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遲福林:經濟轉型将釋放未來10年5%左右的增長潛力

編者按

2024年1月19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協辦的“第十屆(2024年·春季)宏觀形勢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會上釋出研究報告《Y型路口上的世界——2024年人大重陽宏觀形勢年度報告》、《荒謬的叙事:西方興起“中國崛起頂峰論”的梳理及應對建議》。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受邀參加“2024年經濟社會形勢展望”環節主題研讨。以下為其演講内容:

遲福林:經濟轉型将釋放未來10年5%左右的增長潛力

中國經濟增長前景如何?未來5-10年究竟有多大潛力?是否到了所謂的“增長頂峰”?

總的看法:分析中國經濟增長前景,既要看短期,也要看中長期;既要看總量,也要看結構。從短期看,經濟增長面臨着的困難較大,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從中長期看,經濟轉型程序尚未結束,并正處在重要的曆史關節點。未來幾年,經濟轉型若能取得實質性突破,将釋放未來10年5%左右的經濟增長潛力。

01

經濟轉型究竟蘊藏多大增長潛力?

1. 經濟轉型還有多大空間?2023年,中改院出版了《結構轉型》改革年度研究報告,對此做了較為詳盡的分析。總的看法是,經濟轉型更新正處在重要的曆史關節點。

  • 消費結構更新正處在重要關節點。盡管面臨多方面挑戰,但處在工業化後期的居民消費結構更新的趨勢并沒有變。2022年,大陸城鄉居民服務型消費占比為43.16%,2023年這一比重提升至45.2%。
  • 産業結構更新正處在重要關節點。2023年,大陸第二産業占比為38.3%,第三産業占比為54.6%。估計到2025年,大陸第一産業占比将逐漸下降,第二産業占比相對穩定;服務業占比有望達到55%以上。其中,生産性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将由2021年的41.5%提升為50%左右。
  • 城鄉結構更新正處在重要關節點。估計到2030年,大陸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有望由2023年的66.16%上升到7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有望由2021年的46.7%上升到60%左右。

2. 經濟轉型蘊藏的增長潛力有多大?從現實情況看,14億人的經濟轉型更新蘊藏着巨大的市場需求空間,這是大陸特有的“轉型紅利”。

  • 消費結構更新蘊藏的消費潛力。估計到2030年,大陸服務型消費占比将由2023年的45.2%上升到50%左右。由此,将帶來10萬億元的新增服務消費規模。
  • 産業結構更新蘊藏的投資潛力。例如,國家資料局預測,大陸資料基礎設施每年将吸引直接投資約4000億元,未來五年帶動的投資規模約兩萬億元。
  • 城鄉結構更新蘊藏的内需潛力。初步測算表明,城鎮化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新增投資需求6.6萬億元左右;有研究指出,在目前城鄉結構下,農民工消費被抑制了23%,如果近3億多農民工及其家屬能夠真正融入城市,可釋放超過2萬億元人民币的消費潛力。

3. 經濟轉型能否釋放未來10年5%左右的增長潛力?到2030年,若10萬億級别的新增服務型消費市場和10萬級别的高技術産業投資市場潛力能夠充分釋放,可以帶動經濟增長4個百分點左右。有測算表明,城鎮化率每提高1%,将帶動GDP年增長0.8%,5年内增長3.5%。總體看,未來10年大陸實作年均5%左右的經濟增長,是有條件、有可能的。

02

經濟轉型面臨着的突出沖突何在?

1. 經濟轉型是否面臨“不進則退”的挑戰?總的看,近幾年經濟轉型程序緩慢,甚至某些方面出現逆轉,“不進則退”的挑戰是比較嚴峻的。由此,加大宏觀經濟的壓力,增大發展預期的不穩。

  • 消費結構更新面臨着挑戰。2023年大陸服務型消費占比雖然比上年有所提升,但仍未恢複到2019年的占比水準(45.86%),且與此前我們預期的2025年達到50%,仍有較大差距。
  • 産業結構更新面臨着挑戰。2023年大陸服務業占比有所反彈,但就業結構出現逆轉,2022年第三産業就業人數淨減少1300萬人,占比下降0.9個百分點。
  • 貿易結構更新面臨着挑戰。總的看,勞動密集型服務貿易多,知識密集型、技術産權專利型、資本類服務貿易少這“一多三少”結構性失衡突出。

