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作者:說書曆史館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禮尚往來是一種基本的生活準則。人們相信,在社交中恰當地給予和接受,可以增進感情,維系人際關系。

然而,在送禮這個看似平常的舉動中,也蘊含着一些講究,需要注意避開的禁忌事項。其中最常見的一點,便是人們談及的“東西五不送”。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所謂“東西五不送”,指的是在送禮場合中,有些物品如果作為禮物贈與他人,很容易帶來不吉利或者引起誤會。

這其中最典型的,便是鐘表、鞋子、枕頭、梨子和錢包。之是以忌諱送這幾樣東西,一方面是因為它們與某些不祥之詞語諧音雷同,例如鐘表與“終”、鞋子與“邪”;另一方面,這些物品又蘊含了特殊的文化内涵,如果不加區分地送人,則可能産生負面影響。

然而,随着社會的發展與文化的變遷,人們對“五不送”的看法也在慢慢改變。一些傳統忌諱正在被年輕一代所打破,他們在送禮時更看重禮物本身的實用性、美觀性與心意。

是以,探讨“五不送”的内涵,也使我們有機會重新審視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智慧。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在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中,鐘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古以來,鐘表便成為衡量時間的重要工具,也逐漸在社會上流傳開來、為群眾所接受。

到了清朝中後期,鐘表更是成為上流社會展示身份、舒适生活的象征之一。然而,當人們将鐘表作為禮物贈送給别人時,卻要特别注意一些禁忌。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鐘表與“送終”這一不祥詞語的諧音關聯。在漢語中,“鐘”和“終”二字讀音極為相近。

對許多老一輩的人來說,将鐘表贈送給同輩或晚輩,難免會聯想到“送終”——也就是贈與死亡之意。這自然與禮物本應提供的美好祝福背道而馳。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是以,民間有“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的說法,特意提醒人們謹慎對待。

當然,随着社會的發展,這種忌諱正在逐漸淡化。年輕一代已經不太在意鐘表與“送終”的聯想,而是更為看重鐘表自身的實用功能或是創意設計。

他們可以欣然接受并喜愛作為禮物的創意鐘表。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社會對傳統文化了解的變遷。我們在遵循一定禮儀規範的同時,也應該順應時代發展,變通應用傳統智慧。

在中國的傳統生活中,鞋子一直是最為日常而不可或缺的物品。早在古代,人們就開始使用鞋子保護雙腳,使自己能夠行走遠行。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到了現代,鞋子的功能不僅僅展現在實用性上,還變成了展示個人品味與風格的時尚單品。然而,當它被用來作為禮物贈送别人時,卻很容易觸碰到忌諱。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鞋子在漢語中的某些聯想。“鞋”這一字的發音,與代表邪惡的“邪”字十分相近。在古人心目中,邪不壓正,是以含有“邪”意味的事物很容易被視為不祥之物。

若随随便便将鞋子贈人,就像在給别人帶去不好的運氣或煩惱。這自然違背了送禮的本意。

此外,鞋子的實用功能也會産生誤解。鞋子常用于外出旅行,容易磨損。如果送給别人鞋子,尤其是在沒有太多交集的情況下,接受禮物的一方很可能會了解成“送我遠行”的意思,進而感到不适或難堪。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當然,随着社會發展,這一禁忌也在發生細微變化。現代人更為重視鞋子的時尚性,将之視作衣櫥中不可缺少的單品。

是以,如果送禮對象是追求時尚的年輕人,精心選材的設計師鞋反而比較受歡迎,不太會産生負面聯想。這也展現了中國社會對傳統觀念了解的轉變。

我們在禮儀上需要順應時代發展,與時俱進。

枕頭,是人們睡眠生活中最為私密而重要的物品。一個舒适而适合自己的枕頭,往往是高品質睡眠的重要保證,直接影響到一個人次日的工作狀态。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由此可見,枕頭在自身功能上的重要性。然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枕頭還賦予了比實用性更多的象征意義,這也是它被列入“五不送”之中的原因所在。

