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不像原來老一輩那般“勞動”,長期久坐,愛吃外賣,還伴有有精神壓力,很多疾病是以找上門了。
27歲的小秦便是如此,開始有出現大便輕微異常,以為隻是腸胃的問題而已,因為長期習慣不好導緻有腸胃問題,随着病情逐漸加重,小秦意識到自己不對勁,結果去醫院确診是腸癌。醫生也告知腸癌都是由輕到重發展的病情,很多人都容易忽略。
一、腸癌的誘因
腸癌一般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早期診斷很重要,男性多發于女性,大陸直腸癌較結腸癌常見,病理類型多見于腺癌。
導緻腸癌發生的因素主要有:
1.遺傳。家族有遺傳史的人發生癌變的風險遠遠高于其他人。
2.飲食。平時不注重營養均衡,缺乏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經常食用高油脂食物者,易患上腸癌。
3.消化道疾病。克羅恩病、結腸炎、直腸息肉後期容易繼發腸癌。
4.其他。吸煙會産生緻癌物質,容易引發大腸腺癌;肥胖和心情也是緻癌因素。
5.血吸蟲病也是緻癌因素之一。
二、腸癌分類
腸癌可以分為直腸癌、左半結腸癌和右半結腸癌,接下來我們就來讨論一下腸癌的症狀表現。
1.直腸癌:直腸癌主要是發生便血、排便次數改變和大便性狀改變;
2.左半結腸癌:極其容易引起腸梗阻,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無排便排氣、便血等;
3.右半結腸癌:右半結腸癌可出現貧血症狀,還有腹部腫塊、腹痛等症狀,當患者表現消瘦面容,基本處于早期階段了。
便血一般出現于早期階段,便血可攜帶新鮮血液,有時出血量少肉眼不易發現,在體内停留時間長也不易發現,一般需要做隐血試驗。腸癌患者有排便異常的情況,每天排便次數增加,排便量不多,有種裡急後重的感覺,有這種症狀發生要警惕腸癌風險。
如果平時每天排便次數多,并無其他症狀,一般是習慣的問題,可不用擔心。腸癌患者還會發生大便形态異常的情況,大便由于惡性良性腫瘤或腫塊的擠壓,會變細變扁,有的會帶有血迹。
三、腸癌的相關治療
腸癌的治療原則一般是針對年齡、病理分型、侵犯程度來采取個性化治療。原位癌一般采取内鏡治療,可根治,早期癌也可以通過治療達到根治效果,預後較好,中晚期多采取手術治療,對于部分不能手術患者,隻能采取放療、化療或靶向治療。
内鏡治療針對早期症狀的患者,創傷小、恢複快、并發症也少,但也要滿足一定條件才能做:惡性良性腫瘤要活動不固定,腫塊大小小于3cm,切除惡性良性腫瘤邊緣大于3mm,并且不能有淋巴轉移。如果早期能夠發現病情,可以通過内鏡治療,但具體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制定。
進行内鏡治療的患者,其五年生存率達90%,複發的風險在5%以内。内鏡治療後要定期複查,無複發者可一年複查一次,有複發迹象者應3個月複查一次,必要時還應手術治療。
有淋巴轉移而無遠處轉移的患者,進行放療、化療以及靶向治療,其5年生存率在50%-70%。有遠處轉移者需要額外考慮中醫、免疫治療等綜合手段。
四、預後
大腸癌的治療并非無并發症,任何疾病治療後都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内鏡治療會出現腸穿孔的現象,輕微或者小的腸穿孔還可以保守治療,嚴重的還需要手術修補。手術并發症一般會引起出血,問題可大可小,要特别注意,若因各個因素影響腸管吻口不愈合,便容易引起瘘口,這是腸癌最嚴重的并發症。
放療、化療同樣會出現相應的并發症,放療最嚴重的并發症是腸出血和腸穿孔,表現為腹痛腹脹、停止排便排氣和發熱;化療會表現出惡心、嘔吐的消化道症狀,還有血小闆、白細胞減少的情況,但停止化療後可慢慢恢複正常。
五、大腸癌的臨床判斷
大腸癌現如今比較常見,要引起重視。平常我們要多關注自己的排便情況,每個人習慣、飲食都不一樣,還有情緒、身體情況不同,排便次數自然各不相同。
有的人每天都要排便,有的兩三天才會排便,但一周的排便次數不能低于三次,如有異常要及時就診。
大便在體内通過代謝分解,最終排出的顔色是深棕褐色或淺棕色,食物、藥物會影響大便顔色,具體情況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
大便的性狀也能判斷出身體情況,日常出現便秘或者腹瀉,大便的形狀都是不同的,醫學上把大便分為了七種不同的形态:1.顆粒狀,較硬;2.臘腸狀,表面凹凸不平;3.臘腸狀,表面有裂痕;4.香腸狀或蛇狀,表面光滑;5.軟軟的塊狀,邊界清晰;6.松松軟軟的,邊界不清晰,呈糊狀;7.完全是液體狀。第一格第二種表示有便秘的情況,第三種和第四種是大多數正常人的排便形狀,比較理想,第五種到第七種是提醒有腹瀉症狀。
總結
現在大腸癌的發病人群已經偏向于青少年了,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一個人在外打拼,經常飲食不規律,還是熬夜黨,愛吃垃圾食物,還經常處于高壓環境,非常容易造成腸道負擔,長此以往,腸癌就容易發生在這些習慣的人身上。大腸癌早期非常容易被忽略,等發現問題時已經處于中晚期了。
日常生活我們要學會觀察個人排便頻率、排便顔色和排便形狀,這三點可以幫助察覺出身體狀況,一旦排便次數發生改變,顔色和形狀跟以往不同,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現在癌症頻繁,不要等到病情加重再去醫院,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對自己的健康最好的保障。
日常生活預防保健首先從飲食上開始,清淡飲食,少油炸少辛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攝入膳食纖維食物增加腸道蠕動,适當運動不僅增強免疫力,還能加快新陳代謝排出毒素,除了飲食運動,還要保持心情愉悅,定期檢查身體狀況,有問題及時就診,不要拖延病情,甯可多檢查也要預防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