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股前瞻 | 三年半累虧3.27億,健康160使用者規模龐大卻陷商業模式困境

作者:智通财經

提到問診挂号預約,相信不少人對“健康160”小程式感到熟悉。

無論從平台挂号數量、合作醫院數量,還是接入醫護人員人數來看,健康160國際(下稱“健康160”)均是大陸數字醫療健康綜合服務行業最大的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平台。

如今,這一最大的預約挂号平台,也展開了其港股的IPO征途。

經過2005年至今近二十年發展,健康160的業務遠不僅包括預約挂号,還涵蓋了線上營銷解決方案、數字醫院解決方案、線上健康服務、醫藥健康用品銷售等多樣化的醫療健康服務。而作為這樣一個業務類型豐富、使用者基礎龐大的平台,健康160賺錢嗎?

存貨成本高企,三年半累虧3.27億

智通财經APP了解到,根據招股書,健康160選擇申萬宏源香港、清科資本作為其聯席保薦人。而此次IPO,實際并非健康160首次涉足資本市場,早在2015年,公司便曾完成股份制改革在新三闆挂牌,于2018年6月終止挂牌。

早前,健康160的前身還名為深圳甯遠,後于2017年6月也就是在新三闆挂牌期間,正式更名為“健康160”。而對于從新三闆摘牌,公司曾對外表示,是為啟動港股或創業闆上市做準備。

而或許連公司也并未想到,從新三闆摘牌後的轉闆上市準備,一等便是5年。

發展至今,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無論是按2022年通過平台挂号的數量計算,還是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合作的醫院數量、接入平台的醫護人員人數計算,健康160均是2022年中國數字醫療健康綜合服務行業最大的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平台。

随着業務規模的不斷擴大,健康160的收入規模也實作持續增長。2020-2022年度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健康160實作收入分别為2.79億元、4.23億元、5.26億元及2.69億元人民币。

然而,健康160也存在許多網際網路醫療企業面臨的痛點,即盈利較難。據公司招股書顯示,2020-2022年度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健康160期内分别虧損2987.6萬元、1.52億元、1.20億元及2477.6萬元,近三年半累計虧損3.27億元人民币。

若拆解來看,存貨成本則是公司虧損的核心。智通财經APP了解到,2020-2022年度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健康160的存貨成本分别為1.40億元、2.50億元、3.65億元及1.82億元人民币,分別占同期銷售及服務總成本的79.5%、86.3%、89.5%及90.2%。

其中,存貨成本主要指從第三方供應商購買産品産生的成本,包括藥品、醫療健康用品及醫療用品及裝置。

目前,健康160将其業務主要分為兩大條線: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及醫藥健康用品銷售。而上述提到的藥品及醫療用品采購,則主要發生在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業務線上。

在醫藥健康用品銷售過程中,健康160主要扮演的是“銷售中介”的角色,且主要以批發銷售為主。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以批發模式進行的銷售占比達到91.2%。然而與零售模式相比,批發模式的毛利率較低,大大拉低了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整體的毛利率。

新股前瞻 | 三年半累虧3.27億,健康160使用者規模龐大卻陷商業模式困境

但即便如此,健康160在營收上現也未能擺脫對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業務的依賴,在過往業績期間内,公司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收入占比均維持在七成左右水準。

這背後,一定程度是健康160在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業務上增長乏力的表現。作為全國最大的數字醫療健康服務平台,即便健康160注冊使用者人數仍在持續增長,但月活卻呈現出下滑趨勢。

智通财經APP了解到,2021年,健康160的平均月活使用者為390萬人,2022年下降至330萬人,到了2023年上半年則進一步下降至了300萬人。平均月活使用者的下降,也導緻公司數字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收入呈現出下滑趨勢。

由此,對于健康160而言,公司正面臨着高毛利率業務增長面臨瓶頸,而不得不依賴低毛利率業務帶動收入增長的局面。然而,公司在目前主要依賴的醫藥健康用品銷售業務上議價權不高,且使得公司存貨成本高企,進一步加劇了虧損風險。

醫藥健康用品銷售議價能力弱,流動性面臨壓力

在長期尚未扭虧為盈下,健康160在流動性方面也面臨了一定壓力。

2020-2022年度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健康160經營活動現金淨額分别達1968.6萬元、-350.9萬元、-4239.1萬元、-3641.2萬元。為此,公司不得不通過進行融資以補充公司現金流。截至2023年中期,健康160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達5743.7萬元,其中5224.1萬元來源于融資。

新股前瞻 | 三年半累虧3.27億,健康160使用者規模龐大卻陷商業模式困境

對于健康160而言,若公司此次無法盡快完成上市拿到融資,公司或将可能面臨現金流斷裂風險。

另一方面,據智通财經APP了解到,由于注重于藥品銷售業務的擴張,健康160也存在一定的應收賬款風險。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個月,公司貿易應收款淨額為1.48億元,約占總資産的56.8%。

貿易應收款周轉天數也不斷延長,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貿易應收賬款回收天數分别為48天、52天和52天。2023年上半年,貿易應收賬款回收天數已達71天,議價能力在行業鍊條中處于劣勢地位。

而在資金方面,健康160子公司也曾因為一起訴訟,導緻銀行賬戶被限制。其中,在2020年7月一筆銷售交易中,公司曾因供應商問題無法向客戶傳遞口罩,由此客戶将健康160子公司提起司法訴訟。作為訴訟保全措施,健康160子公司的銀行賬戶于2022年11月實行了限制。

此外,健康160應收關聯方的大部分款項也與公司單一最大股東、主席兼行政總裁羅甯政有關。自2019年至2023年,健康160向羅羅甯政提供若幹定期貸款。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應收羅甯政未償還款項分别為3500萬元、950萬和120萬。2023年上半年,應收羅甯政未償還款項仍為120萬。

對于健康160,選擇赴港隻能緩解公司眼前短期的困境。找到合适的商業模式,打造造血能力扭轉目前持續虧損的局面,才能得到長遠的發展。健康160在招股書中也提到,目前公司已實施全面的變現機制。未來,健康160能否找到真正的增長盈利點,突破目前困境,才是其需要考量的問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