例如,“高枕無憂”這一成語便展現了枕頭與人的心理狀态和運勢之間的關系。傳統觀念認為,頭部位置高一些有利于睡眠,可以讓人無憂無慮,避開不利。

如果随随便便将枕頭送人,就好像在傳遞自己的憂愁與不利運勢。這與送禮的美好願望相違背。

此外,枕頭又與情感生活息息相關。“同床共枕”代表着最親密無間的關系,象征着婚姻中美滿幸福的生活。是以枕頭又被賦予了愛情與婚姻的神聖性。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若不加考慮地将枕頭作為禮物送人,很容易産生歧義,引起誤會或懷疑,也并不妥當。

是以說,枕頭是極為私密的物品,需要謹慎處理,這一禁忌便由此而來。當然,如果僅僅出于友誼,送上關心睡眠的枕頭也無可厚非,隻是仍然需要注意對方的感受。

這也展現了我們在處理傳統禁忌時需要靈活變通的智慧。

梨子,是中國人餐桌上最為常見的水果之一。一個光可鑒人的梨子,常常令人愛不釋口。由于含有各種維生素與營養,梨子也很受醫學專家的推薦。

然而,在傳統文化中,梨子這個看似尋常的水果,卻因為一些特殊的文化内涵而被列入“五不送”之中。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主要的原因在于,“梨”這一字的諧音,與代表離别的“離”字發音十分接近。在許多重視語言寓意的場合,例如婚禮或生日,梨子都被認為是個不祥之物,因為它輕易讓人聯想起分離。

若拿着梨子作為禮物參加重要場合,很容易被視為對美好結果的詛咒,引起主人家的反感。

然而,這一禁忌也并非絕對。在另一些場合,梨子卻又被賦予了完全不同的寓意——永結同心的團圓。例如新婚之夜,有些地區有在床頭放一個成熟梨子的習俗,寓意夫妻團圓,百年好合。

這與離别的聯想形成了鮮明對比。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由此可見,傳統文化中對于物品寓意的了解往往充滿了變化多端的意蘊。我們在處理五不送的禁忌時,也需要注意區分場合,深入了解其中的奧秘,不能生搬硬套。

這其中蘊含的智慧,也在提醒我們活用變通,順應時代發展。

錢包,可以說是現代人離不開的日常必需品。作為裝載貨币、銀行卡以及重要證件的容器,一個合用的錢包往往展現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然而,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錢包卻也是被列為“五不送”之一的物件。其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首先,在古代社會,錢包作為裝載金錢的 Utility,本身就代表了财富與福氣。它是大多數普通人夢寐以求而不可或缺的物品。

是以,若将自己的錢包送人,就等于在傳遞财運,對方很可能會有“占了我的運氣”的疑慮或怨言。這與送禮的美好祝願相違背。

其次,在重視面子的傳統文化裡,許多人認為一個空蕩蕩的錢包也會被視為厄運的象征,讓接受禮物的一方感到難堪。

是以,即便形式上送上了錢包,裡面若是空空如也,也很容易被看作是在給别人施加壓力。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當然,随着社會的發展,這一禁忌如今也在逐漸淡化。現代人将錢包更多地視為時尚服飾的一個比對,選擇簡潔大方或個性張揚的錢包已經成為流行的風尚。

若給親朋好友贈送精緻的錢包,也更多會被視為一種題中應有的體貼之舉。這從側面反映了文化對傳統了解的轉變。

我們在變通應用從前的禁忌時也應順應社會發展。

東西五不送的禁忌,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豐富的語言文化内涵。當代人可以在學習傳統遺訓的基礎上,結合現實情況加以靈活運用。

“東西五不送,送了人散财也空”,五不送都指啥?有什麼忌諱?

民的智慧所在,又要以開放包容的心态面對文化變遷。最重要的是牢記禮物贈送的本意,傳達友誼與祝福的美好願望。

隻有這樣,傳統文化才能發揚光大,在現代社會行穩緻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