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媳婦不委屈,老公不為難,婆婆不生氣

作者:破局者Breaker

#頭條創作挑戰賽#

“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媳婦不委屈,老公不為難,婆婆不生氣

一眨眼,2024已經來臨。

最近這些天,随着各大公司的放假時間公布,對于不少剛結婚沒多久的小倆口來說。

“過年回誰家?”

又成了一個不得不争論的話題。

最近,Papi醬在一檔綜藝中,公開了她和丈夫在處理這件事上的方法。

她跟老胡,戀愛10年,結婚5年。

她是上海人,老胡是陝西人,按理說他們過年該回誰家的問題應該很棘手。

但他們從來沒為此操心過。

因為和其他夫妻不同的是,他們自相戀到結婚,直到如今有了孩子,雙方父母從來都沒見過面。

每逢過年,她跟老胡也是各回各家,各自陪伴各自的父母。

不是不關心對方,而是覺得這麼折騰沒必要。

“對于男方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兒子是最重要的,對于女方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女兒是最重要的。

女婿要不要帶回家,兒媳婦要不要去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各自陪各自的父母。”

不得不說,Papi醬的話簡直人間清醒。

“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媳婦不委屈,老公不為難,婆婆不生氣

想起前些天,朋友跟我說過自己的經曆,那段時間她因為身體不适要住院。

但好巧不巧的是,那段時間,她公公也因為身體不舒服,要來北京動手術。

朋友很難處理,住院這件事她本就瞞着爸媽,可不去接公婆多少也于情理不合。

左右為難間,妹妹來了,自告奮勇替她去了。

又是跑高鐵站接人,又是全程在醫院陪伴,生怕怠慢了姐姐的公婆。

這件事過後,朋友很感激妹妹,總是有意無意表達感謝。

可妹妹隻說了一句話:

“姐,你别放在心上,隻要他們對你好就行,我累點沒事的。”

一句話戳中朋友的心窩。

是啊,其實對于很多家庭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

婚後男方家人對待兒媳好,為的,也不過是在父母不能陪伴時,兒媳能對兒子多一分體諒。

而女方父母對女婿好,為的,也不過是在遇到事情時,女婿能讓自己女兒三分。

這世間的血緣關系大抵都是這樣。

放在父母親情的血緣關系上,也是一樣。

對于大部分離家遠行的孩子來說,照顧好家人,是要比過年回誰家的争論,更重要的課題。

“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媳婦不委屈,老公不為難,婆婆不生氣

當然,每一種新型相處方式興起的同時,網上總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在Papi醬的婚姻觀下,也是這樣:

第一種聲音說,這是年輕人的新型婚姻觀,能夠接受。

有人列舉了自己的例子,說她跟老公都是外地人,倆人在上海工作,一個家在東北,一個家在安徽。

一南一北兩地折騰,難免帶給日後生活諸多沖突。

雖然他們結婚前都說好了,一年回一邊家裡,可每當買票的時間一天天逼近之時,倆人還是忍不住年年爆發争吵。

作為雙方家裡的獨生孩子,他們每年争吵的話也無非就是那幾句:

“我去你家,我爸媽不就是孤寡老人了?”

“十一不是去你家了嗎?過年為啥不能去我家啊?”

年年如此。

最後總要在一方的妥協下,悶悶不樂地回家過年。

有人說,對于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過年都是喜慶的,可對于這部分不得不跟着另一半回家過年的人來說,過年的每一寸歡樂,都有可能浸透他們的悲傷。

當然,這樣的磨合過程中也難免會有妥協。

朋友@小樂跟我說,他們婚後幾年,秉持着誰都不虧待的态度,一直都是兩邊跑的。

每年放七天假,三天放在路上跑,剩下的四天,就一邊分兩天,輪流過。

走馬觀燈似的走完親戚,人基本也就累散架了。

他倆這樣折騰了三年,第四年孩子出生了,終于不用兩邊跑了,倆人都不約而同松了一口氣。

但凡親戚問起就說:“孩子還太小沒法折騰,她得擱家看孩子呢。”

棘手的問題總算暫時得到了解決。

要不是因為在意周圍人的目光,他們也想像Papi醬一樣各回各家。

畢竟,大過年的,誰不想回自己家啊。

“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媳婦不委屈,老公不為難,婆婆不生氣

與此同時,也有另一種聲音。

很多年長點的人都覺得:這種婚姻沒有人情味,沒法接受。

前衛是前衛,但不提倡。

因為不是每個父母都如他們父母般開明,也不是每對夫妻都如他們般自由。

聽過一個江西媽媽的講述,她說自己從小就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長大的。

家裡的兒子,不管娶了哪裡的媳婦,過年一定要帶着媳婦回家。

因為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

他們家的傳統是,除夕這一天,全家人要齊聚一堂。

自己家裡本身就是獨生子,結婚就意味着要承擔家庭責任了,如果不在場,她跟孩子爸爸的臉上會非常沒光。

她覺得幾千年的傳統都是這樣,她不反感兒子跟着兒媳大年初二回娘家,但就是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倆人必須得回來招待親戚。

和她抱有同樣意見的父母并不在少數。

隻是在現在這個時代,當兩邊孩子都少的時候,過年回誰家,确實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去年過年時,我們背景就收到讀者傾訴。

