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援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作者:我最棒棒棒

前言

秦始皇辭世之際,曆史舞台上出現了一場令人匪夷所思的戲碼,讓人深感疑惑的是,蒙毅與蒙恬竟然沒有選擇支援太子扶蘇,反而選擇束手就擒。這古老的迷局,是曆史的巧合還是權謀的遊戲?為何這兩位将軍不顧太子之命,反而陷入囹圄?

一、不可阻擋的病魔降臨

秦始皇已經深感滄桑。他在一統六國、書同文、車同軌的基礎上,積極準備東巡會稽,鞏固海上疆土。7月,秦始皇像往常一樣,正式釋出東巡诏書。然而就在出發前一日,他突然間說感到些許虛弱。太醫連夜診視,也未查出明顯病因,隻能開出補藥。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援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次日天明,秦始皇的氣色明顯好轉。一行人便啟程東去,準備自臨淄水路抵達會稽山。誰知短短數日,皇帝的體力就出現明顯衰退。一向雄壯挺拔的他,開始需要乘輿出行。太醫們再次診視,也隻能将之歸因于過度勞累與年事已高。

然而好景不長。臨淄出發的第8天,秦始皇已是氣喘如牛,臉色蒼白。此時醫官們才終于确認,皇帝極可能遭遇疾病侵襲,已經病入膏肓。“此症狀,似有中風之兆......”醫官面面相觑,卻不敢将實情上奏。

二、立嗣之争:朝堂上演權力博弈

秦始皇此番東巡,并非像往常那般遊山玩水。作為建立的秦朝的開國君主,他必須考慮到繼承人問題。太子扶蘇涉世未深,秦始皇對其能力還有疑慮。而幼子胡亥、常山王子嬰兒尚淺,難以勝任大位。于是,此次東巡實為秦始皇最後一次考量諸子,以決定最後繼承人選。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援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秦始皇此次帶在身邊的,便有扶蘇、蒙毅、李斯與胡亥等。他讓扶蘇跟随大軍出巡,欲看其臨危不懼;胡亥則在身側侍奉左右;蒙毅與李斯則分任左右丞相,同行輔佐。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此番立嗣之争提前揭曉結果。當秦始皇病情惡化的第二日,他便立下了最後遺诏:傳位于長子扶蘇,軍權交予統帥蒙恬。此舉表明,秦始皇最終還是選擇扶蘇繼承大統,寄望其能如履薄冰,成為鞏固秦朝江山的關鍵人物。

三、 三子死局:扶蘇的一念之差

然而,這個決定還未來得及傳達出去,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和樞密丞相李斯,就與宦官趙高密謀奪權。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援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趙高此人陰險奸詐,胡亥又沉迷美色,二人早就不滿扶蘇繼位。聯合李斯後,三人決定篡改遺诏,立胡亥為帝。的确,以胡亥的智商與膽識,要穩固權力,就必須除掉異己。是以此舉實為铤而走險之計。

然而趙高此舉并非全無把握。因為扶蘇輕信之心人盡皆知,蒙氏兄弟又剛直不阿。隻要制造些障眼法,或許就能令三人上當。

于是,黑诏很快制成。趙高派心腹到沙丘宮,一個字不差地念給扶蘇聽:“扶蘇無孝,蒙氏無忠。其罪并論,當自裁以謝天下!”蒙恬一見此狀,立刻警覺,勸扶蘇三思。可扶蘇卻信以為真,竟在蒙恬的哀求下,執劍輕生......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援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扶蘇此舉固執己見,實則是對命運轉折時刻的認知不足。他本該利用手中王炸——蒙恬30萬大軍,聯合文武百官發出質疑,争取時間考察實情。哪怕最後無法翻盤,也可死得其所,為蒙氏兄弟争取生機。可惜曆史不容後見之明。扶蘇選擇了迎難而上,在蒙恬的苦勸下拂袖而去,留下一地傷感。

四、兄弟殒命,王朝覆滅

扶蘇的自刎讓蒙恬失去了正當性和保護傘。他不願莫名其妙赴死,卻也再無翻盤可能。最終,蒙恬被囚禁至死。而遠在他鄉的蒙毅,在秦始皇病危時,奉命前往會稽祈福山川。等他趕回,秦始皇與扶蘇已雙雙殒命,胡亥已經登基為帝。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援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新君鞏固權力,異姓首當其沖。蒙毅回朝的第3日,便以謀反罪名遭處斬,無論其辯解。可以說,扶蘇的選擇間接斷送了蒙氏兄弟的性命。而胡亥為鞏固地位,數月間又枭殺異姓王族甚衆,其殘暴讓萬民震怒。朝局腐朽的秦帝國,在這場權術紛争中雪上加霜、四分五裂。

東方已有陳勝吳廣上司的農民起義軍。劉邦、項羽更是蠢蠢欲動。這黑诏一案,無疑成為秦朝覆滅的導火索與前奏。

五、天命昭昭,蒼天不再眷顧

當命運的天平向左右兩端傾斜時,扶蘇最終選擇了輕信诏書這一方向。這讓秦朝的覆滅之勢不可遏制。如果選擇主動出擊,結果又會如何呢?扶蘇是否就能成功翻盤,讓秦朝走上正軌?這種假設已無從得知。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援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蒼天眷顧的天平已經向另一邊傾斜。劉邦入關中,項羽滅秦,王朝更疊就是這曆史定局中的必然。即便扶蘇成功翻盤,秦朝覆滅隻會稍稍延後。它如同老骥,即便再戰,也抵擋不了最後覆滅。

天命昭昭,豈能違背。我們也隻能遺憾,扶蘇最後的抉擇成就了自己與蒙氏兄弟的命運,并讓秦朝毀于一旦。

結語

當面對抉擇時,一個簡單的決定,一個念頭的差異,都可能成就完全不同的人生。扶蘇的選擇在當時似乎非常合理,卻也因自己的固執己見,成就了蒙氏兄弟的死亡,更讓秦朝覆滅的曆史程序不可逆轉。

秦始皇死後,蒙毅、蒙恬為什麼沒有支援太子扶蘇,反而束手就擒?

反觀劉邦,面對項羽尋仇的追殺,他幾次三番作出冒險決定,最終成就漢王朝的繁榮昌盛。可見,選擇的力量之偉大,遠超我們的想象。每個人的人生,都在不斷地面臨選擇。選擇勇敢,或是選擇懦弱;選擇自信,或是選擇猶豫;選擇明哲,或是選擇迂腐。這些大大小小的抉擇,最終構成完全不同的人生。

讓我們從這段曆史中汲取教訓吧。當面對重大抉擇時刻,我們要敢于選擇勇敢和自信,追求理性和明智,而不是被固有成見所禁锢。做出正确的選擇,因為我們無法預測它成就的,将會是怎樣的一個未來。

繼續閱讀