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文 | 讀書君

2024年春節将至,陽曆1月20日,我們迎來了一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1個節氣——大寒。大寒,字如其意,即天氣寒冷到極緻的意思。

有意思的是,今年的大寒似乎與天氣玩起了心有靈犀的遊戲。大寒前夕,廣西的氣溫還如同春日般和煦,氣溫二十多度,而到來看大寒節氣的這一天,氣溫卻如同過山車般驟降,僅有幾度了。當然,不僅廣西,全國均迎來了大範圍的降溫、降雪。

大寒節氣的到來,尤其是大範圍、大幅度的降溫,似乎為今年的冬天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号。

過了大寒就是立春,24節氣又開始新一輪的循環。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一、大寒的特點

大寒,寒如其名。每年陽曆1月20日前後,當太陽到達黃經300度的時候,便是大寒。

小寒大寒,都是以“寒”命名的節氣,民間有句俗語說“小寒大寒,凍成一團”,從“寒”“凍”而發字中,我們就能充分感受到臘月的寒氣逼人。

《授時通考·天時》中說:“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

大寒節氣,寒氣到了極點,是以稱之為“大寒”。風大、低溫,地面積雪不化,是這個節氣的主要氣候特征,天地之間呈現一片白雪茫茫之景。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二、大寒有三候

大寒,作為這一古老時間智慧的組成部分,承載着人們對自然界變化的深刻認識。

大寒節氣有三候:“一候雞始乳,二候征鳥厲疾,三候水澤腹堅。”

意思是,在大寒的首個五日,随着陽氣的微妙萌動,雞提前感覺到陽氣變化,感受到大地回暖的脈動。于是,母雞們開始了它們孵蛋的旅程,開始孵育小雞。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大寒的第二個五日,鷹隼等猛禽,這些往日裡高飛的獵手,此刻在天空中盤旋的更加頻繁。它們銳利的目光穿透寒風,鎖定着地面上的獵物。每一次俯沖,每一次振翅,都顯得那麼迅猛而精準。因為在這嚴寒的季節裡,獵物的數量減少,是以鷹隼等猛禽隻能更加努力地捕食,以補充能量,抵禦嚴寒。

大寒的第三個五日,這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刻。河流、湖泊等水域,此刻都被厚厚的冰層覆寫。這冰層不僅延伸到了水的中央,而且異常的結實和厚實。人們常說,這時的冰是“上下交寒”,意思是從上到下的寒冷已經徹底凍透了整個水體。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這三候生動地描繪了大寒時節的自然景象,也展現了古人對自然界細緻入微的觀察。

三、大寒節氣的文化内涵

在曆史的長河中,大寒不僅是一個時間标記,更承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古代的文人墨客常以大寒為背景,抒發對自然、生命和時光的感慨。詩詞歌賦中,大寒常常被描繪成銀裝素裹、瓊樓玉宇的仙境,或是“獨釣寒江雪”的孤寂與超脫。

如宋代詩人陸遊在《大寒出江陵西門》一詩寫道:“平明羸馬出西門,淡日寒雲久吐吞。醉面沖風驚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溫。”

陸遊45歲那年,受到朝廷的征辟,去往夔州擔任通判,在他途經湖北江陵時,天氣驟變,寒意逼人。詩人騎在馬上,刺骨的寒風不斷侵襲身體,他下意識地握緊了手中的缰繩,卻發現手指已經有些凍僵。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他不得不将手縮進皮裘的袖口裡,試圖汲取一絲絲微弱的暖意。然而,即便是這樣,他依然能感受到那股從四面八方湧來的寒意,仿佛要将他整個人吞噬。看着前方被冰雪覆寫的路途,詩人的内心感慨萬千。

詩中用“淡日寒雲”來形容大寒時節的天氣,用“重裘藏手”來描繪人們為了抵禦寒冷而層層加衣的情景,生動形象地展現了大寒節氣的特點。

又如唐代詩人元稹的《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一詩:“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梅柳待陽春。”

