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參考文苑|法國人為何深愛“法棍”

作者:女紳士明星的話題

Reuters.com 3月15日報道(Ven/Anthony Peregrine)

上帝啊,法國人多麼喜歡談論面包。生活在他們中間,有時我發誓,如果我聽到關于這個話題的另一句話,我會馬上發瘋。法國人更癡迷于面包,而不是葡萄酒和奶酪。面對緊迫的問題,法國人可能會承認,其他國家也可以生産幾乎不進口的葡萄酒和奶酪。但是面包呢?他們會說,沒有一個國家接近法國的水準。

當然,法國人總是吃面包。根據你相信的人,這個國家每天吃3000萬到3200萬條面包。這相當于每個法國人每天吃半根棍子。這個數字低于1970年每天一根棍子和1900年每天三根棍子。但這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且,我敢肯定,沒有哪個國家談論面包,或者認為它是該國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你想畫一幅法國人的畫像,隻需添加自行車,貝雷帽和洋蔥。

目前,法國人對面包更熱衷。将這根大棒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運動将于下個月達到頂峰。

然而,棍子并不像有時認為的那樣傳統。這種長面包的确切起源是有争議的。但沒有人會說它已有200多年的曆史,肯定比這更長。就面包的曆史而言,就像昨天一樣。自從納圖夫人(我最近才聽說他們;他們生活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在公元前12,000年左右制作面包以來,我們一直在吃這種食物。幾千年後,蘇美爾人非常善于制作扁面包。

埃及人,希臘人和羅馬人添加了酵母,使面包可發酵。到了中世紀,面包在法國被用作食物和餐具。食客使用一塊新鮮面包作為盤子,當他們吃東西時,他們會把它交給窮人或狗。

面包自然而然地成為家庭、社會和政治生活的中心。從1774年到1775年,由于收成不佳而造成的短缺和價格飙升是四年後法國大革命的關鍵因素。事實上,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在1792年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控制面包的價格。控制一直持續到1986年。

自19世紀以來,關于法國面包的具體起源已有許多記載。以前,法國面包是圓形的,主要由面粉與粗黑麥和黑麥混合而成。有一個故事說,長棍是由拿破侖的軍隊設計的,更便攜。還有一個故事聲稱,這根棍子是為建造巴黎地鐵的勞工設計的,可以用手打開。

第三種理論強調了新興城市地區每天對新鮮出爐的面包的需求,這些地區過去每周隻烘烤一次,而農村地區的間隔甚至更長。随着來自奧地利的蒸汽爐,使用壓縮酵母,以及生産更多精制面粉,新興城市階層滿足了對新鮮面包的需求。将面粉塑化成條狀而不是圓形意味着面粉可以更快地揉捏和烘烤,進而節省時間和金錢。以這種方式制作的較白的面包自然隻有富人才能獲得。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45年左右。正如魯昂的面包師克裡斯托弗·克雷桑(Christophe Cressan)告訴我的那樣:"戰後,法國人民已經受夠了黑面包。他們都想要用精制面粉烤制的白色蓬松面包。對他們來說,這意味着痛苦的結束。"這也帶來了味道的終結,"克雷桑說。

一根棍子應該寬1.5到2.4英寸,高1.2到2英寸,長約26英寸(1英寸約2.5厘米-此淨鈔),重約9盎司(1盎司約28克-此淨鈔)。外殼應脆,内部柔軟,呈蜂窩狀。一種"傳統"棍棒,其成分必須限于小麥粉,水,酵母和一撮鹽。沒有别的。雖然價格隻有幾十歐元,但絕對值得一試。(張琳3月1日從《每日電訊報》網站翻譯,原标題為"法式面包的奇妙起源和法國人為何如此癡迷于它")

來源:參考消息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