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作為俄國三大文豪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少年成名,曾被名家寄予厚望。
然而,他似乎并不期望走一條一帆風順的人生道路。
1849年,因反對沙皇,他被判刑,流放,後又身患重病,飽受折磨。
或許是因為悲天憫人的胸懷和曲折苦難的經曆,讓他格外留意底層人民的不易,他的作品也深刻反映了當下社會的現實。
魯迅先生曾評價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類靈魂的偉大審問者”。
在他創作的小說中,曲折的故事情節和細膩的心理描寫,總會讓讀者産生共鳴。
就像他的早期作品《涅朵奇卡》,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女孩。
面對酗酒的父親和暴躁的母親,她從弱小無助需要别人保護的孩子,最終成長為一個可以勇敢保護别人的少女。
尋覓愛,感受愛,施舍愛。
在涅朵奇卡的故事中,總會讓我們想起了那句話。
夫妻者,也是愛己。
涅朵奇卡的不幸要從她的繼父說起。
繼父葉菲莫夫是一個吹單簧管的樂師,但是技術卻很糟糕。
直到有一天,他繼承了一把小提琴,大家才發現他是一個天賦極高的小提琴手。
然而,頂尖的高手,天賦和努力缺一不可。
但葉菲莫夫并沒有把好天賦當成努力的動力,反而作為炫耀的資本。
他驕傲自大,頂撞老闆,侮辱朋友,讓自己的生活一步步陷入窘境。
為了生活,他看上了涅朵奇卡母親從丈夫那裡繼承的微薄遺産,匆忙成了家。
婚後,葉菲莫夫依然惡習難改。酗酒,吹牛,整日不務正業,琴藝也疏于練習。
直到暮色已顯,葉菲莫夫這發現自己一事無成。
然而,他并沒有好好檢討,反而将自己的失敗怪罪在妻子身上。
他開始抱怨家庭負擔,朋友不義,命運不公。
某天,當他想拿起那把小提琴與别人一較高下時。
才發現,他那引以為傲的天賦,早已在這麼多年堕落的歲月中,悄然離他遠去。
生活中,也有很多像葉菲莫夫這樣的人。
他們喜歡想着自己沒有的牌,卻從來不在意自己手中有什麼牌。
小說《時生》裡曾說過這麼一句話。
誰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是父母無法選擇,發給你什麼樣的牌,你就隻能盡量打好它。
不利的出身面臨更多的挑戰,但它可以視作你的絆腳石,也可以成為你的動力港。
心理學上的“庫裡肖夫效應”指出:
在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是自己内心世界的投影,而并非事實。
當我們内心想象一個事物的時候,我們就會帶着有色眼鏡或帶着心裡暗示去證明自己的正确性。
在盲目的偏見中為自己的不努力找借口。
殊不知,每個人的未來都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無論糟糕的出身如何虧欠你,你都可以想辦法把它們赢回來。
沒多久,父母雙雙去世,涅朵奇卡成了孤兒。
好在命運并沒有抛棄她,陰差陽錯下她被X公爵收養。
面對生活巨變,她有些手足無措,加上不通禮儀,被女眷們不喜。
她孤零零的生活在大宅子裡,直到公爵小姐卡佳的出現,改變了她的生活。
涅朵奇卡形容第一次見到卡佳的情形:“第一眼看到她,某種幸福,就像甜蜜的預感充盈了我的心靈。”
卡佳美麗可愛,愛笑,愛鬧,是家裡的小太陽,涅朵奇卡很喜歡她。
但,家庭教師萊奧塔爾夫人時常拿涅朵奇卡的進步來訓斥卡佳,導緻卡佳最初并不喜歡涅朵奇卡。
直到有一次卡佳因為一個惡作劇沖撞了老公爵小姐,差點受罰,是涅朵奇卡擔下來罪責,接受了處罰。
從此,兩個孩子敞開心扉,成了最好的朋友。
她們彼此玩耍,互相訴說着對對方的喜歡。
和卡佳在一起的時光,涅朵奇卡第一次感受到了純粹的愛和溫暖。
曾經的她為了得到父親的愛變得卑微膽小,隻懂得一味讨好。
而現在她才明白,原來真正的愛沒有條件,無須迎合,不會讓人害怕,反而使人幸福。
她開始變得開朗、愛笑、找回了本該屬于她的孩子氣。
美國心理學家弗蘭克·卡德勒說: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個事實是,我們所遭遇的第一個重大磨難來自于家庭。”
或許你也和涅朵奇卡一樣不幸,在一個匮乏的環境下成長。
或許你也沒有她的幸運,能被一個高貴的家庭接納。
然而,糟糕的出身并不能成為我們拒絕變好的借口。永遠别忘記,你是誰取決于你自己。
道阻且長,行則将至。
别自怨,不自艾,撫平傷口,理好情緒,才有向上的可能性。
不久後,涅朵奇卡被送去給卡佳的姐姐阿列克桑德拉撫養。
她曾這樣評價阿列克桑德拉:“她對我而言是母親、姐妹、朋友,為我替代了世上的一切,養育了我的青春。”
八年的歲月,涅朵奇卡長成了一位善于思考,性格獨立的堅韌少女,也漸漸發現,阿列克桑德拉和丈夫彼得之間扭曲的親密關系。
在外人看來,彼得非常溫柔,但在涅朵奇卡的眼中,彼得卻對妻子冷漠、陰郁、喜怒不定。
這使得阿列克桑德拉在彼得面前總是表現得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甚至有點神經質。
直到有一次,涅朵奇卡無意中發現了一封阿列克桑德拉昔日情人寫給她的情信。
而彼得早就知道信的存在,在那個守舊的年代,他将這封情信視作妻子對自己不忠的證據。
彼得一直在用這件事對她實施打壓、謾罵以及各種冷暴力。
涅朵奇卡明白自己的繼母并沒有做錯什麼,這隻是彼得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使用的手段而已。
于是,當彼得再一次傷害阿列克桑德拉時,涅朵奇卡勇敢的站出來揭開了彼得的虛僞面目。
人生海海,誰不是茕茕孑立,踽踽獨行。
但世界的美好之處在于,總有一些人願意為了他人獻出自己的愛心。
看到有人難過,不冷眼旁觀,而是給予安慰。
碰到有人求救,不幸災樂禍,而是伸出援手。
知道有人落難,不獨善其身,而是上前幫忙。
相信愛,感受愛,傳遞愛,你用愛來對别人,别人也會用愛來回報你。
積愛者,存愛心,得善果。
夫妻者,其實也是在愛自己。
王小波評價這本書時,曾這樣說過。
我看了這本書,而且終生記住了前半部。我到現在還認為這是一本最好的書,頂得上大部頭的名著。
《涅朵奇卡》其實是一部未竟之作。
雖未寫完,也不妨我們在陀翁細膩的筆觸下,看到一個謹小慎微、察言觀色的小女孩,因為愛的滋養,終成一位自信勇敢、獨立堅強的少女。
或許,在涅朵奇卡的故事裡,多少都有自己的影子。
我們膽小自卑,渴望被愛,害怕被厭惡、被抛棄。
但無論我們所處的環境多麼糟糕,也請一定不要丢掉努力向上的能力。
唯有不放棄自己,努力愛自己,才能在内心築起一座燈塔,照亮自己,也溫暖别人。
當我們深處泥濘,也努力讓自己開出花時,我們總會遇到蝴蝶駐足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