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姐,25歲,新婚後的生活充滿幸福和和諧,但她在性生活中遇到了難以啟齒的問題。她經常在性行為前缺乏足夠的情感交流和身體準備,這導緻她感受到劇烈的不适。起初,張小姐認為這隻是夫妻雙方的共同責任,她嘗試忍受這種不适,但随着時間的推移,這種情況在心理上給她帶來了極大的壓力。
性生活中的疼痛雖然常見,但絕不應被視為正常。在一次特别小心的嘗試中,她的丈夫非常努力避免給她帶來疼痛,但不幸的是,張小姐出現了異常出血。這一次,他們意識到問題可能不僅僅在于性行為的方式。
夫婦倆決定去醫院尋求幫助。經過詳細的醫學檢查,醫生發現張小姐的異常出血是由于宮頸癌引起的,而不是她丈夫的行為。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但幸運的是,宮頸癌在早期被發現,通過及時的手術,張小姐成功治愈了。
為什麼現代人的性生活越來越少了?
近年來,美國14至49歲人群的性生活頻率出現了下降趨勢。這一發現源自《性行為研究檔案》去年11月的一項調查,涉及全國範圍内的性健康和性行為情況。調查結果顯示,這一年齡段中未發生性行為的男性比例從2009年的28.8%增至2018年的44%,女性則從49.5%增至74%。究其原因,研究人員認為現代科技,如手機、電腦遊戲和社交媒體,可能在年輕人中占據了原本屬于性生活的時間。
然而,這種性生活減少的趨勢并不是由單一因素導緻。不同年齡段和伴侶關系的人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表現出不同的性行為模式。此外,值得關注的是,盡管性活動減少,但性傳播疾病(STD)的發病率卻在上升。根據國家人口健康科學資料中心的資料,10至29歲的青少年性病發病率呈增長趨勢,即便是此前有所下降的梅毒也出現了回升迹象。2018年,中國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的資料顯示,新發艾滋病例達到14.5萬例,青年學生艾滋病發病趨勢整體呈上升趨勢。
這些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是未使用安全套。許多人僅将安全套視作避孕工具,忽略了它在預防艾滋病、梅毒、淋病等性病中的重要作用。是以,除了避孕,正确和一緻地使用安全套對于預防性傳播疾病至關重要。
預防婦科疾病,關鍵做好這4件事
日常清潔的正确方式:建議女性每天進行外陰部的清潔,使用流動的清水即可。重點在于避免清洗陰道内部,因為陰道具有自我維持酸堿平衡的能力,過度清洗可能破壞這種平衡,進而增加婦科疾病的風險。
合适的着裝選擇:為了保持私處的健康,建議避免長時間穿緊身褲。緊身褲會限制空氣流通,創造了細菌繁殖的環境。相反,宜選擇寬松且透氣的褲裝。
性生活中的注意事項:性生活前後,應鼓勵雙方清潔私處,以減少細菌或病原體的傳播。同時,避免過度頻繁的性生活,并在出現任何不适時立即停止。
避免長時間久坐:長時間的久坐會導緻私處環境缺乏透氣,易于細菌滋生。建議每半小時起身活動幾分鐘,這對整體健康也大有裨益。
遇到問題及時就醫:如果在性生活後出現顯著的疼痛,建議立即就醫以确定病因。針對病理性原因的問題需要及時的治療,而非病理性問題則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相關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