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最有錢的企業家中,猶太人占近一半。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華爾街巨頭摩根,股神巴菲特……這些享譽全球的超級富豪,他們都是猶太人。
作為全世界最聰明的種族之一,猶太人賺錢的第一條法則就是——用腦子。
他們把自己的賺錢經驗總結起來,寫進《塔木德》裡并世代傳承。
今天,洞見君就從《塔木德》中提煉出5條富人思維。
體會猶太人的智慧,養成吸金體質,财富自然會找上你。
1
小麥思維
《塔木德》中有句話:“可以将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
什麼意思呢?
猶太人認為,作為種子的小麥,就必須種進土裡,讓它們生根發芽,産出新的小麥。
但如果把它們磨成粉,做成面包果腹,就是純粹的消費行為,無法産生任何價值。
換句話說就是,把本金拿來揮霍,你就永遠無法擺脫貧窮,隻有學會讓錢生錢,你才能真正變富有。
洛克菲勒從小就對此深信不疑。
中學畢業時,他向父親借走1000美元,和好友一起開了家公司,積累了一點本金。
1860年,他看上了石油行業,但當時油價過高,他考察了市場行情,決定默默等待時機。
3年後,當原油價格跌至10美分時,他認為“種子發芽”的機會到了。
于是他賣掉手頭的公司,購入大量的煉油裝置,很快便賺得盆滿缽滿。
成為富人後,他并沒有把賺到的錢用來消費,而是繼續把它當本金,投資在煉油的新技術上。
就這樣,他一步步擴大商業版圖,壟斷了美國的石油産業,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商人。
而他這些年“種下的小麥”,也終于迎來了高産。
巴菲特有兩句踐行終身的名言:
第一句,永遠記住保住本金。
第二句,永遠記住第一句。
作為普通人,我們一生能賺錢的時間和機會都是有限的。
隻有以不損失本金為第一原則,我們的資本才能不斷積累;
讓錢像雪球一樣滾起來,财富才會源源不斷地來到我們身邊。
賺錢從沒有捷徑,當你能保持本金的增長,你就已經走在了緻富之路上。
2
微笑思維
心理學家認為,青少年的微笑程度能預測他們成年後的賺錢能力。
他們通過研究發現;
愛笑的青少年在29歲時的收入水準比平均值高出10%,而不愛笑的青少年則比平均值低30%。
這就意味着,擁有微笑思維的人,往往能賺到更多錢。
猶太人将此奉為圭臬,并在《塔木德》中寫道:“微笑帶來的,是滾滾财源。”
在書中,有一個銷售高手威廉·懷拉,靠着推銷壽險年入百萬。
而他賺錢的秘訣,就在于他擁有一張令顧客無法拒絕的笑臉。
不過,這張笑臉并非天生,而在于後天的苦練。
他也曾一次次被客戶拒之門外,但他沒有氣餒,而是回到家拼命練習微笑。
為了達到最佳效果,他在家中貼滿了明星的笑臉,還買了一個大鏡子以便能随時調整表情。
就這樣,他逐漸掌握了微笑的精髓,練成了那張價值百萬的笑臉。
他說,微笑不僅是一種表情,更是一種思維習慣。
而擁有微笑思維的人,更容易和客戶拉近關系,也更容易從中獲益。
唐納·希爾頓曾說:
“微笑是最簡單、最省錢、最可行的服務,更重要的是,微笑是成本最低、收益最高的投資。”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生意都是人與人價值的互換。
而擁有微笑思維,人就能放大自身的優勢,獲得對方的好感。
經常對他人綻放笑顔,别人也會願意為你的價值買單。
多去微笑吧,把笑容當成你緻富的力量,你成為富人也将指日可待。
3
“6美分”思維
《塔木德》中記載着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猶太人走進紐約一家銀行,對貸款部經理說:“我想借些錢。”
經理問:“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可以嗎?”
“當然可以,隻要有擔保,再多點也無妨。”
猶太人從皮包裡取出一堆股票,放在經理的寫字台上。
“總共50萬美元,這些擔保夠了吧?”
“當然夠了。隻要您付出6美分的利息,一年後歸還本金,我們就能把這些股票還給您。”
說着,經理收起了股票,并把1美元遞給了他。
猶太人接過了錢,道了聲“謝謝”就準備離開。
正當他快要走出銀行大門時,一直在旁觀看的分行長趕緊追了上去。
并說道:“不好意思先生,我實在不明白,您擁有50萬美元,為什麼隻借1美元?
