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新股前瞻 | 三年半累亏3.27亿,健康160用户规模庞大却陷商业模式困境

作者:智通财经

提到问诊挂号预约,相信不少人对“健康160”小程序感到熟悉。

无论从平台挂号数量、合作医院数量,还是接入医护人员人数来看,健康160国际(下称“健康160”)均是大陆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如今,这一最大的预约挂号平台,也展开了其港股的IPO征途。

经过2005年至今近二十年发展,健康160的业务远不仅包括预约挂号,还涵盖了在线营销解决方案、数字医院解决方案、在线健康服务、医药健康用品销售等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而作为这样一个业务类型丰富、用户基础庞大的平台,健康160赚钱吗?

存货成本高企,三年半累亏3.27亿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根据招股书,健康160选择申万宏源香港、清科资本作为其联席保荐人。而此次IPO,实际并非健康160首次涉足资本市场,早在2015年,公司便曾完成股份制改革在新三板挂牌,于2018年6月终止挂牌。

早前,健康160的前身还名为深圳宁远,后于2017年6月也就是在新三板挂牌期间,正式更名为“健康160”。而对于从新三板摘牌,公司曾对外表示,是为启动港股或创业板上市做准备。

而或许连公司也并未想到,从新三板摘牌后的转板上市准备,一等便是5年。

发展至今,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无论是按2022年通过平台挂号的数量计算,还是截至2022年12月31日合作的医院数量、接入平台的医护人员人数计算,健康160均是2022年中国数字医疗健康综合服务行业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健康160的收入规模也实现持续增长。2020-2022年度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健康160实现收入分别为2.79亿元、4.23亿元、5.26亿元及2.69亿元人民币。

然而,健康160也存在许多互联网医疗企业面临的痛点,即盈利较难。据公司招股书显示,2020-2022年度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健康160期内分别亏损2987.6万元、1.52亿元、1.20亿元及2477.6万元,近三年半累计亏损3.27亿元人民币。

若拆解来看,存货成本则是公司亏损的核心。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20-2022年度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健康160的存货成本分别为1.40亿元、2.50亿元、3.65亿元及1.82亿元人民币,分別占同期销售及服务总成本的79.5%、86.3%、89.5%及90.2%。

其中,存货成本主要指从第三方供应商购买产品产生的成本,包括药品、医疗健康用品及医疗用品及设备。

目前,健康160将其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条线: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及医药健康用品销售。而上述提到的药品及医疗用品采购,则主要发生在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线上。

在医药健康用品销售过程中,健康160主要扮演的是“销售中介”的角色,且主要以批发销售为主。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以批发模式进行的销售占比达到91.2%。然而与零售模式相比,批发模式的毛利率较低,大大拉低了医药健康用品销售整体的毛利率。

新股前瞻 | 三年半累亏3.27亿,健康160用户规模庞大却陷商业模式困境

但即便如此,健康160在营收上现也未能摆脱对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的依赖,在过往业绩期间内,公司医药健康用品销售收入占比均维持在七成左右水平。

这背后,一定程度是健康160在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业务上增长乏力的表现。作为全国最大的数字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即便健康160注册用户人数仍在持续增长,但月活却呈现出下滑趋势。

智通财经APP了解到,2021年,健康160的平均月活用户为390万人,2022年下降至330万人,到了2023年上半年则进一步下降至了300万人。平均月活用户的下降,也导致公司数字医疗健康解决方案收入呈现出下滑趋势。

由此,对于健康160而言,公司正面临着高毛利率业务增长面临瓶颈,而不得不依赖低毛利率业务带动收入增长的局面。然而,公司在当前主要依赖的医药健康用品销售业务上议价权不高,且使得公司存货成本高企,进一步加剧了亏损风险。

医药健康用品销售议价能力弱,流动性面临压力

在长期尚未扭亏为盈下,健康160在流动性方面也面临了一定压力。

2020-2022年度及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健康160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分别达1968.6万元、-350.9万元、-4239.1万元、-3641.2万元。为此,公司不得不通过进行融资以补充公司现金流。截至2023年中期,健康160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5743.7万元,其中5224.1万元来源于融资。

新股前瞻 | 三年半累亏3.27亿,健康160用户规模庞大却陷商业模式困境

对于健康160而言,若公司此次无法尽快完成上市拿到融资,公司或将可能面临现金流断裂风险。

另一方面,据智通财经APP了解到,由于注重于药品销售业务的扩张,健康160也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风险。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贸易应收款净额为1.48亿元,约占总资产的56.8%。

贸易应收款周转天数也不断延长,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贸易应收账款回收天数分别为48天、52天和52天。2023年上半年,贸易应收账款回收天数已达71天,议价能力在行业链条中处于劣势地位。

而在资金方面,健康160子公司也曾因为一起诉讼,导致银行账户被限制。其中,在2020年7月一笔销售交易中,公司曾因供应商问题无法向客户交付口罩,由此客户将健康160子公司提起司法诉讼。作为诉讼保全措施,健康160子公司的银行账户于2022年11月实行了限制。

此外,健康160应收关联方的大部分款项也与公司单一最大股东、主席兼行政总裁罗宁政有关。自2019年至2023年,健康160向罗罗宁政提供若干定期贷款。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公司应收罗宁政未偿还款项分别为3500万元、950万和120万。2023年上半年,应收罗宁政未偿还款项仍为120万。

对于健康160,选择赴港只能缓解公司眼前短期的困境。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打造造血能力扭转当前持续亏损的局面,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健康160在招股书中也提到,当前公司已实施全面的变现机制。未来,健康160能否找到真正的增长盈利点,突破当前困境,才是其需要考量的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