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随着中美經貿關系的持續緊張,全球産業格局正在經曆深刻變化。蘋果公司最近決定将部分供應鍊從中國轉移至印度,引發業界廣泛關注。這一舉動背後蘊含的戰略考量,将對相關企業乃至整個産業生态造成深遠影響。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此舉源于中美貿易戰以來美國對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加大打壓力度,中美關系陷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蘋果轉移部分産能可視為規避風險、保持業務穩定的措施。具體來看,這一決定最直接打擊的對象是曾為蘋果供貨的13家中國企業。訂單量驟減導緻生産大幅受阻,給這些企業帶來沉重打擊。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但是,僅将此事視為個别企業的損失是片面的。這一事件背後反映的是中國在全球産業鍊中的分工和地位正在發生變化。一方面,中國制造業正面臨新興市場如印度、東南亞的挑戰;另一方面,中國企業在科技和核心零部件上仍較弱,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高。是以,此事應當作為警示,促使中國加快産業更新,以提升全球價值鍊地位。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同時,這一決定對蘋果及其全球布局也将造成影響。考慮到印度市場的不确定性,轉移計劃能否完全實作還存疑問。畢竟,離開中國及其廣闊市場和成熟供應鍊,任何跨國企業都将付出代價。是以,蘋果的決策也存在商業風險,其影響還有待時間檢驗。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展望未來,中美貿易關系和全球産業格局的變化将是關鍵不确定因素。面對日益複雜的外部環境,中國企業必須主動作為,應對可能的變數。具體建議如下:

首先,中國企業應加大自主創新投入,提升核心技術研發實力,降低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實作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在全球價值鍊中由“鍊中作業”向“鍊上定位”躍升。

其次,在深耕國内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包括東南亞、非洲等新興市場,實作産業多元化布局。同時,加強與配套能力強的經濟體合作,完善全球供應鍊網絡。

最後,中國企業應提高風險管理和應變能力,建立敏銳的監測體系,對市場和政策變化做出快速反應,確定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當下,世界正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企業需以開拓創新姿态應對種種挑戰與機遇。隻有不斷增強實力,才能在這場博弈中抓住主動權,立于不敗之地。相信經過這一波洗牌,中國企業将成功轉型更新,在新的産業體系中找到自身定位。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深入剖析來看,此次事件預示着兩大趨勢:

第一,全球供應鍊正在發生去中國化。在貿易戰與疫情共同影響下,各國企業正在積極尋求供應鍊多元化,降低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蘋果事件隻是冰山一角,更多跨國企業未來也可能采取類似舉措。這對大陸來說是一大警示,必須推動産業轉型更新,提升中國制造在全球供應鍊中的地位。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第二,新興市場正對中國産業形成沖擊。随着印度、東南亞等地制造業實力提升,它們正在取代中國成為一些産品的 optimal sourcing 地。這種趨勢短期内難以扭轉,中國企業必須提前布局,通過投資新興市場穩固市場佔有率。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這次事件還顯示出中國企業存在的短闆。第一,核心技術依賴進口,無法確定供應鍊安全。第二,創新能力較弱,難以實作産品定價權。第三,品牌影響力不足,新興市場開拓乏力。要扭轉被動局面,企業必須解決這些短闆問題。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具體建議如下:

第一,大力投入基礎科研,突破核心技術瓶頸,實作自主可控。比如內建電路、先進裝備、新材料等領域。同時,加強企業和高校合作,将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産力。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第二,建構開放式創新體系,通過引進人才和技術,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加強知識産權保護,通過自主創新擷取核心技術的知識産權。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第三,培育自主品牌,通過品牌塑造提升産品附加值。同時,加大新興市場營銷力度,打破初級産品的定位,赢得品牌認可度。

第四,加強企業内部管理,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降低生産和營運成本,提高競争力。

第五,加強職業教育和人才培養,為産業轉型提供技術和管理人才支撐。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目前,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的關鍵時期。這次事件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企業和政府必須推動經濟實作質的飛躍,赢得産業鍊主動權。隻有深化改革創新,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中國制造才能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相信通過企業和國家的共同努力,中國必将成為全球供應鍊和産業鍊的重要支點,推動全球經濟繁榮發展。#文章首發挑戰賽#

搬空3000億産能後蘋果又踢出13家中國廠商,外媒:大麻煩在後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