要是您想借更多,我們也是很樂意的……”
猶太人卻笑着說:
“請不用為我擔心,我來貴行之前,問過了幾家銀行,他們的保險箱租金都很貴。
是以嘛,我準備在貴行寄存這些股票,用6美分換取50萬美元的安全,實在是太劃算了。”
有時候,思維的杠杆就是如此強大。
僅僅是将租用思維轉變為借錢思維,猶太人就安全地保住了自己的本金。
正如比爾·蓋茨所說:“打開思路,萬物都可以賺錢。”
思維局限,人就看不到更多可能;不懂變通,也隻會讓我們吃虧受損。
這個世界上,處處都可能是通往寶藏的地圖。
此路不通時,不妨學着讓思維拐個彎。
說不定賺錢的秘密,就藏在你的靈光一現中。
4
遊戲思維
猶太人在《塔木德》中寫過這樣一句名言:“金錢不神聖,不是高不可攀的聖物。”
在他們看來,金錢如同衣服一樣,不過是一件有用的物品。
許多猶太大亨手中掌握着數以千萬的财産,卻從不會因财富的多寡而産生心理負擔。
他們這樣形容自己的狀态:
在賺錢的時候你就進入了一個遊戲的世界。
作為遊戲的參與者,你要不停地和對手進行較量和角逐。
隻要你超越了所有人,最後的勝利就必然屬于你。
金融家摩根就秉持着這樣的觀念,在談到投資時,他總是說:
“玩撲克的時候,你應當認真觀察每一位玩者,你會看出一位冤大頭。
如果看不出,那這個冤大頭就是你。”
身為百萬富翁,摩根喜歡賺錢,卻從來不為金錢而活。
當别人都在花錢買名車、買豪宅的時候,他隻是認真研究着當天的股市行情。
有同僚不解,問他:“你這麼有錢,為什麼還如此努力呢?”
摩根卻說:
“金錢對我來說不重要,而賺錢的過程,即不斷地接受挑戰才是真正的樂趣。”
視金錢為平常,把賺錢當玩樂,這種遊戲思維,才是猶太商人的高明之處。
玻璃大王曹德旺說過:“千萬别把錢當真,錢就是用來玩的。”
把賺錢的過程當作一場遊戲,通過不斷打怪更新,把阻礙在自己面前的難題一一解決。
你沉浸在過程中,忘記了得失心,放下了虛幻的榮耀。
等到你遊戲通關,金錢也不過是你獲得勝利的附屬品。
5
棉花思維
如果一個人沒現金又沒存款,如何才能在他們身上賺到錢呢?
《塔木德》中,雷曼兄弟就是在這種困境下,創造了百萬銷售額的傳奇。
1844年,一個名叫亨利·雷曼的猶太人移居到了美國某地,和兩個弟弟做雜貨生意。
當地農民收入不高,隻能靠種植棉花産生的微薄利潤過日子。
如此一來,農民的購買力非常低,雷曼店裡的商品也就難以銷售出去。
怎麼辦呢?
雷曼思來想去,把眼光放在了農民的棉花上。
他認為,買賣的本質是共同獲利,不能隻想着自己賺錢,也得解決農民的難題。
于是他鼓勵大家用棉花來換取日用品。
這樣一來,既能吸引那些沒有現金的顧客,帶動店内銷售;
還能為農民提供便利,讓他們無需跑到外地去賣棉花,也能買到需要的東西。
靠着這種方法,雷曼兄弟的生意越做越好,沒過多久,他們就成了當地有名的富商。
猶太人中有一句名言:“即使撤銷合同,也要確定雙赢。”
一個人如果隻想從别人身上賺取利益,很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隻考慮自己,财運也會從他身邊繞道而行。
很多時候,為别人赢得有利局面,其實就是在給自己鋪财路。
當你學會用共赢的方式去做事,賺到錢也不過是自然而然的事。
▽
聽過一句話,财富的本質,就是思維的變現。
腦袋空空、思想單一的人,隻能囿于眼前,與财富擦肩而過。
而當你打破思維的繭房,看到盲區之外的世界,賺錢的機會也會随之浮現。
正如《塔木德》中所說:“思維能夠幫助你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東西和利益。”
如果你現在苦于貧窮,找不到破局的切入點。
不妨先轉變下自己的觀念,學着像富人一樣去思考。
當你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模型,突破了自身的認知局限,财富自然會流向你。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
作者:洞見Ju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