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代的七件日常用品

作者:綠毛是魚
商代的七件日常用品

生活在這個青銅時代文明的人們制作了獨特的物品,為大約 3,200 年前中國古代的生活提供了線索。

商朝是我們擁有可靠考古證據的最早的中國王朝,其中包括現存最古老的中國文字。

商朝古都安陽大約建于公元前 1250 年至 1050 年,考古發掘出土了這個青銅時代文明中令人着迷的日常生活細節,從工匠們設計和鑄造精緻禮器的熙熙攘攘的青銅作坊,到堆滿活人祭品的皇家陵墓。 。

這裡有七件來自商代的物品,它們揭示了一個擁有 3,200 年曆史的巅峰文明。

1. 甲骨文

商代的七件日常用品

商代有銘文的甲骨碎片,年代可追溯至公元 100 年。 公元前 1250-1050 年

安陽的甲骨由牛肩胛骨和龜甲制成,包含已知最早的中文文字。 中國的文字可能早于安陽發現的例子。 史密森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的研究館長凱爾·斯坦克 (Kyle Steinke) 表示,日常書寫都是在竹闆上進行的,但這種材料在安陽所在的華北地區的考古記錄中并沒有儲存下來。

“甲骨文是安陽(商代古都)發現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斯坦克說,“它們構成了現存文字的一個非常大的語料庫。”

幾個世紀以來,安陽當地農民在田地裡挖出刻有古代文字的神秘骨頭碎片,但他們将這些骨頭出售給藥劑師磨碎用于中藥。

1899年,人們發現這些标記實際上是中國古代文字的一種形式。 20 世紀 20 年代和 30 年代,中國考古學家在安陽調查這些甲骨的來源,發現了夯土基礎,表明曾經有一座青銅時代的宏偉宮殿建築群。

斯坦克解釋說,甲骨被用于中國古代的占蔔儀式,他幫助策劃了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的展覽《安陽:中國古代帝王之城》。

“占蔔遵循一個公式——他們确定日期并提出一個特定的問題,”斯坦克說。 “這些問題涵蓋了廣泛的主題:戰鬥的結果、即将到來的收獲、天氣預報,還有更多的個人問題,比如牙痛的結果。”

甲骨有兩種結果,一種吉利,一種兇吉,然後占蔔者用熱将甲骨或甲殼敲碎。 裂縫留下的痕迹表明等待着的是好運還是壞運。

其中一些古代甲骨文中記載了商王和後妃的名字,其中包括傳說中的婦好,她是武丁皇帝的王後,她本身就是一位令人畏懼的将軍。

一塊龜甲甲骨(在史密森尼博物館的互動 3D 展覽中展出)記錄了為懷孕王後所做的占蔔:甲申(二十一日)裂開了; 南試道:“婦好臨産有福。”

2.劊子手之刃

商代的七件日常用品

商代的青銅斧刃,可能用于儀式或禮儀用途,包括作為劊子手的武器。

在安陽挖掘五年後,考古學家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屬于商代國王的地下皇家陵墓群。

“這些巨大的十字形墳墓有坡道,通向中央的矩形墓室,裡面放着木棺材,”斯坦克說。 “在通往墳墓的坡道上,有一排排被斬首的骷髅。”

對骨頭的分析表明,這些犧牲者的飲食與當地居民不同,這表明他們很可能是外國人,也可能是在戰鬥中被俘的敵軍俘虜。 皇家陵墓中還包括與國王或王後合葬的商代仆人的完整骸骨,這是一種獨立的活人祭祀方式。

“當有如此多的活人祭祀時,禮儀武器顯然就顯得極其重要了,”斯坦克說。 “他們會公開展示商代精英的軍事實力和地位。”

商代青銅是在高溫鑄造廠鑄造的,是古代世界最重、品質最高的青銅。 史密森尼收藏包括幾把帶有銘文的大型斧刃,可能用于儀式或儀式目的,包括作為劊子手的武器。

3. 禮器

商代的七件日常用品

一件裝飾華麗的商代青銅禮器,其曆史可追溯至加利福尼亞州。 公元前 1100-1050 年

安陽的大部分皇家陵墓在古代都被洗劫一空,可能是十一世紀中葉推翻商朝的周朝所盜。 但1976年,考古學家在安陽又發現了一個令人矚目的發現——商代晚期著名女将婦好的未受破壞的墓葬。

斯坦克說,婦好墓中的文物數量“令人震驚”,其中包括超過兩噸的青銅禮器,它們是“商代精英物質文化的标志性物品”。

這些裝飾華麗的青銅器皿是中國古代“宴會”儀式的一部分,在這種儀式中,向受人尊敬的祖先和其他神靈提供食物和飲料。

“在商代,最重要的兩種器皿是用于加熱酒的三足器皿和用于祭奠的高腳杯,”斯坦克說。 “這些儀式非常重要,即使在簡陋的墳墓中,你也會看到這些器皿的陶器版本。”

