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我們國家的曆史裡,出現過無數的英雄,他們都是愛國愛家的仁人志士,是值得我們敬佩學習的。
自小,大家在學習近代曆史的時候,或許有些朋友會覺得戰争距離我們太過遙遠,認為在和平年代不會出現戰争的發生。
殊不知,就是在這看上去平穩的環境下,依舊有一批人,為國家的發展默默做出了貢獻,甚至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課本上對于戰争的總結隻有六個字,“落後就要挨打”,如今,這句話依舊适用,自古以來我們國家的國土面積以及海域都很大,海上力量是必不可少的。
尤其是像航母這樣的大家夥,是強國的象征,而我們國家第一艘航母的傳遞時間,距離現在隻有十二年。
傳遞的時候,大家都在為國家海軍力量的進步,歡呼雀躍,但是幾乎沒有人知道,為了将這艘航母給帶回來,有一個名叫徐增平的商人,幾乎是散盡家财才平安歸來。
那麼,徐增平到底是為何要花費如此大的功夫,買回來一個航母呢?
心系祖國的商人
徐增平是一個地道地道的山東漢子,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出生,見過工業化發展的情景,以至于内心對于建設祖國有着強烈的意願。
在徐增平十七歲的時候,他如願成為了一名軍人,在部隊裡面接受軍人應該受到的教育,即便在後來退伍了,他的内心中也充滿了随時為祖國獻身的精神。
他總是想要尋找機會,幫助祖國做些貢獻,起初他并沒有多少錢,但是他看着沿海城市發展的速度很快,便在1988年的時候,帶上妻子“遠赴”香港。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是山東地區的語言與香港地區有很大的差别,是以在來到香港的第一年,徐增平還是很焦慮的。
好在他們夫妻兩個是幸運的,在第二年剛好遇到了香港的樓市掉價,他們迅速的将自己手裡全部的積蓄拿出來,并且向銀行貸了一筆巨款,在銅鑼灣地區買下了不少地皮。
不得不說,徐增平是很有眼光的,他買下來的地皮在後續中全部升值,為後續買瓦良格号這件事,埋下了基礎。
不過航母這種東西畢竟是國之重器,在價格上必然是要比地皮貴上百倍千倍的,真正讓徐增平跻身富豪榜單的,還是坪洲的一塊土地。
身價上漲了很多,公司涉及的領域也越來越廣,徐增平想為國家付出的心也是一天天的漸長,而機會很快就擺在了他的面前。
他在讀報的時候,看到了瓦良格要出售的相關消息,剛好當時我們國家還沒有航母,徐增平就想要買下這艘航母送給國家。
畢竟是航母,再加上當時的國際環境比較複雜,是以烏克蘭表示不賣給國家,隻賣給個人,要是賣給國家,一不小心就會增加他國實力,是明顯是得不償失的。
是以徐增平專門在澳門成立了一家娛樂公司,打着娛樂的旗号,避開其他國家對自己的“監視”,可以說,此時的徐增平已經做好了将自己的所有家産都拼上,也要拿下航母的決心。
那麼,徐增平在購買航母的過程中,是否順利呢?
拼上所有也要拿下航母
雖然說個人購買航母這件事幾乎從來沒有發生過,但既然準備購入,那就是一筆生意,是生意就可以談,是以每次前往烏克蘭的時候,他都會或多或少的帶上一些中國特産。
起初當地人對其還有些抵觸,但次數多了以後,當地人的态度也有了明顯的改善,聯想到蘇聯解體之前,他們都喜歡喝酒,徐增平還專門帶上了二鍋頭。
讓當地人嘗一嘗中國特色,畢竟喝了酒就是朋友了,徐增平的面子功夫并沒有白做,在多次“探聽”消息後,當地負責人表示,想将航母帶走,必須要有銀行憑據,證明你資金充足才行。
知道這個消息後,徐增平可謂是“愁壞了”,因為他的所有流動資金加起來也才隻有五百多萬美元,差的有些太多,于是徐增平就開始籌備錢。
将自己手下能賣的資産全都賣掉,先前在坪洲買下來的土地也抵押給了銀行,獲得了三億多的人民币,銀行在得知這筆錢是要做什麼的時候,也是全力配合。
不光是徐增平,還有香港地區的其他富商,在得知徐增平缺錢以後,也是紛紛伸出援助之手,還不需要他提供擔保,受到各界支援的徐增平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盼,在1999年三月的時候,順利的拿下了瓦良格号。
當時簽訂合同的時候,定下來的價格是兩千萬美元,就在所有合約都簽訂了以後,準備回國将這份禮物送給國家時,事情出現了變化,土耳其橫插一腳,将我們獲得航母的時間拉長了很多年。
那麼,土耳其又做了什麼呢?