有媽媽說,她有兩個女兒,一個結婚五年了,嫁去了新疆,一個結婚兩年,雖然就在同省,但因為剛生了孩子,見面的次數也并不多。

她本以為兩個孩子長大了,自己就能享受天倫之樂了。

可現在,女兒女兒回不來,外孫外孫得留在男方家,她每年除夕,能等到女兒一個視訊電話,就覺得很幸福了。

有次過年前,大女兒跟她打電話,說原本今年要回娘家的。

可票都買好了、東西都備齊了,孩子突然高燒不退。

他們雖然心裡着急,可面對孩子的病痛,還是不得不将回娘家的日子一推再推。

那一年,她跟老伴心裡也着急,想着飛過去看看女兒和外孫吧,可家裡還有雙方老人,真是想走的走不了,想回的回不來。

每次過年看着空蕩蕩的屋子,都感歎為什麼當年生的是女兒,更後悔将女兒嫁去了那麼遠的地方。

從此,見一面都是奢求。

“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媳婦不委屈,老公不為難,婆婆不生氣

你看他們的想法——

孩子想過年回自己家,沒有錯。

父母想讓孩子過年回來,也沒有錯。

那誰都沒有錯的事情上,怎麼會産生這麼多沖突,和這麼多人心裡的不平順呢?

答案也很簡單:因為各自的立場不同。

當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時,沖突自然就産生了。

那麼,真正面對這件事時,又該怎麼辦呢?

答案其實要從兩方面來講。

第一個方面,是結婚前的觀察。

衆所周知,結婚前,男女雙方都會去對方家裡考察一番。

比起财富、房産這些一眼看得到的東西外,其實最重要的還有一點:

對方的父母相處是否和諧、是否開明、能否給到你足夠大的空間。

尤其是對家庭相隔較遠的家庭來說,這一點真的非常重要。

你想想,無論男女,當你中秋、端午、春節想要回趟自己家時,對方絲毫不考慮你的感受,隻知道拿着規矩壓你,跟你說:不行,你留在我家,是我們這裡的傳統。

不用想都知道,婚後你該承受多麼大的委屈?

第二個方面,是結婚後的磨合。

兩性專家曾提出過一個觀點,說親密關系中沖突的本質問題,是權力的争奪問題。

是你在大部分問題上都獨斷專行地認為:Ta必須聽我的。

這麼一來,沖突自然而然就産生了。

要知道,每對伴侶之間,一定會存在差異性,婚姻之是以産生沖突,是因為很多分無法接受這種差異,執拗地認為:當你與我産生分歧時,就是你不對,你就得聽我的。

于是,要麼“忍”要麼“吵”,成了大部分家庭對待這種差異的方式。

時間久了,難免産生各種沖突。

“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媳婦不委屈,老公不為難,婆婆不生氣

而聰明的家庭會怎麼做呢?

部落客@60歲的萬歲哥 說過一個觀點:

誰家的鍋底都有灰,誰家的日子都一地雞毛。

在出現問題時,關系和諧的夫妻家裡,都會有一個特别善于處理問題的人。

要麼是女方不和丈夫一般見識。

要麼是男方不和妻子斤斤計較。

大家的生活不會差太多,那會差在哪裡呢?

差就差在,當真正的問題出現時,你是否同樣考慮到了對方的感受,又是否能夠互相為彼此做一些妥協。

婚姻最大的陷阱,就是試圖讓對方為自己改變。

而婚姻經營好的訣竅,則在于兩個主動解決問題的人的互相體諒。

“新型夫妻生活”正在流行:媳婦不委屈,老公不為難,婆婆不生氣

明白了這一道理,再來回看過年回誰家的問題,你會發現,雖然它依舊是個棘手問題。

但要想解決它。

不能是男方心裡想着:如果你不跟我回去,親戚會嘲笑我連媳婦都拿捏不住。

也不能是女方心裡想着:我憑什麼丢下我爸媽去你家裡生活啊?

而是要在這件事情發生之前,就做了一些“前置性”的解決方案。

就拿papi醬和老胡來說吧,很多人都說papi醬這樣不守婦德,拿了彩禮卻不盡兒媳婦的責任。

但實際上,papi醬和丈夫結婚的時隻是簡單的領證,沒要彩禮、沒舉辦婚禮,就連度蜜月也取消了。

他們所住的房子也不是男方家裡花錢買的,而是倆人共同出資買下來的。

是以,他們和對方家裡親情淡漠,也情有可原。

像我的一個朋友,也是這樣的處理方式。

當初在為婚姻購置房産的時候,原本說好的男方出60%,女方出40%。

但就在要交首付的最後一周,男方突然遇到點問題,手裡的現金少了10萬,女孩心裡很難過,回家跟父母哭訴。

沒想到女方家長絲毫沒猶豫,立刻賣了幾筆理财産品,補齊了這10萬。

安慰女兒說“咱們不怕花錢多,咱們住的是自己的房子,以後不會擡不起頭。”

至于過年回家,女方家長更是毫不在意。

“隻要孩子健康安全,他們做什麼決定我們都會支援。”

是以你看,婚姻生活很大層面上,都會是兩個人、和兩個家庭的互相磨合。

很多事情也不能用一句“結婚就好了”來解決。

結婚,其實是一種全新生活方式的開始,它讓我們的人生有了更多可能性的同時,也讓我們面臨到了之前從未有過的難題。

隻有兩個人多為對方考慮一點,背後的兩個多為孩子考慮一點。

而不是強硬地“你必須要怎麼樣”來壓制和管束,家庭的相處就會更和諧一些。

文章最後,想問問你:

在你們家,是怎麼處理婚姻關系中遇到的難題呢?你們今年過年會回誰家呢?

歡迎在留言區寫下你的解決方案,相信它會幫助更多處于婚姻難題的人。

點亮【關注】,希望每個人都能友善處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關系,都能與一人,攜手相伴到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