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作者:鐵馬冰河wu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至正二十二年元月爆發的王京(開城)之戰,高麗集結20萬大軍圍攻占據王京的龍鳳系紅巾北伐軍西路軍,耽于享樂、左摟右抱的紅巾軍将帥潘先生、沙劉二疏于防備,先後戰死,十餘萬被高麗美女淘虛身子的紅巾遠征軍将士幾乎被高麗軍全殲,僅破頭潘與裨将左李率萬餘殘騎拼死潰圍而出,倉惶逃過鴨綠江回到遼東。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同年四月,元軍大舉進攻遼陽,擊敗士氣尚未恢複的紅巾殘軍,擒斬破頭潘(本名潘誠),收複遼陽。破頭潘部将左李率餘部突圍而出,四處遊走 ,到至正二十三年春,中路紅巾軍尚有殘餘步騎一萬餘人,在僅存将領左李的率領下西進,再次進攻元上都開平 (曾被西路軍焚毀過),在此遭遇元悍将孛羅帖木兒,并被孛羅帖木兒軍擊敗,走投無路的左李率餘部投降孛羅,這支轉戰塞外、高麗、所過攪起陣陣血雨腥風的傳奇紅巾軍才算徹底退出曆史舞台。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龍鳳系北伐中路大軍折戟高麗7年後,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登基稱帝,建立了明王朝,改元洪武。同年,明太祖派使臣前往高麗通報中原易主以及新國号及年号,企圖取代元朝對高麗的宗主國地位以脅迫高麗王稱臣納貢。由于元朝大勢已去,元順帝妥歡帖木兒已率王公大臣、皇後嫔妃逃離大都遠遁漠北,夾在大國(中日) 間苟且偷生的高麗小國不兩屬無以自安,也隻能見風使舵,順坡下驢,接受了大明王朝的冊封,在名義上接受了明朝的宗主國尊位。實際上高麗國主仍與逃竄大漠的元王室藕斷絲連,暗通曲款 。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蒙元孛兒隻斤氏王族世代與高麗王族通婚,通過聯姻與高麗國的關系很深,高麗王王颛忽然疏遠大元轉而親明的态度立刻遭到高麗權貴以及群眾的質疑。(鐵馬首發,嚴禁搬運、剽竊)就這樣又過了7年,即大明洪武7年(1368),被此起彼伏的反對聲浪弄得焦頭爛額的高麗國主王颛死于臣下的一次謀殺,終于徹底解脫了。

逃竄漠北的殘元勢力不甘心失去對高麗的宗主地位,利用高麗内亂,陰謀篡奪高麗王位,欲扶植元沈王苗裔脫脫不花為高麗國主,并派兵裝扮成高麗人模樣秘密潛入北韓半島北部,準備協助當地親蒙勢力搞武裝暴動以奪取高麗王位。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鐵馬首發,嚴禁搬運、剽竊)

史載,得知高麗恭愍王王颛被臣下弑殺後,逃到塞外的北元小朝廷立刻派伯都帖木兒、玉山不花為使臣趕赴高麗,煽動高麗國親蒙勢力出錢出人,支援殘元的複國大業,是以親明的王颛被謀殺一事,北元疑似參與其中,或許是幕後指使。恭愍王死後,明朝以宗主的身份派使臣前往高麗國悼念,大明使臣祭祀完畢歸國途中竟被人襲殺,随後高麗親蒙勢力急不可耐地擁立恭愍王養子、年僅10歲的江甯君辛隅嗣位,大大地激怒了明太祖朱元璋,他拒絕承認新王,就連死者王颛的“恭愍王”谥号也宣布廢除了。雙方的關系迅速由熱轉冷,高麗新王、貴胄們轉而向北元請封,喜不自勝的北元小朝廷立刻封辛隅為高麗王、征東行省左丞相之尊位,俨然恢複了宗主國的地位。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高麗“戰神”李成桂

原先的高麗萬戶李成桂自王京之戰建立首功後,不斷率軍征戰,擊退紅巾餘黨後,還數次抗拒蒙元,屢建奇功,成為一位很具傳奇色彩英雄人物:他曾率部擊退元朝遼陽行省丞相、元末軍閥納哈出大軍的入侵,斬獲可觀;1370年率步騎15000自東北方渡過鴨綠江攻打東甯府,擊走北元東甯府同知李吾魯帖木兒,一舉驅逐北元勢力,收複了東甯府;李成桂屢戰屢勝,聲名大著。史載:

公元1377年,李成桂在智異山殲滅入侵高麗的日本倭寇而名聲大震、同年8月在西海道(黃海道) 一帶大破倭寇。公元1380年倭寇以500隻海船侵入雲峰(今南韓全羅北道南原郡),占領引月驿,高麗軍敗北, 鎮守當地的将軍陣亡。李成桂被任命總指揮官率軍在“荒山之戰”中擊敗倭寇首領阿隻拔都,斃敵無數 。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公元1382年,明朝命北元降将胡拔都深入到東女真地區,招撫當地的女真人( 滿族)等。翌年八月,胡拔都又率部進抵端州,女真首領金同不花降附,高麗指令其大将李成桂率兵出擊,雙方戰于吉州,女真人、北元軍死傷頗重,餘部敗退。

李成桂有勇有謀,骁勇善戰,就連他的死地北元軍閥納哈出都由衷地稱贊他:

“(成桂)年少用兵如神,真天才也,将任大事于爾國矣”!

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高麗新王辛隅突然異想天開,準備派兵南攻正處于強盛期的大明王朝,他封名将崔瑩為八道都統使,曹敏修、李成桂為左右軍都統使,統三萬八千兵馬準備進攻明朝的遼東。辛隅還下令恢複蒙元衣冠,與明王朝絕交。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李成桂創立李氏北韓王朝

骁勇善戰的李成桂對雙方的實力對比還是有較為清醒的認知,極力反對這孤注一擲的軍事冒險行為。但辛隅卻拒絕他的提議,執意出軍伐明。李成桂利用其在高麗軍中的巨大威望,率軍傳回王京,廢黜了辛隅,改立其子辛昌為高麗國主。沒多久,李成桂又以辛昌并非高麗王氏血脈(辛隅乃王颛養子),非正溯不能當高麗王,将其廢黜并流放至江華島,改立高麗神宗七世孫王瑤為新國王。他本人則趁機掌握高麗國軍政實權,成為實際掌權者,并審時度勢,小心翼翼地奉行、維系親明政策。

1391年,李成桂年滿58歲,終于登基稱帝,成為高麗王朝實至名歸的最高統治者,改國号“北韓”。由李成桂建立的李氏北韓王朝享國祚長達500年之久,親眼見證了明王朝以及後來的滿清王朝以及整個東北亞的興衰起伏。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紅巾軍兩征高麗為何皆以慘烈失敗收場?北韓雖小卻是難啃的硬骨頭

(配圖源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