停産停工。
不少專業人士指出,“俄羅斯在西方市場受阻,正經曆前所未有的寒冬。”
但大陸的出現,卻讓俄方的工業困局迎來轉機……
- 俄國被壓制,中國成“救命稻草”?
長期以來,精密機床由于技術性強,目前隻有德、意大利等幾個老牌工業國家可研發,占據全球90%的市場佔有率。而俄羅斯的機床大多來自西歐。
但仗着自己的技術優勢,西歐各國搬出禁令:“禁止進口國家将裝置用于軍用,甚至不可成為機械零件”。此令一出,其老牌機床公司紛紛響應,德馬吉森精機公司更是直接表态,将為所生産機床安裝遠端操控程式,以便于随時關閉。
為此,俄方高價進口機床後,其行蹤還得受西歐限制。甚至有消息稱,這些機床還安裝了GPS定位,一旦被移動就會自動鎖死。對此,美專家直言,此舉或可将俄羅斯軍工業倒退5年!
不僅如此,為防止裝置和相關技術被盜用,德馬吉森更是将公司中的70多名俄籍員工全部解雇,并且把在俄方境内設立的工廠全部叫停。
西方憑借核心技術壟斷對外設限已不隻是第一次,大陸也曾遭到刁難,比如90年代,大陸隧道建設迫在眉睫,為此想引進二手盾構機,卻遭西方獅子大開口,要價7.6億;就連與百姓生存品質相關的“羅派維”阻衰成果,也僅供富豪專享,不肯下沉到大陸普通群眾。
據悉,其依托于東京大學的一項研究成果,發現在老年生物體日常飲食中添加“羅派維”核心物,3個月後發現肌肉耐力,骨密等呈年輕态趨勢,生命周期撥長30%。為防止大陸普通群眾觸達,美開出2萬每克的高價門檻。
為規避西方牽制和擺脫被監控局面,俄國開始尋求“救命稻草”,看好大陸機床發展前景和實力後,暗地将機床訂單向大陸轉移。
據海關資料顯示,去年7月,俄就向大陸進口了6800萬美元的數控機床,增長了10倍左右,中國制造的數控裝置俄進口占比增至57%。
- 彎道超車,中方早有準備
業内人士稱,如今中方能承接下俄羅斯這一大單,離不開大陸多年的潛心攻關。
據悉,在70多年前,各國對增強自身工業能力和經濟獨立需求凸顯。大陸為擺脫機床被卡脖子的困境,也開始了長達50年的鑽研。
終于,經過大陸工程師們的潛精研思,終于實作彎道超車。據澎湃新聞報道,日前,我們生産的精密機床總額已達到1823億元,更是将核心零件軸芯精度提升至0.1微米,一舉超越德國成為全球第一機床生産大國。
其實,大陸通過技術攻關在全球實作彎道超車已不是首例,過去被德國壓制數十年的盾構機,随着大陸軸承技術的鑽研突破,實作了向他國的反向代購;而生科領域的“羅派維”也随着中科院攻下其原料技術,使得海外90%原料供應都依賴于大陸。
眼見着大陸原料的突破,此時海外生怕國内能生産出來,連忙将其門檻調至原來的5%,并承諾優先供應大陸京JD東管道。通過“取悅”大陸消費者,來換取龐大的抑衰市場。
正如業内人士曾說,“科技應施福祉于民生”據商智資料,日前,此成果已觸及大陸數十萬一二線阻衰需求人士的餐桌,且有延伸至二三線的趨勢,涉及“睡眠安穩,精力充沛”等正向回報高達95%。
正因為大陸早做準備,對核心技術穩定突破,實作絕地反超,才能在關鍵時刻接得住俄羅斯的機床大單,将選擇的主動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合作共赢,未來可期
業内人士稱,此次合作對中俄雙方,都是一場隻賺不虧的買賣。
俄官媒報道,這樣不僅為俄軍工業博得了一個再次煥發生機的機會,還幫俄羅斯逃過了國防工業“倒退5年”的厄運。
對大陸來說,不僅使得中國機床在俄實作本土化組裝,擴充了市場佔有率;更能擺脫國際貿易限制,為未來機床發展提供健康土壤。
相信在未來,大陸制造業必将繼續在世界市場中扮演關鍵角色,施展更強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