土耳其的“強盜行為”
前面我們說到,航母是在1999年拿到手裡的,但是在2002年的三月份才回到國内,此時可能會有朋友感到好奇,是在回來的過程中遇到了自然災害嗎?竟然要這麼長時間。
其實并不是,在經過土耳其的一個海峽時,被當地人認為,瓦良格号的船體太大了,對周圍的建築,可能會造成影響。
因為是個人購買的東西,是以國家就算是知道這件事,也無法過多的幹涉,隻能由買航母的人與當地人進行交流溝通。
這期間,瓦良格号一直停放在港口,每個月都需要給當地人繳納巨額資金進行維護和“停船費”,不僅如此還有一大筆罰金。
原本兩千萬就可以搞定的事情,加上零零碎碎的竟是達到了一億美元,這遠遠的超過了徐增平的能力,以至于他每天醒來不是在借錢的路上就是在談判的路上。
事情的轉機在2001年,随着新世紀的到來,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飛快,剛好土方需要大量外彙,是以便想要吸引一批來自中國的遊客去當地遊玩。
剛好我們就提到了瓦良格号這件事,土方聽到後,便表示可以放行,最後經曆了各種艱難險阻,瓦良格号才來到了我們國家,成為了我們的001号航母,遼甯艦。
但是長時間的拉扯下,徐增平已然是沒有能力去維持富商的身份,将瓦良格号送到國家手裡以後,徐增平也宣布了破産。
不過,為國家做出如此大貢獻,國家定然還是不會坐視不理的,在國家的支援下,徐增平的公司獲得了“起死回生”的機會。
憑借着國家的幫助和自身的智慧,他将先前花出去的錢,都給賺了回來,還将欠下的債務給還清了,并在2022年的五月份,成為了廣東國防科技産業促進會的榮譽會長。
徐增平的故事還在繼續,也激勵了不少人,在逆境中保持樂觀的心态,在遼甯艦正式出現在大衆面前之前,他的一家都被邀請上到遼甯艦上進行參觀,還被贈予了一艘遼甯艦的模型,即便是現在,也被儲存的完好無損。
那麼,瓦良格号對于我們國家海上力量的發展,有怎樣的意義呢?
買航母的意義
在1985年的時候,瓦良格号開始着手建造,蘇聯當時批下了大量的資金,用在軍事領域的發展之上,其中航母的建造,是其中的大頭。
反觀我們國家,當時因為缺少技術,無法完成自主研制航母,但是這種國之重器,想要從其他國家購買,基本上也是不太可能的,尤其是當時老美将我們視為眼中釘。
他們恨不得我們買不到,是以徐增平送給國家的這艘航母,對我們國家帶來了巨大的意義,盡管這艘航母還差将近一半才算完工。
瓦良格的到來,激發了我們國家技術人員們的強烈熱情,拼盡全力,也要提升自己的制造水準,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多年努力,我們的煉鋼水準也達到了世界前沿的位置。
為瓦良格号的改造,解決了一大難題,從瓦良格号身上,我們不僅成功的改造出來了一艘新航母,還在短短幾年的時間中,取得了巨大的技術突破。
像是我們的山東艦和福建艦,都是我們吸取經驗,自主研發出來的航母,這種種事迹,都在彰顯我們國家的海上力量,已經不容小觑了。
雖說在最開始的時候,瓦良格号的到來,給我們國家帶來了一定程度的震撼,不過這樣的震撼,最後還是化成了我們前進的動力,極大的推動了我們在航母建造上的進步。
而這一切的起源,都是從徐增平想要回報祖國的決心開始的,而祖國也不會忘記任何一個為發展做出貢獻的人,預祝徐增平的事業能越來越好。
結語
不管在什麼時候,國家強盛,人民才能生活的更好,在我們的能力範圍内,為國家做出一些貢獻,足矣。
如果你喜歡我的寫的文章,麻煩請點個“關注”,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一同探讨,願世界和平。
END
參考資料
中國共産黨新聞網——《“瓦良格”号如何來到中國》
人民網——《港商揭秘遼甯艦來華:帶50瓶二鍋頭去烏克蘭談判》
觀察者網 ——《遼甯号和香港不可不說的故事 徐增平:航母圓夢 香港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