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的冬天,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前夜,整個社會氛圍處于一個繁榮向上而又動蕩變革的時期。
山東省臨沭縣常林村,這裡是一個典型的中國北方農村,村民們靠種地維持生計,21歲的魏振芳就是這樣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少女,她性格樸實勤勞,和村裡其他姑娘一樣,每到農忙季節就會到地裡幫着家裡和村裡的人幹農活。
這一年的冬天比往年都冷,村裡的土地凍得跟石頭一樣硬,但為了來年的豐收,他們必須在這寒冷的季節裡翻整土地,這天上午,魏振芳和其他十來個村民來到田間,手持鋤頭鏟子,開始漫長的翻地工作。
她彎下腰,雙手抓緊鋤頭柄,硬邦邦的土地根本插不進去,她隻能把鋤頭頂在地上,雙手抱住鋤頭柄,往下一壓,借重力撬動土塊,如此反複多次,汗水很快浸透了她單薄的棉衣,她的手已經凍得通紅。
就在這個時候,鋤頭突然撞上了一個硬物,“當”地一響,她連忙低頭檢視,原來是一個小土堆被她刨出了地表,這下可糟了,這麼一個突起的土堆放在地裡很危險,需要鏟平,她決定先用鋤頭鋤平它,免得有人被絆倒。
她揮動鋤頭,一下下往土堆上敲。可那土堆非但沒有平整,反而一個光滑的物體從裡面滾了出來,她撿起那東西仔細檢視,頓時被震驚了——它閃爍着像星星一般的光芒!
魏振芳雖然是農村出生,但聽村裡老人講過這一帶的地層裡經常能找到金剛石,她立刻意識到,自己可能撿到了傳說中的鑽石!
她激動地捧着這顆“鑽石”,心想這下運氣來了,要發大财了!但很快,她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這麼大一顆鑽石,自己一個女孩子哪裡保管得住!她必須趕快回家,和家人商量這該怎麼辦。
黃昏時分,魏振芳懷着忐忑的心情回到了家,她三下兩下給還在田裡幹活的父親和哥哥送去消息,讓他們趕緊回來,一家人圍坐在燈下,魏振芳将白天的發現娓娓道來,她抓起那顆晶瑩剔透的石頭,放在父親面前,隻見父親滿臉驚訝。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語地讨論起來,這顆鑽石極有可能會招惹禍端,最後他們決定直接将此事報告村裡組織和上司,由國家來進行妥善處理。
消息很快傳到了村委會,區裡派人前來鑒定,确認這是一顆極為珍貴的巨鑽,一個重達158.78克拉!随後,區委決定由魏振芳和父親親自将此鑽石送到北京國家有關部門。
在北京,這顆鑽石經過進一步鑒定,被确認為當時中國發現的最大、最完美的天然鑽石,它被正式命名為“常林鑽石”,以紀念它的發現地,這個捷報登上了各大報紙,轟動了全國,人們都在熱議這顆來自偏遠農村的巨鑽,以及它背後樸實善良的發現者。
國家高度贊揚了魏振芳的大公無私和愛國精神,并表示願滿足她的任何請求以示嘉獎,這對魏家來說無疑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們可以提出任何條件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然而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是,魏振芳沒有絲毫個人要求,她考慮到家鄉生活的艱辛,農民翻地的辛勞,決定請求國家撥一台拖拉機給家鄉,以減輕大家的勞動。
這個無私的請求深深打動了每一個聽說此事的人,國家非但欣然滿足了她的願望,還額外給了她一千塊錢的獎金,以示對其高尚品格的褒獎。
接下來的日子裡,魏振芳的故事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佳話,一個普通女孩的一己之力,洞察時代變遷的先機,以超常的胸懷造福鄉鄰,令這個初春的季節為之一振。
人們紛紛在報刊上發表言論,贊美魏振芳崇高的品質,是這個時代最可貴的道德楷模,她的精神永遠會閃耀,超越這顆璀璨奪目的巨鑽!
時過境遷,那些嘈雜的讨論漸歸平靜,魏振芳仍然生活在常林小村,過着最簡樸的生活,她經曆了丈夫的病故,孩子的離家,種種艱辛隻是短暫地在眉宇間流轉,當鄰裡問及她如此高潔人品,卻過得清苦時,她隻是微微一笑,不以為然。
魏振芳至今健在,她已然八旬高齡,但那樸實的情懷仍曆曆在目,人們至今仍津津樂道她的善舉,将它視作中華民族道德的瑰寶,代代相傳。
魏振芳和丈夫陪孫子玩耍
她和常林鑽石一樣,用實際行動诠釋着什麼才是生命的真谛,當今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她們的所作所為愈發光大,值得每一個人學習和緬懷。
(來源:記錄和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