詩人在描繪大寒時節的生活場景時,也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季節更替的感慨。

此外,大寒的詩詞中還常常提到與冬季相關的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如關于竈神、土地公等神祇的傳說和信仰在詩詞中也有所反映。這些神話傳說和民間信仰不僅豐富了詩詞的内容,也為我們了解當時的社會風俗和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同時,大寒還是農耕文化中一個重要的時間點。在古代農業社會,人們根據大寒時節的氣候特點來安排農事活動,如積肥堆肥、準備春耕等。這些農事習俗不僅展現了古人對農業生産的重視,也展現了他們順應自然、勤勞進取的思想智慧。

四、大寒節氣的習俗和養生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時期。在這個時節,大陸各地有着豐富多彩的習俗活動,同時也有許多養生講究。

1.習俗活動

①尾牙祭

尾牙源自于拜土地公做“牙”的習俗。所謂二月二為頭牙,以後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農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俗稱“打牙祭”。即人們将已經祭拜完後的肉類祭品,分給參與者食用的做法。

如今,我們吃了一頓好吃的,常用“打牙祭”來形容,就是由此而來的。如今,一到年終了,準備放年假了,大小企業一般都會安排員工吃上一頓飯,其實也算是尾牙祭的遺俗。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②吃糯米飯

在大陸南方地區,有大寒吃糯米的風俗。到了這一天,人們會蒸糯米飯,再配上自己喜愛的食物作為搭配。這項習俗雖聽來尋常,但卻蘊涵着人們在生活中的大智慧。因為糯米性溫,口感香甜,具有禦寒、養胃、滋補的作用。是以,自然成為了寒冬節氣裡,不可多得的一道簡單美食。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③喝臘八粥

臘八節是大寒節氣中的重要一天,這一天有喝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是由多種食材熬制而成的,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具有驅寒、暖胃、滋補等功效。喝上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既能抵禦寒冷,又能祈求來年豐收吉祥。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2.養生講究

①注意保暖

大寒時節,天氣寒冷,人們要注意及時增添衣物,特别是保護好頭部、頸部、手腳等容易受涼的部位。同時,盡量減少外出時間,避免在寒冷的環境中長時間逗留。

②飲食調養

大寒時節,飲食應以溫熱為主,多食用溫補食物,如羊肉、雞肉、牛肉、韭菜、生姜等。這些食物能夠溫陽散寒,增強人體抗寒能力。此外,還應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雞蛋、牛奶、豆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以保持身體營養均衡。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③适度鍛煉

雖然大寒時節天氣寒冷,但适度的鍛煉仍然必不可少。人們可以選擇室内運動,如瑜伽、太極、跑步機等,也可以選擇室外運動,如散步、慢跑等。鍛煉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抗寒能力,同時還能舒緩壓力,保持心情愉悅。

④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

大寒時節,人們應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做到早睡早起,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同時,要注意避免熬夜、過度勞累等不良生活習慣,以免損傷身體陽氣,導緻免疫力下降。

⑤精神調養

中醫認為:“喜怒傷氣,寒暑傷形;暴怒傷陰,暴喜傷陽。”大寒時節,天氣寒冷,人們容易感到情緒低落、精神萎靡。是以,要注意精神調養,保持心情愉悅。可以多聽音樂、看書、與朋友交流等方式來舒緩壓力、調節情緒。此外,還可以進行冥想、瑜伽等靜心養神的活動,以保持身心和諧。

“雞始乳,征鳥厲疾,水澤腹堅”,解讀大寒節氣物候與習俗

五、讀書君說

總言之,大寒節氣,不僅是一個時間節點,更是一個承載着豐富文化内涵和曆史記憶的文化符号。它見證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曆史和燦爛的文化,也溫暖着現代人們的生活。

對此,你又怎麼看呢?歡迎留言分享,一起探讨~

圖檔源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系删除。

喜歡就點個贊、轉發分享吧~更多優質内容,請持續關注@讀書文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