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職工代表大會的功能已過眼煙雲,原本代表廣大勞工階級利益的組織,現在隻是企業管理方面的附屬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工階級的地位不斷下降,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日益弱化。這與大陸逐漸放開勞動力市場,實行市場化改革有很大關系。
職工代表大會功能弱化的原因
改革開放以來,大陸勞動關系發生深刻變化。随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後,職工代表大會的地位越來越低。這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國有企業改革削弱職代會功能。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國有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實行董事會上司下的經理層負責制,職工代表大會逐漸成為企業管理方面的附屬機構。董事會和經理層成為企業的決策中心,職代會被邊緣化。
第二,私營企業沒有建立職代會。改革開放促進了非公有制經濟的興起,大量民營企業應運而生。但私營企業普遍不設立職工代表大會,勞工難以享有集體議事權。這削弱了職代會在保障勞工權益方面的整體作用。
第三,工會組織弱化,無法有效監督企業。随着國企改革,許多工會組織失去經費來源,組織存在弱化。在民營企業,工會建立更是十分困難。弱化的工會組織,難以有效發揮對生産經營的民主管理監督職能,也無法維護職工代表大會的權威性。
第四,勞資關系市場化改變職代會性質。在計劃經濟時期,職代會對企業經營具有一定限制力。改革開放後,勞動力市場化讓用人機關與職工處于平等自願的勞動合同關系中,職代會的監督作用減弱。
第五,法律規定職代會地位不明。《職工代表大會條例》賦予職代會廣泛的監督權,但監督機制不健全,實際效果有限。《公司法》沒有明确規定職代會的法律地位,導緻職代會在公司治理中地位邊緣化。
上述種種因素導緻職代會的地位不斷下降,難以有效發揮維護職工利益的作用,原本的勞工階級組織淪為企業管理部門的附屬機構。
職工代表大會功能弱化的表現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代會的功能日益弱化,主要表現在:
1、議事内容程式化,重大決策缺乏發言權
許多企業的職代會流于形式,議程安排簡單,會期短暫。重大經營決策權依然掌握在企業高層管理人員手中,職代會無法對企業發展戰略、經營政策進行監督,也很少就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決策進行讨論。
2、監督乏力,職工權益保障存在空白
按理職代會應當對企業财務、勞動安全等情況進行監督,但現實中監督往往存在 form主義,對企業違法違規行為缺乏限制。同時,在企業進行重組、轉制等改革時,職工權益缺乏有效表達和保障。
3、代表産生不民主,無法代表職工意志
有些企業在選舉産生職代會代表時存在程式不規範、勞資密謀等問題,代表結構不合理,無法充分反映廣大職工的意願。代表對職工也缺乏有效響應,職代會淪為民主機構的空殼。
4、議事效果最終難落實,職工獲益有限
即使職代會通過某些議案,但在執行過程中企業方面往往置若罔聞、推诿扯皮,無法形成實際限制。重大涉及職工利益的議案最終落空,職工獲得的實際利益有限。
完善職代會功能,維護職工權益的建議
面對職代會功能弱化的現實,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完善職代會制度,真正發揮其在維護職工權益中的作用:
1、明确職代會法律地位,賦予決策權。應當修訂相關法律,明确規定職代會的法律地位,賦予其在企業重大決策中的決定權,使之成為企業治理的重要主體,而非邊緣化的附屬機構。
2、健全職代會監督機制,防止虛假民主。完善職代會的監督權力和監督流程,健全專門的監督機構,聘請專業人員進行審計監督。切實發揮好對企業經營的監督作用,防止虛假民主形式主義。
3、規範代表産生程式,建立負責任制。必須規範代表的産生程式,保證代表的職工屬性和代表性。同時應建立職代會代表的報告制度,接受職工的監督,形成負責任制。
4、加強工會作用,維護集體協商地位。要加強和改造工會組織,發揮工會在維護職工權益中的橋梁作用。并重視集體協商在勞資關系中的地位,防止勞動關系單邊市場化。
5、擴大職代會适用範圍,保障民營企業職工權益。應當促進非公有制企業包括民營企業普遍建立健全職代會制度,使更多職工享有民主權利。逐漸擴大職代會制度的覆寫面,保障各類企業職工的合法權益。
職工代表大會在社會主義國家具有特殊意義,是實作企業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徑之一。
面對形形色色的挑戰,我們必須采取有力舉措,完善和加強職代會制度,使其不僅能名副其實地扮演好職工在企業民主管理中的主人翁角色,能繼續發揮作為國有資産所有者代理人的重要作用,切實保障廣大職工的民主權利和經濟利益,以更好展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