這些沉重的青銅壺和高腳杯通常裝飾有動物面具圖案,稱為饕餮圖案。 盡管饕餮圖案的确切含義尚不清楚,但斯坦克表示,動物的眼睛經常被用來吸引觀衆的注意力,在商藝術中,它們周圍環繞着幾何形狀的角、下巴和尖牙。

生産如此多的高品質青銅制品需要大規模的采礦、國家資助的工廠和經過專業教育訓練的工匠。 史密森尼國家亞洲藝術博物館中國古代藝術館長基思·威爾遜 (Keith Wilson) 表示,陶藝家會制作模具,然後用于鑄造青銅器。

威爾遜說:“考慮到這種近乎工業化、高度組織化的生産方式所需的技術知識水準,這些知識很可能已經作為世襲職位通過家族傳承下來。”

4.骨簪

商代的七件日常用品

商代骨雕發簪。 公元前 1250-1050 年

在婦好夫人的墓中,在刻有她皇室名字的華麗青銅碗中,還有更多的個人物品,包括一系列用獸骨雕刻的裝飾發夾。

斯坦克說:“尚藝術并不太把人類作為題材,是以我們對那個時期的發型或安陽人的長相了解不多,但我們知道人們是和物品一起埋葬的。” 個人裝飾品,包括發夾、玉佩和紡織品。 顯然,婦好的陪葬品是為來世準備的。”

骨雕似乎是安陽的一個大型産業,威爾遜說,考古學家在那裡發現了“大量”的牛骨和骨骼,以及來自骨雕工廠的 40 噸骨碎片。

“生産規模可能與商代飲食有關,商代飲食中牛肉的含量似乎令人驚訝,”威爾遜說。 “我們認為古代人以草為生,但這些人吃的是牛排。”

5. 戰車

戰車和馬匹在公元前 1200 年左右的商代首次抵達中國,很可能是由生活在内亞和蒙古廣闊草原上的人們引入的。 商代精英很快就采用了馬和戰車,它們的重要性反映在安陽的精英墓葬中,那裡埋葬着數十輛戰車以及馬匹和車夫。

商代的戰車是用木頭制成的,随着時間的推移,木頭會腐爛。 但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考古學家們煞費苦心地從腐爛的木頭周圍挖出了土壤,留下了完全由泥土制成的戰車的三維模型。 今天,在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産的安陽殷墟遺址中,人們可以看到出土的戰車。

由于戰車對中國來說是新事物,它們不太可能廣泛用于戰争,而是作為将軍和其他精銳戰士或皇家狩獵隊的交通工具。 戰車可能不是“日常”物品,但在商王組織的公共場合中卻可以看到它們。

史密森尼的展品包括商代戰車禦手使用的一些漂亮的青銅缰繩。 斯坦克指出,一些缰繩上的裝飾并不是傳統的商代圖案,而是來自中國古代草原文化的太陽和其他幾何圖案,這表明馬夫和馴馬人可能涉及外國人。

6. 鐘聲

在青銅時代的中國,鐘随處可見,從挂在狗項圈上的小鈴,到中國古代著名樂器的前身的巨大青銅鐘。

威爾遜認為,中國一些最早、最小的銅鐘最初是為狗和馬制造的,用于追蹤寵物和财産。 在安陽,這些小鈴铛是在狗的同伴墓葬中發現的,這些狗埋在主人的棺材下面。

商代的較大手鈴沒有拍闆,這意味着它們是直立的,并用木槌敲擊。 斯坦克認為它們被用來發出信号以及簡單的樂器。

商代之後的周朝,制鐘技術蓬勃發展,工匠們找到了鑄造大型青銅鐘的方法,可以演奏出多種精确的音符。 到公元前 5 世紀 中國宮廷用一種名為編鐘的樂器展示了他們的複雜性和權力,對于一位非凡的統治者而言,編鐘由 64 個懸挂在木框上的青銅鐘組成(有些重 400 磅)。

7. 祖碑

商代的七件日常用品

祖先牌匾,商代晚期,約公元前 1300-1050 年

這些雕刻精美的玉器是從中國安陽和其他早期青銅時代城市的墓葬中發現的,但考古學家仍不确定它們的确切功能。 玉是珠寶和儀式物品最珍貴的媒介之一。 中國商代使用的玉石是軟玉,它的綠色比“帝王綠”硬玉更微妙。

這些神秘的搖桿狀物體中,有一些刻有祖先的名字,是以考古學家最初将它們标記為祖先牌位。 但斯坦克和威爾遜并不認為它們後來像祖先牌位一樣被用作祭祀死者的家庭祭壇的一部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