2022年,大陸服務貿易占比為12.42%,尚未恢複到2020年的水準(12.44%),更低于2019年的水準(14.64%),與2022年全球平均水準(21.88%)有9.5個百分點的差距。2022年,大陸貨物相關服務、運輸服務、旅行服務等三大傳統服務貿易占服務貿易額比重為53.8%,高于世界平均水準11個百分點,高于G7國家17個百分點以上。

2. 結構性沖突是不是掣肘經濟轉型的主要原因?從短期因素看,受疫情影響,經濟轉型程序不及預期;從中長期看,結構轉型面臨着結構性沖突與結構性失衡的掣肘。

  • 國民收入配置設定格局不合理因素的掣肘。2021年,大陸住戶部門初次配置設定總收入占總收入比重為61%,比世界平均水準低5個百分點左右;勞動者報酬占比為55.1%,低于世界平均水準11.4個百分點。勞動者報酬占GDP比重長期偏低,制約了城鄉居民消費的釋放。
  • 投資面臨的結構性沖突制約投資潛力的釋放。從投資主體看,2023年大陸民間固定資産投資占比50.4%,比2022年(54.2%)下降3.8個百分點;從投資行業看,2023年服務業固定資産65.8%,比2020年下降2個百分點。投資領域民間投資下降與結構性沖突直接相關。如果這些結構性沖突不能很好解決,穩定民營資本預期就有可能“事倍功半”。
  • 貿易轉型的結構性沖突制約服務貿易潛力的釋放。2021年,大陸22個行業的服務貿易限制指數中,有12個行業高于全球平均水準。其中,錄音、電信、電影和快遞服務(包括郵政服務)限制指數在全球排名最高。

3. 破解結構性沖突關鍵是不是深化結構性改革?從現實看,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很重要,深化結構性改革更為重要。例如,有研究表明,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突破将使得經濟增速在現有基礎上提升1.9個百分點。更為重要的是,穩企業、穩就業、穩增長,關鍵是全面落實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03

如何以結構性改革破解

經濟轉型的突出沖突?

1. 以結構性改革破解政策落實中的結構性沖突。例如,以市場決定為導向,對不利于經濟轉型的政策予以修改、調整和廢止,減少對宏觀經濟運作的幹擾,深化結構性改革破解政策與政策不協調的問題,提升政策的一緻性水準,等。

2. 以結構性改革破解政策與體制的結構性沖突。目前,民營企業的憂慮與不安關鍵是市場環境的破題。要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将中央一再強調的“兩個毫不動搖”破題落地。比如,加快落實競争中性的制度環境,采取相關的結構性改革舉措,在市場準入、要素擷取、政府采購、産權保護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3. 以結構性改革破解體制與體制的結構性沖突。針對制約要素高效配置的結構性沖突,需要深化以要素市場化為重點的結構性改革。例如,全面推開農村宅基地改革,釋放農村發展的潛力。再如,伴随着大模型時代的到來,對資料的高效優質配置提出新的要求。這就需要以務實舉措形成跨境資料便捷流動的制度安排,等。

總的看,穩定預期、釋放增長潛力,既要立足短期,也要着眼中長期;既要推動政策調整,也要推動體制變革;既要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也要推動消費側結構改革;既要深化市場化改革,也要推進行政體制、社會體制變革。以經濟轉型為主線深化結構性改革,成為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重大任務,成為實作高品質發展的根本之策。

// 人大重陽

///

RDCY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陽)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陽投資向中國人民大學捐贈并設立教育基金營運的主要資助項目。

作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人大重陽聘請了全球數十位前政要、銀行家、知名學者為進階研究員,旨在關注現實、建言國家、服務人民。目前,人大重陽下設7個部門、營運管理4個中心(生态金融研究中心、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中俄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近年來,人大重陽在金融發展、全球治理、大國關系、宏觀政策等研究領域在國内外均具有較高認可度。

微信号|rdcy2013

新浪微網誌|@人大重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