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臨死前叮囑嘉慶,不可殺掉一個人,嘉慶剛上任,就下令處死他

作者:洛子帥品評

作者|夜雨夢溪

乾隆臨死前叮囑嘉慶,不可殺掉一個人,嘉慶剛上任,就下令處死他

1799年,89歲的太上皇乾隆臨終前多次叮囑嘉慶,萬不可殺掉一人。然而,乾隆駕崩僅15天,嘉慶就處死了此人。然而沒過多久,嘉慶就後悔不已。

乾隆要保的人就是他的寵臣和珅,也是曆史上有名的大貪官。那麼嘉慶為什麼一定要殺掉和珅呢?這一切都要從和珅的得寵說起。

和珅出身于滿洲正紅旗,祖上曾侍奉過順治、康熙兩位皇帝,是以積攢了豐厚的家産。到了和珅出生,依然家境殷實,衣食無憂。而和珅本人呢,也勤奮好學,不但在詩詞歌賦上有獨特造詣,還善于騎射,可謂是文武雙全。

然而,命運并沒有厚待和珅。先是和珅的母親在他三歲那年因難産而死。等到和珅九歲時他的父親又因病而死。

為了讨得繼母的歡心,年幼的和珅學會了察言觀色和溜須拍馬。這為日後和珅能哄好乾隆打下了基礎。

憑着祖上的陰德和自身的才華和珅得以在鹹安宮的官學中學習。數十年間,和珅不但通曉了滿、漢、蒙、藏四種語言,熟識四書五經,還練得一身好武藝。

乾隆臨死前叮囑嘉慶,不可殺掉一個人,嘉慶剛上任,就下令處死他

十九歲時,和珅因世襲祖上的三等侍衛,開始入宮當侍衛。三年後,和珅成了乾隆的禦前侍衛。

一次,乾隆用了一句論語中的“虎兕出于柙”的典故來頒布聖旨。當場沒人聽懂乾隆的旨意,隻有和珅不但對出論語中的原文,還給出了正确的答案。乾隆對和珅大加贊賞。由此,和珅開始了他如火箭般的升遷之路。

和珅對出論語典故是1775年。僅1776年一年,和珅的位置就動了六次,次次都是高升。這一年和珅不僅入了軍機處,還被任命為内務府總管大臣,他的全家也由正紅旗升為了正黃旗。

十年間和珅當了幾十個官,幾十個部門的一把手,妥妥的乾隆身邊第一紅人。

随着官位的不斷升遷,和珅嘗到了掌握大權大财的滋味。之後和珅一發不可收拾,走上了聚财斂财的道路。

據傳,和珅的資産多達11億兩白銀,相當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這也被很多人當作是嘉慶上台後迅速處死和珅的理由,然而實際上并不是。

乾隆雖然在登基60年時将皇位傳給了兒子嘉慶,但是他仍是大清的最高掌權者,嘉慶隻不過是個挂名皇帝。嘉慶自然是敢怒不敢言。

然而,此時的乾隆已經是年近90的高齡,難免有老糊塗之嫌,加上身體越來越虛弱,有時候說話含含糊糊,讓人無法了解。為此,嘉慶不隻一次惹得乾隆大發脾氣。

乾隆臨死前叮囑嘉慶,不可殺掉一個人,嘉慶剛上任,就下令處死他

而作為乾隆寵臣的和珅就不一樣了,他能準确的轉述乾隆的話,被時人稱為“二皇帝”。這自然引起了真正的皇帝嘉慶的不滿。

是以,盡管乾隆去世前一再交待嘉慶不要殺了和珅,但是嘉慶并沒有聽進去。乾隆死了僅15天,嘉慶就處死了和珅,将和珅所斂之财充盈了國庫。

可惜的是,和珅巨大的财富,對于已經風雨飄搖的大清來說隻是杯水車薪。

面對大清的窘境,嘉慶想起了乾隆臨終前的囑咐,後悔殺了和珅。

嘉慶的眼中隻看到和珅大肆斂财、A錢腐敗,更重要的是威脅到了他的皇權統治,就迫不及待的處置了和珅。他忽略了和珅能得到乾隆的寵信,不僅僅是因為溜須拍馬,還有他的個人能力。不說其他,就光是和珅的财政能力就無人能敵。

隻可惜,嘉慶後悔已晚。大清的頹勢已注定,隻不過嘉慶錯誤的決定加速了清朝的滅亡。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願我們每個人做決定的時候都能多思量,有可能一念之差就犯下終身後悔的錯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