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幾歲的李阿姨平時工作壓力不大,工作量也能承受,偶爾會有胸口疼痛和發慌的症狀,症狀不明顯,是以也就并未重視,朋友突然離開讓阿姨立馬緊張起來了。
胸口不适很容易聯想到心髒疾病,醫生果然告知可能是心梗發作的前兆,心血管疾病一旦發作便容易有生命危險,應加以重視。
一、心梗的概述和發病機制
心梗又叫急性心肌梗死,由于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導緻心髒供血不足發生一系列心髒問題,心梗多發于40歲以上人群,近年來有向下發展的迹象,一旦有胸痛和胸悶的情況發生一定要及時就診,以免耽誤病情。心梗的發病主要由血灌注減少、供氧不足和耗氧增加導緻的:
1.血灌注減少:心髒直接泵血的動脈是冠狀動脈,冠狀動脈有斑塊形成,會造成動脈管腔狹窄或堵塞,血液循環會減少,冠狀動脈血灌注量降低,血液減少會造成血流緩慢,促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加速心肌梗死。
2.供氧不足:血液灌注減少,攜帶的氧氣就減少,動脈攜帶的氧氣供給不足。除此之外,低血壓、呼吸困難都會導緻供氧不足。
3.耗氧增加:各種過勞行為都會增加心肌耗氧量。
二、心肌梗死的臨床表現
心肌梗死發生通常是急性的,比較危險,而且大多數發作已經過了早期階段了,治療起來相對來說也比較麻煩,但心梗的發病都是有預兆的,提前了解情況,以便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
1.胸部或心前區疼痛。心梗最典型的特點就是發生胸部或心前區疼痛,一般呈壓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臂、左肩部位,如果疼痛時間超過15分鐘不緩解,一定要警惕心梗發作。
2.陣發性胸悶憋氣。心肌缺血可會造成胸悶的現象,5分鐘内發作一次,休息可緩解,便要警惕心肌缺血引起的胸悶;若持續十幾分鐘不緩解,并伴有呼吸困難的情況,那要警惕心梗的前兆。特别注意,胸悶憋氣不要覺得是肺部問題,要及時就診辨識。
3.脖子發緊。心肌缺血情況嚴重時可出現被掐脖子的感覺,除了心梗前發作,還會出現在劇烈運動或勞動時。
4.特殊部位的疼痛。心梗不一定隻發生胸部疼痛,由于心肌缺血,刺激神經還會引發反射性疼痛,可發生肩膀痛、頭痛、牙痛、後背痛、上臂痛、肚子痛等。這些部位按壓不會痛,若持續15分鐘不緩解,伴有胸悶憋氣症狀,那就預示有心梗的危險。
5.疲勞感明顯,還有呼吸困難的表現。
以上症狀表現多在早期出現,一旦出現類似情況,就要及時就診詳細檢查。心肌梗死如果出現複發,死亡率會直線上升,治療起來也會更棘手。身邊家人朋友如果突發心梗一定要及時平躺下來,保持平靜的心态,若發生呼吸困難應及時使用氧氣裝置,另外随時做好心肺複蘇的準備。
心肺複蘇特别提示:雙手疊放,按壓與兩乳頭連線中點,以100-120次/分鐘的頻率,5-6cm的深度按壓。(心肺複蘇雖然是醫務人員的事,但也可作為家庭緊急自救的措施,可以通過正規醫療教育訓練去學習,萬一将來發生緊急情況,可以第一時間幫助身邊的家人朋友。)
三、心肌梗死的預防
預防保健是防治心梗的必要手段,不要等到發現後才想辦法治療,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對心梗最好的保健手段:
1.查-心電圖
心梗最基礎的檢查之一就是心電圖,ST段擡高、且嚴重壓低,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滞等,便要考慮心梗風險,要及時接受治療。心絞痛也會出現上述現象,還需要結合冠脈CTA或冠脈造影診斷。
2.防-血斑形成
阻止血斑塊形成是預防心梗最重要的方式,具體方式就是要控制三高、戒煙戒酒、早睡早起、适當運動、飲食方面低油低鹽低糖低脂。
3.護-保護心髒
(1)每天吃一份魚:魚類富含多不飽和脂肪,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每周吃三次魚達150g,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8%;每天吃50g魚,可降低9%;每天吃150g魚,能降低28%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2)每天爬樓梯:據研究顯示,爬樓梯比不爬樓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每天爬5層樓梯,可降低20%心血管風險,爬的次數越多,降低風險也越多,但也要量力而行。
(3)每天晚上十點至十一點睡覺:熬夜會擾亂身體健康,長期熬夜容易加重心髒負荷,心肌的負擔也會加重,容易誘發心梗發作,嚴重會導緻猝死。(長期熬夜是當代青年的日常,是以心梗的發生也越來越年輕化,以健康的代價換取一時自由,這并不可取)
總結
綜上所述,心梗發生的危害挺嚴重的,但預防心梗發生比治療更重要。心梗發作不僅突然,而且非常危險,哪怕搶救過來,一旦再次發作,救治的可能性就會越來越低,是以救治突發心梗的患者全憑借運氣。
雖然發作之迹可能有點束手無策,但可以常備吸氧裝置,學習正确的心肺複蘇方法,為患者救治換取更多寶貴時間。
除了醫療救治,學習保健知識預防心梗也是非常重要的,心梗發作之前,通常都伴有一些身體狀況,比如胸部或心前區疼痛,疲勞感增加和呼吸困難的情況。
除此之外,還有左臂左肩、頭痛、牙痛、上腹痛、後背痛等放射性疼痛,一旦有此類表現,一定要及時就醫,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是對心肌梗死最有效的預防措施。除此之外,生活中還要注意飲食,不好的飲食習慣是導緻心梗和加重心梗病情的殺手。
少油少鹽少糖,少食多餐,适當增加魚類攝入,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不要久坐久站,每天運動半小時,能有效降低心梗風險。醫療隻是治療疑難雜症的輔助,最好的醫生還得個人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